探讨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学生创新行为影响之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仁家.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杨玉玲.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台湾 008862)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学生创新行为之关系,祈能提供各科技大学能营造创新气氛方法与提升学生创新行为参考之用。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某科技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27位学生,共计回收803份,经剔除47份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为81.55%。研究结果发现有五点:(1)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方面,学生感受以「组织支持」最佳;(2)创新行为方面,学生表现以「创新构想产生」最佳;(3)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于学生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力。
  关键词:学校组织创新气氛;组织创新气氛;创新行为
  壹、绪论
  近年来,由于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导致学校经营与发展逐渐窘困,学校势必藉由创新与转型来吸引学生的就读,才能永续经营。当今社会竞争力的共识下,学校如何透过组织创新气氛,来营造充满「自由、尊重、支持、开放及创新」的教育氛围,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环境,这是所有学校积极深思的议题;在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均发现,组织气氛的环境因素能激发或阻碍个人创意行为的表现(张仁家,2005b;Shalley, 1991; Woodman, Sawyer, & Griffin, 1993)。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动情况之下,技职教育学府势必与时俱进,以创新思维策略,塑造具有创新气氛的校园文化,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位师生都能学习与成长;McEvoy 和 Welker(2000)表示组织创新气氛影响教职员、师生间互动关系,亦影响其对学校组织支持。倘若透过教师教学方法进而影响学生,那么学生是否也会受到学校组织气氛影响,也是值得讨论。基于上述,本研究欲想针对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是否会影响学生创新行为作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了解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学生创新行为之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研究目的如下:
  1. 了解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学生创新行为之影响程度。
  2. 探讨学生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间相关程度。
  贰、文献探讨
  一、学校组织创新气氛
  学校是个有制度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组织气氛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组织气氛的良窳牵连着组织效能提升,相对学校气氛良好亦能影响学生学习成效(高博铨,1999)。Halpin 和 Croft(1962)表示学校组织气氛所指是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反应所构成特性,再经由组织成员知觉感受加以测量(引自?晓凤,2009);李金娥(2006)认为学校组织气氛内部所有教育人员,对于组织系统中主观知觉描述,是一集体的现象,也是一种所有教育人员共同分享知觉经验。
  综合上述研究者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的看法,我们可以归纳出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为「学校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环境中个体知觉感受,更是所有成员共同分享知觉的经验,且组织气氛良窳关系能使组织效能的提升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创新行为
  「创新」源自于拉丁文Novus,原译是指介绍某种新事物,或是一个新概念(李金娥,2006)。「创新」最早是由Schumpter(1930)提出,他认为企业组织经由创新,可使投入资产再创价值(McGourty, Tarshis, & Dominick, 1996,转引自吴清山、赖协志,2006)。Kanter(1988)提出创新行为与创造力不同点在于,创造力具有独特性、有用的、概念的产生等等,被界定为首创发明;而创新则与有用概念的生产或采用及执行有关。就个人层次而言,创新起始于个体产生创意想法,而诱发个体对工作,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时,个人可透过创新行为来修正自己或工作环境,有效达成目标(张允宜,2006;Kanter, 1988 ; Drucker, 1986)。Janssen(2000)指出创新行为是员工有意创造、引用及应用新点子的作法,其目的是替员工本身、组织及团队带来更高绩效。
  综观以上学者论点,可以归纳出创新行为为「个人具有重新建构自己的概念与想法去解决问题,最终付诸实现新创意的表现。」
  四、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
  诸多实证研究显示组织气氛会影响组织层次各项创新,在个人层次上,组织气氛对于个人创新?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却?多(Scott & Bruce, 1994),其中包括Amabile(1988)、Isaksen (2007) 、Kanter (1988) 等学者曾经指出组织气氛能够引导组织成员注意?及?动朝向创新;同时也发现组织创新气氛之资源充足下,能使个人创意愈能有效地发挥(Amabile, 1997);郭纯真(2004)研究指组织创新气氛之主管鼓励对于员工创意思考能力及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换言之,个体之所以能在创新活动中具有较高信心,原因之一是受到组织创新气氛影响。温玲玉和陈明辉(2008)研究指出组织创新气氛之组织支持、主管鼓励及资源充足对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于创新行为具有影响力,故此,本研究针对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于学生创新行为影响进行探讨。
  参、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在探讨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学生创新行为之关系文献后,经分析后建构本研究之架构与假设,藉由问卷调查方式对某科技大学学生进行施测,并经由统计方法,分析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学生创新行为之关系。
  一、研究架构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并依据研究动机与目的,建立本研究架构图,如下图1所示。
  二、研究变项
  本研究探讨的研究变项分为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创意自我效能及创新行为等三类,兹分别叙如下:
  (一)学校组织创新气氛
  本研究乃参考张仁家(2005b)和彭惠苓(2003)的「组织创新气氛量表」,修改编制而成,包含「组织支持」、「师长鼓励」及「资源充足」等三个层面,共15题,并分为五个等级 由受试者评估其满意程度,从「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序给予 5分至 1 分。   (二)创新行为
  本研究乃参考Janssen(2000)所提出的「创新行为量表」,修改编制而成,包含「创新构想产出」、「创新构想推行」及「创新构想实践」等三个层面,共9题,该量表之Cronbach’s α系数为 .95,并分为五个等级 由受试者评估其满意程度,从「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序给予 5 分至 1分。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母群体为远东科技大学日间部大学生为主,共计7066人。本研究采问卷调查方法,抽样方式采用分层比例抽样法,抽样标准采信赖水平95%、抽样误差值3%,共抽样927份;实际抽样数与回收情形,如表1所示。
  四、研究工具
  (一)问卷内容
  问卷包含三个部份,第一部份为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参考张仁家(2005b)和彭惠苓(2003)量表改编而成。第二部份为创新行为则参考Janssen(2000)量表所改编而成。第三部份为基本资料。
  (二)问卷信效度
  本研究量表的题数分别为15题、8题、9题及3题,并以统计软件包PASW Statistics进行项目分析、因素负荷量及信度分析,共计35题项,并以因素负荷量均大于 .45与Cronbach’s α值判断其内部一致性的高低。
  1.「学校组织创新气氛」
  (1)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因素分析来建立本问卷量表的效度,因素包含题目至少三题以上,并采用最大变异转轴萃取出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删除不属于原构面所设定之因子。根据因素分析结果,累积解释变异量达 59.936%,据此形成正式「学校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其中量表萃取出三个因素,依据题意分别命名:「组织支持」、「师长鼓励」及「资源充足」。
  (2)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指施测量表的可靠性程度,指的是量测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问卷在内部一致性考验时,多采用Cronbach’s α系数的信度考验,一般预试问卷各分量表α>0.7属高信度,总量表则在0.8以上(吴明隆,2009)。「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总量表的信度为 .893,各分量表之信度值介于 .758— .814之间,量表的整体α值相当高,因此信度相对也很好。
  2.「创新行为」
  (1)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因素分析来建立本问卷量表的效度,因素包含题目至少三题以上,并采用最大变异转轴萃取出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删除不属于原构面所设定之因子。根据因素分析结果,累积解释变异量达 63.813%,据此形成正式「创新行为」。其中量表萃取出三个因素,依据题意分别命名:「创新构想产生」、「创新构想推行」及「创新构想实践」。
  (2)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指施测量表的可靠性程度,指的是量测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问卷在内部一致性考验时,多采用Cronbach’s α系数的信度考验,一般预试问卷各分量表α>0.7属高信度,总量表则在0.8以上(吴明隆,2009),结果发现,「创新行为」总量表的信度为.821,各分量表之信度值介于 .629— .709之间,量表的整体α值相当高,因此信度相对也很好。
  五、数据处理
  本问卷施测后回收803份,再将有效问卷756份进行整理、编码并输入建文件,运用PASW Statistics计算机套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肆、结论与讨论
  一、样本特性分析
  (一)性别
  在性别方面,男生490人,占64.8%;女生266人,占35.2%。
  (二)学院
  在学院方面,工程学院175人,占23.1%;电资学院188人,占24.9%;商管学院227人,占30.0%;餐旅休闲学院166人,占22.0%。
  (三)年级
  在年级方面,一年级220人,占19.1%;二年级224人,占29.6%;三年级166人,占22.0%;四年级146人,占19.3%。
  二、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表现情况
  (一)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之表现情况
  本研究依据受试者填答资料,分析大学生对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之表现情况,大学生对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得分为3.70属于中高程度,各构面得分介于3.57到3.76之间。整体而言,显示大学生对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在各构面表现良好,除「资源充足」层面未达显著水平,其整体与各层面显著性皆达显著水平。其中,各层面以「组织支持」表现最佳,其次为「师长鼓励」,「资源充足」为最低,如表2所示。
  (二)创新行为表现情况
  本研究依据受试者填答资料,分析大学生创新行为之表现情况,大学生创新行为得分为3.60属于中高程度,各构面得分介于3.46到3.69之间。整体而言,显示大学生在创新行为各构面表现良好,除「创新构想推行」层面未达显著水平,其整体与各层面显著性皆达显著水平。其中,各层面以「创新构想产生」表现最佳,其次为「创新构想实践」,「创新构想推行」为最低,如表3所示。
  三、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关系
  (一)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相关
  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 .577,可知变项间有显著正相关。经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于整体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愈高时,创新行为也会愈高;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各层面愈高时,创新行为各层面也会跟着愈高。
  四、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影响
  (一)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之预测
  分析结果发现,资源充足、师长鼓励、组织支持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的多元相关系数 .581,决定系数为 33.8%,皆达显著水平,表示进入回归模式的三个自变项可以解释学校组织创新气氛 33.8% 的变异量,如表5所示。
  就个别变项解释变异量来看,以「资源充足」层面预测力最佳,其解释变异量为 27%,其余依次为「师长鼓励」和「组织支持」,其增加解释变异量分别 5.4% 和1.5%。其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师长鼓励」、「资源充足」和「组织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值,此表示三个变项对学生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影响为正向,即学校的「师长鼓励」、「资源充足」和「组织支持」愈高,而学生创新行为愈高。换言之,学生对于学校组织创新气氛之组织支持、师长鼓励与资源充足愈高时,学生的创新行为跟着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以某科技大学大学生为对象,获致以下结论:
  (一)在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方面,学生感受以「组织支持」最佳,以「资源充足」最低。
  (二)在创新行为方面,学生表现以「创新构想产生」最佳,以「创新构想推行」最低。
  (三)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对于学生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力。亦同于Amabile(1988), Isaksen (2007) 及 Kanter (1988) 等研究指出组织创新气氛能够引导成员朝向创新,并能使个人有效的落实创意想法。
  二、建议
  (一)为能有效推展学校之组织创新,应多方强化学校组织对学生的支持,并可透过奖励制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动力以及对于学校认同感。
  (二)学校能够提供更多资源,足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产生更多创新点子并且能够实践。
  (三)学校多举办各类创意提案或创意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创意竞赛,进而建立学生自信心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吴明隆(2009)。SPSS操作与应用:问卷统计分析实务(2版)。台北:五南。
  吴清山、赖协志(2006)。国民中小学学校创新经营成效、阻力与因应途径之研究。教育研究,141,58—74。
  李金娥(2006)。高雄县市国民小学组织创新气氛、学校品牌管理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博铨(1999)。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师友月刊,383,29—32。
  张仁家(2005b)。学校组织创新气候与经营成效之关系—以高职研究为例。台北市:学富。
  张允宜(2006)。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新与个人创新?为之跨层次分析—以任务反思为中介变?。东吴大学商学院企业管?学系硕士?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纯真(2004)。组织创新气氛、研发人员创造力与组织创新能力关联性之研究—以台湾生物科技产业为例。长荣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南市。
  彭惠苓(2003)。基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气氛分析学习型组织之研究—以大叶大学为例。大学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硕士论文,未出版, 彰化县。
  温玲玉、陈明辉(2008)。组织创新气候与员工敬业贡献度对个人创新行为影响之研究。健康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
  ?晓凤(2009)。北部高职学校组织气氛、知识分享策略与教学创新之关联性研究。2009「人力资源发展与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8(5),232—251。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Amabile, T. M. (1997). Motivation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1), 39—58.
  Isaksen, S. G. (2007). The climate for transformation: Lessons for leader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1), 3—15.
  Janssen, O. (2000). Job demands, perceptions of effort—reward fairness, and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3(3), 287—302.
  Kanter, R. (1988). 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69—211.
  McEvoy, A., & Welker, R. (2000). Antisocial Behavior, Academic Failure, and School Climat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8(3), 130—140.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580—607.
  Shalley, C. E. (1991). Effects of productivity goals, creativity goals, and personal discretion on individual creativ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179—185.
  Van Der Vegt, G. S., & Janssen, O. (2003). Joint impact of interdependence and group diversity on innov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5), 729—751.
  Woodman, R. W., Sawyer, J. E., & Griffin, R. W. (1993).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2), 293—231.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文监测工作作为水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项工作上的要求逐渐提升,水文监测工作开展中应用的技术也得打了相应的升级与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让水文监测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较大跨度的升级。但是这项工作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在互联网支持下的水文监测工作现状与未来走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进攻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水
表达思想的方式有很多种,声音文字画面影像.在这些纷繁的选择里,不管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解读别人的思想,很多人都比较青睐通过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方式.本文将结合文学作品
表达一定是有情感的,绘画更是如此.油画作品中情感的流露和展现是画面的灵魂,作品给观者的感受事实上是画者与观者的情感交流,这也是作品有利于具备自己的个性与特点的重要内
期刊
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高校就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使高校良性快速发展.
近年来,为了把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探索、构建了“实验操作法”的教学模式,力求运用这种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参
一、案例教学在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意义rn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管理类
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学校所重视研究的一项课题.
本文概述了提升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女职工队伍整体能力,拓宽高校女职工发展空间的重要意义、实施途径及保障措施.
中国山水画早在战国之前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即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之后历经东晋、南北朝的滋育,出现了宗炳撰写的《画山水序》,王微撰写的《叙画》等山水画画理
期刊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分析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活动形式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