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并且对鉴定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作为中药研究的基本内容,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意义非同一般。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既简便易行,又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适宜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对基层医疗单位在不具备现代中药鉴别设备条件下使用,能有效防止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的情况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本文从对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两个方面,分析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中药;中药鉴定;临床应用
  
  
  1.前言
  以往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四大类:鉴定中药的来源、鉴定中药的性状、纤维鉴定以及理化鉴定[1]。每种鉴定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以及适宜的鉴定对象,必要时可将这几种鉴定方法同时使用。本文主要按照药材的实用价值对其来源和性状进行了鉴定。本文主要是分析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与性状鉴定两种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2.对传统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通常情况下,遇到形态相对完好的中药材,首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知识,辨别药材的正确学名,并且判断出其的产地来源[2]。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到植物类别的药材居多,而且绝大多时候是使用植物药材的根部、茎部、叶子、花朵以及果实等,所以对完整型的中药材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解剖显微镜或者是放大镜等仪器。然后可以参照相关中药学奠基,核对判断,主要参考著作有:《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药用植物图考》、《药用植物学》等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对应的标本进行比对,例如:凌霄花和杨金华外形相似,但所属的植物科别不同,在形态上也有细微差别,前者属于紫葳科植物,花丝呈弯曲状;后者属于茄科植物,花丝呈直条状。
  3.对传统中药的性状进行鉴定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饮片是常常给予患者应用的中药材形式,但是,如今相关炮制设备给中药材饮片造成了一定局限性。所以,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必须对中药材的形状做鉴定。只有明确了中药材的性能,才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中药材比较简单的鉴定方法一般有六种,分别是:手摸、眼观、口尝、鼻闻、水试、火试。
  3.1手摸鉴定
  中药材饮片的包装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所以不容易辨认出药材的种类和性状,但是有的中药材通过用手触摸,可以分辨出来。例如:金银花和菊花在包装里外形相似,不易辨别,但是可以在手中感受其软润度,根据其干湿程度不同,则可以判断区别两种药材。
  3.2眼观鉴定
  用肉眼观察中药材的形态,是对中药饮片最直接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药材的形状、色泽、表面、大小、断面与质地等等。
  3.2.1从形状判断
  如今对中药材的切割制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药材的性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也正因为统一切制方法,也能比较容易的判断出某些中药材,例如:通常呈肾形的是沙苑子;呈怀中抱月形状的大多是青贝、松贝、炉贝等。要求用药医师必须认真谨慎的鉴定判断。
  3.2.2从颜色判断
  中药材原本的颜色是最直观反映药物形状特点的,例如:呈红色的丹参,呈黑色的玄参,呈紫(褐)色的紫油厚,呈黄色的黄连等等。但是,中药饮片经过炮制之后,会失却原有的颜色,只能根据药材炮制的规格以及炮制后的颜色进行鉴定。而不同的炮制方法,饮片在色泽上会有不同的变化,必须要注意区分,不同饮片品种色泽变化趋向具有可比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表1不同炮制方法中药饮片品种色泽变化趋向比较
  炒炭品种 炒制品 炒焦品
  表面红棕,内部焦黄(褐) 呈黄色,较原色略深 表面焦黄(褐),内部色略深
  3.2.3从表面判断
  这个鉴定方法只要是指中药材表面呈现的形态,例如表面是否有皮孔、粗糙或光滑、褶皱或突起、是否有鳞片等等。对于已经被进行干燥处理而变得皱缩的药材,应当将其放入温水中,待其被泡开之后再进行判断。中药材的表面特征,是鉴定时的重要判断要素之一。
  3.2.4从大小判断
  通常情况下,对患者临床治疗中用到的药材形状都比较小,有时不能单凭肉眼就能看清楚,例如葶苈子、车前子等等。所以,必须借助放大镜工具对药材进行估测衡量,使得鉴定更加具有真实性,对药材的形状判断更有准确性。
  3.2.5从断面判断
  有的中药材由于炮制呈饮片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状,不易进行判断,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断面进行鉴定。植物中药材基本上都具有属于自身特性的生长纹理,他们能够反映药材的内部构成,所以在进行切割后,可以从切口断面进行鉴定[3]。例如:商陆的断面会呈现罗盘形纹理,鸡血藤和防己的断面会呈现车轮形状纹理等等。
  3.2.6从质地判断
  中药材的质地主要是指其自身的坚韧、软硬、疏松、黏性程度特征等,例如:南沙参、黄芪、当归的质地都比较软,但是南沙参比较松泡,黄芪比较绵韧;当归比较柔韧等。然而,根据药材被炮制的方法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同,具有比较大的差别。
  3.3口尝鉴定
  通常对切片形状比较不完整,并且用量相对较少的中药饮片,可以通过口尝的方式进行鉴定。由于药材之间的味道差异性比较微妙,所以这种方式对初学者的要求比较高。例如:山慈菇与白芨都带有苦味,比较容易被混淆,而细微的味觉差异在于,前者味道较为清淡,并且略有粘性;后者味道苦味相对明显,若用牙咬之则感觉更有粘性。如果要鉴定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时,要注意把握口尝的药量,并且应该在尝过之后立即吐出,并且使用净水漱口,以免自身受到藥物刺激而造成不良后果[4]。
  3.4鼻闻鉴定
  根据中药材自身散发出的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有的药材会挥发出不同的气味。对于气味相对强烈的药材切制成的饮片,鼻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鉴定方法。例如:佩兰具有别具一格的芬芳气息,薄荷具有清新凉爽的沁人香气,泽兰则是没有任何气味。如果是气味比较细微的药材,可以通过热水浸泡或是切割成碎片等方式处理之后,再进行鼻闻鉴定。
  3.5水试鉴定
  通常情况下,中药饮片都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已经进行过干燥处理,所以大多是遇到水会发生出现相对显著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能对药材的优劣程度和真伪进行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水试鉴定法[5]。经过水试鉴定法,药材一般会出现的变化表现为:乳化反应、显色反应、粘液反应、旋转现象、泡沫现象、膨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挂甲反应等等。例如:人工制的竹黄在进行水试鉴定后不会产生任何颜色变化,但是如果是对天然竺进行水试,则会从原色逐渐变成天蓝色或淡绿色,不仅会产生强吸舌力,而且还会有气泡出现。
  3.6火试鉴定
  火试鉴定法指的是给药材用火进行直接或者间接性加热,使其自身性状发生变化,通过仔细观察药材的变化进行鉴定,主要观察的方面有药材发出的声音、颜色变化、升华反应、熔化形态以及烟雾大小等。
  参考文献:
  [1]黄常寨,李曼曼,刘永.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1(10):134-135
  [2]胡汉昆,刘薇芝,刘萍,刘巍.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11):152-153
  [3]周云,臧恒昌.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9(01):198-200
  [4]周雨菁,相秉仁.中药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04):110-113
  [5]陈垚.浅谈常见名贵中药的鉴定方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124-126
  
其他文献
【摘 要】分层美容缝合就是皮下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抗衡伤口张力,然后再皮内连续缝合,起始进针点和最终出针点与伤口在同一直线上,首先利用无菌棉球打结置于皮肤外,起始进针点位于距切口皮缘1-2mm,从一侧真皮层出针,再从对侧真皮层进针,针距2-3mm,以此类推连续缝合,最后从切口另一端距皮缘1-2mm处出针,收紧尼龙线,利用无菌棉球打结固定,缝合后外观呈直线形,无需对皮,两端均在皮外打结固定,随后使用弹
期刊
【摘 要】目的: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7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经手术明确诊断的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66例患者达到治愈标准,临床治愈率94.3%,其他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7%。结论:对闭合性腹部外伤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治疗  闭合性腹部损伤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诊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喉镜,试验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显露声门的时间为(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菌素阴道胶囊和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保妇康栓治疗,一组接受保妇康栓和乳酸菌素阴道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VAS证明评估较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乳酸菌素阴道胶囊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萎缩性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跟骨复杂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间,对有完整资料的32例36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在手术中1采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治疗,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3足,Ⅲ型26足,Ⅳ型7足。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7.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动物麻醉中的起效特点,总结安全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实验昆明鼠200只,序贯实验,以0.05mg/kg为标准,依次提高注射剂量,当出现阳性例后,取前一标准连续3次注射,若为阴性,则以此标准为安全注射标准;取新实验组昆明鼠40只,分为A组,单次注射,异丙酚4.25±0.5mg/Kg,B组,连续输注,0.4mg/Kg/min持续麻醉,统计对比0min、5min、15min、45m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经长期临床研究,现代医学在治疗因胸腔积液引起的并发疾病上,获得了显著成效。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缓解气胸、血胸、脓胸、胸腔积液等病症,临床治疗资料显示,该手术方案治疗操作流程复杂,需要护理工作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深静脉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深度解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患者均得到明确、合理诊断,结合MTX的灭活治疗,并在超声仪器引导下,行相应清除术,妊娠物均被有效清除。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超声声像显示为单纯妊囊型,8例患者诊断为不均质团块型,其中2例伴有胎盘植入。结论 超声检查是目前确定子宫下段切口妊
期刊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68kPa(69.4mmH2O)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由于其症状类似颅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故易误诊。我院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低颅压综合征3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36.2岁。病因:有18例发热、头痛、呕吐,腰穿后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燃料燃烧暴露对妇女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岁及以上女性,无吸烟史及职业暴露史,下厨十年以上,记录使用燃料类型,完成肺功能检测。结果 受试者一共420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混合燃料组最高,其次为生物燃料组,液化石油气组最低;液化石油气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结论 使用固体燃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于使用清洁燃料,联合使用煤及生物燃料患病率高于单独使用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