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这对于全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职业教育院校之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向。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获得了重要阵地。在合理化的教学策略下,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十分健全的职能能力,在今后专业发展上也获得十分广阔的空间。所以,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培养标准出发,让学生在形成了针对性构建成长模式下,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49-01
  前言
  职业能力是支撑学前教育学生在岗位中获得发展地位的一个保证。职业能力也彰显出了一个人的综合技能。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接受职业能力培养的时候,就要从根本上认可专业素养,让学生在明确工作环境下,也形成完善的教学实践途径。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提升的时候,不再以单一化技能为训练依托,还应该在情感教育、书本知识学习等方面提供提升空间。在让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学习成绩下,也让实践检验工作更加合理和高效。
  一、职业情感培养
  在研究之中得知,教师在专业上获得的成长,所形成的动力支撑是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在学生角度上,获得了职业情感的养成,并在认同上获得提升空间,就会带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职业情感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是以相应的因素作为影响阻碍的。第一,体现的则是职业自身所拥有的趣味性,这个学生个性形成了很大的关联性。因为面对学前教育中的对象,都是小孩子,有的学生喜欢和孩子玩,有的学生则不喜欢。这也彰显出了本源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关乎着学生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上,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岗位上,这所形成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第二,行业所占据的地位。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时期,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会和职业的报酬和行业所形成的声望相联系在一起。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被偏差地进行定义,受到了很多人的错误认识[1]。这样,在这些不利的因素下,也让学生对这一行业选择形成了干扰。
  所以,面对学生的职业情感素养培养,就可以紧紧把握学生入学开始阶段这个重要时期。学校通过“交朋友活动”的合理安排,让学生对关于学前教育活动的职业环境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和熟悉。在领悟到职业情感的基础上,也会关注职业精神。这样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和实训中心的幼儿园进行活动,学生和孩子们接触,在逐渐拓宽活动之下,引发学生对孩子的热爱之情,并加强了自己对职业的认可。然后,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也形成了浓厚的兴趣[2]。
  二、职业知识学习
  學生所参与的见习活动,在不能直接参与学前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却是能够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内容的。在对学前教育活动进行重点了解之下,让学生在感性角度上对学前教育形成重新的认知。这会在多个角度上对学前教育形成热爱之情,也在专业理论的理解上拥有自己的空间。这让学生在观察、评价和反思上获得了较强的专业技能。由此,为学生更好地面临工作岗位提供了载体和经验积累。
  因此,在职业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活动中,幼儿教师和学校教师都要成为重要的指导人员,在形成同步性的指导方案下,能够对幼儿行为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在学生完成现场教育观察之下,要通过见习报告、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对所参与的见习情况进行反应。学校教师就要在指导和总结上下功夫。然后,在形成课题性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之中,并实现动态性和交互性的仿真教学活动[3]。
  教师通过现场指导和点评,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重点拓宽,让学生在加强学前专业技能知识运用下,也能够在今后中更好地面对真实的教育环境和困难,以此让学生合理彰显出自己的教育者角色。
  三、职业技能实践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下,要让学生在技能实践上进行提高自己,通过实践和操作能力的激发,为学生实训提供一个合理化的帮助。
  1.小组项目实训。
  该项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在解决具体专业性问题下,加强自己的职业能力训练。这是把项目小组作为了实训的重要单位内容。从专业化领域之中,让学前教育专业性工作开展中所拥有的典型问题成为关键核心,并拥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合理运用到实践中。
  在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指导之下,所形成的任务是需要小组内部的成员进行认真完成的。在涌现出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下,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互补中实现优势分析,并在激励和支撑之下,展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学生可以在小组之中分享自己的方案,并在融合教师的改进意见下,对整体的职业教育情境实行智慧性反思。
  2.开展多岗实习。
  学生在上岗的技能培养上,是要展现出速度和优势的。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潜能发挥的时候,就要在源头上对教育实习的模式进行转变。突破以往顶岗实习的模式,能够为学生呈现出逐步的实习模式。在让学生接触灵活训练活动下,为其提供多岗实习模式。在拓展性的实习领域之中,对舞蹈、语言和美术等的学前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化实训。最终,学前教育专业的多岗位实训活动开展符合学生发展内心需求,也在满足了人才培养要求之下,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步入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
  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面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时候,是需要在多个方面上提升自我的。学校给予其充足的空间,并在实训上获得有力的支撑。然后,在实行了合理的实践操作下,能够在小组项目实训和多岗实训下,为学生形成一个合理化的职业能力提升舞台和载体。教师不再是约束学生学前教育技能训练,在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在实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并能够紧紧依托知识,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师工作岗位上散发出魅力光彩。
  参考文献
  [1]罗笑,陈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大视野,2019(02):60-63.
  [2]刘春丽.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174-175.
  [3]方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88-91.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历史空间观念的力度,要求通过历史空间观念让学生可以在时空条件影响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培养历史空间观,以便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解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空间等要素。同时,应试教育教学也要求应不断培养学生自身的历史空间观,根据当下的情形看,中考考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理解程度。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这样学
针对纺织厂为了采用低级配棉纺优质纱,以降低生产成本,分析了TQ6833R40型上销的设计理念、纺纱原理和工艺要求,通过纺纱效果的试验,指出新型TQ6833R40型上销结合了尼龙上销和
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乙醚3种溶液提取黑籽南瓜幼苗根内物质,于黄瓜幼情期(第一真叶宽5cm时及其后第七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2次,以3种空白溶液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和根中的总糖
问:糊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王可平:钢丝圈烧糊产生的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简单地讲,可能有以下影响因素:①钢丝圈制造质量不优良。机械性能指标不优异,摩擦因数大,散热性不好,耐磨性
用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稀释倍数分别为10、100、200、400、800,以清水作为对照,探索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种子发芽势、发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2个地被菊品种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后代的种子发芽率,株高,冠幅,花色和花径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菊花形状均发生变异,M1代平均株高明显
蔬菜病害预防基本上都是抓住2个关键时期进行并且遵循“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原则,其效果较为理想。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经验为指引,从整体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主题式教学对核心素养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从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出发,浅谈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