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燃料燃烧暴露对妇女肺功能影响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燃料燃烧暴露对妇女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岁及以上女性,无吸烟史及职业暴露史,下厨十年以上,记录使用燃料类型,完成肺功能检测。结果 受试者一共420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混合燃料组最高,其次为生物燃料组,液化石油气组最低;液化石油气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结论 使用固体燃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于使用清洁燃料,联合使用煤及生物燃料患病率高于单独使用生物燃料。
  关键词:生物燃料;煤;肺功能
  
  
  空气污染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公众的建康。家庭燃料燃烧暴露是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肺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探讨不同燃料燃烧暴露对妇女肺功能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湖南长沙市砂子塘街道及湖南郴州安仁县农村40-75岁妇女,无长期主动及被动吸烟史,无职业暴露史,下厨十年以上,既往无严重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肺切除病史。
  1.2、问卷调查 包括受试者姓名、身高和体重、血压等,记录受试者厨房燃料使用类别如煤、柴草、液化气等。
  1.3、肺功能检查
  受试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FEV1),FEV1/FVC。FEV1/FVC < 0.70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VC < 80%pred诊断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存在以上两种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为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肺功能检查或检查质量不合格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表1受试者一般情况(x±s)
   液化石油气组 生物燃料组 混合燃料组
  人数 农村 27 102 31
   城市 259 0 1
  年龄(岁) 53.88±7.80 55.42±9.61 51.91±8.6
  BMI(kg/m2) 23.25±3.87 22.51±3.41 23.29±3.18
  身高(cm) 154.63±5.60 149.34±4.96* 152.73±5.31#
  体重(kg) 55.58±9.49 50.27±8.36* 55.42±8.59#
  *与液化石油气组比较 P<0.05#与生物燃料组比较 P<0.05
  表2各组间肺功能比较(x±s)
   液化石油气组 生物燃料组 混合燃料组
  FVC(L) 2.54±0.48 2.41±0.46* 2.69±0.65#
  FEV1(L) 2.05±0.41 1.93±0.65* 2.12±0.60#
  FEV1/FVC 0.81±0.07 0.79±0.09 0.78±0.08
  FVC%pred 1.02±0.17 1.09±0.18* 1.08±0.19
  FEV1%pred 0.99±0.17 1.04±1.20* 1.02±0.22
  *与液化石油气组比较 P<0.05#与生物燃料组比较 P<0.05
  表3各组间通气功能障碍比较
   液化石油气组(n=286) 生物燃料组(n=102) 混合燃料组(n=32)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8(2.8%) 7(6.9%) 3(9.4%)*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20(7.0%) 2(2.0%) 0(0%)*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0(0%) 1(1.0%) 1(3.1%)*
  合计 28(9.8%) 10(9.9%) 4(12.5%)
  *各组间比较 P<0.05
  2、结果
  本研究把受试者分为生物燃料组、液化石油气组、混合燃料组(联合使用生物燃料和煤)。一共420名妇女完成问卷及肺功能检查,一般情况见表1。各组间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及体重比较,液化石油气及混合组均高于生物燃料组(P<0.05)。各组间肺功能比较,FEV1/FVC值液化石油气组最高,混合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2)。液化石油气组FEV1%pred及FVC%pred最低,与生物燃料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混合燃料组阻塞性与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高,液化石油气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3)。
  3、讨论
  目前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使用固体燃料做饭和家庭取暖。固体燃料包括生物燃料和煤,生物燃料是指柴草、秸秆和动物粪便等。这些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害空气污染物影响呼吸系统健康[1]。本研究发现使用固体燃料(生物燃料组、混合燃料组)妇女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使用液化石油气组,混合燃料组患病率高于单纯使用生物燃料组。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吸烟的农村妇女由于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烟雾,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较高[2];混合燃料组患病率最高,考虑同时使用煤及生物燃料导致污染加重。周晓铁等[3]发现燃无烟煤人群出现咳嗽、咳痰的危险性分别是燃柴的1.35和1.67倍。各种燃料对室内空气污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煤、生物燃料和液化石油气[4]。SO2是室内燃煤的主要污染物,生物燃料燃烧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燃烧时PM10浓度可达到1000-2000ug/m3。
  本研究中使用液化石油氣组FEV1%pred及FVC%pred低于其他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最高。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污染物较少,考虑使用液化石油气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区,可能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研究表明没有明显室内污染源的住宅,约有75%的细颗粒物(PM2.5)来自室外,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很大程度受到室外空气质量的影响[5]。目前机动车辆尾气所形成“交通相关空气污染”(TRAP)是造成室外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机动车尾气包括S02、NOx、HC和CO等气态污染物以及大气颗粒物(PM)。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UFPs,粒径≤0.1u m)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污染物,其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B(a)P,而且含有许多重金属如Pb、Cd、Cr等。SAPALDIA队列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污染(PM10,NO2,SO2,O3)和FVC、FEV1之间显著相关。在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增加10ug/m3,FVC降低3.14%,FEV1下降1.6%。A区PM10长期年平均浓度为20ug/m3,B区为30ug/m3;与A地区人群相比.B地区FVC<80%预计值的发生率男性及女性均高47%;“FVC<70%预期值”发生率男性高63%,女性高57%[6-7]。
  本研究中使用液化石油气组居住城市,接触交通相关空气污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比率较低,提示COPD患病率较低,有研究认为交通相关空气污染可导致COPD患病率增高。紧邻马路居住,长期暴露于NO2、PM10的女性其患COPD风险增高[8]。但是近期ESCAPE研究显示NO2、PM10与COPD患病率无显著相关,仅道路交通强度与女性COPD患病率相关[9]。分析原因可能与颗粒物(PM)的成分及不同粒径PM所占比例不同有关。PM为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杂混合物,由于来源、气象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的PM成分存在很大差异。
  总之,使用固体燃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于使用清洁燃料,联合使用煤及生物燃料患病率高于单独使用生物燃料。液化石油气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比率较高,可能与交通相关性空气污染有关,不同原因导致的污染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同,考虑PM所含成分差异,同时不同粒径PM所占比例不同。本研究未对实际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不同粒径PM及所含成分对肺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im SS,Vos T,Flaxman AD,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2224–2260.
  [2]冉丕鑫,王辰,姚婉贞,等.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0岁以上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4-979.
  [3]周晓铁,金永堂,何兴舟.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J].疾病控制杂志,2003,7:225-227.
  [4]魏晓明,魏泉源,魏秀英,等.不同炉灶和燃料类型对改善农户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236-239.
  [5]熊志明,张国强,彭建国,等.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研究现状[J].暖通空
  
  
其他文献
【摘 要】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多发骨折,治疗不当会产生明显的功能受限。我们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对不同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治疗效果,进而提出对此骨折的治疗方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适用于AO分型中A型和B1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普通AO板钉固定的手术指征主要有3点:①AO分型中的A型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②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明显者;③C1、C2型和部分C3型骨折。LCP
期刊
【摘 要】分层美容缝合就是皮下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抗衡伤口张力,然后再皮内连续缝合,起始进针点和最终出针点与伤口在同一直线上,首先利用无菌棉球打结置于皮肤外,起始进针点位于距切口皮缘1-2mm,从一侧真皮层出针,再从对侧真皮层进针,针距2-3mm,以此类推连续缝合,最后从切口另一端距皮缘1-2mm处出针,收紧尼龙线,利用无菌棉球打结固定,缝合后外观呈直线形,无需对皮,两端均在皮外打结固定,随后使用弹
期刊
【摘 要】目的: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7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经手术明确诊断的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66例患者达到治愈标准,临床治愈率94.3%,其他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7%。结论:对闭合性腹部外伤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治疗  闭合性腹部损伤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诊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喉镜,试验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显露声门的时间为(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菌素阴道胶囊和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保妇康栓治疗,一组接受保妇康栓和乳酸菌素阴道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VAS证明评估较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乳酸菌素阴道胶囊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萎缩性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跟骨复杂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间,对有完整资料的32例36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在手术中1采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治疗,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3足,Ⅲ型26足,Ⅳ型7足。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7.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动物麻醉中的起效特点,总结安全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实验昆明鼠200只,序贯实验,以0.05mg/kg为标准,依次提高注射剂量,当出现阳性例后,取前一标准连续3次注射,若为阴性,则以此标准为安全注射标准;取新实验组昆明鼠40只,分为A组,单次注射,异丙酚4.25±0.5mg/Kg,B组,连续输注,0.4mg/Kg/min持续麻醉,统计对比0min、5min、15min、45m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经长期临床研究,现代医学在治疗因胸腔积液引起的并发疾病上,获得了显著成效。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缓解气胸、血胸、脓胸、胸腔积液等病症,临床治疗资料显示,该手术方案治疗操作流程复杂,需要护理工作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深静脉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深度解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患者均得到明确、合理诊断,结合MTX的灭活治疗,并在超声仪器引导下,行相应清除术,妊娠物均被有效清除。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超声声像显示为单纯妊囊型,8例患者诊断为不均质团块型,其中2例伴有胎盘植入。结论 超声检查是目前确定子宫下段切口妊
期刊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68kPa(69.4mmH2O)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由于其症状类似颅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故易误诊。我院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低颅压综合征3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36.2岁。病因:有18例发热、头痛、呕吐,腰穿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