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常生活中,当宝宝表现出荒唐的行为、错误的举止,悖离父母美好的愿望时,我们很可能会采用惩罚的手段进行教育。其实,惩罚教育与孩子痛苦的情绪体验相关联,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甚至滥施“惩罚”,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如何实施“惩罚教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注意3方面的问题。 惩罚时机: 从幼儿心理活动的特点看,决定惩罚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当宝宝表现出荒唐的行为、错误的举止,悖离父母美好的愿望时,我们很可能会采用惩罚的手段进行教育。其实,惩罚教育与孩子痛苦的情绪体验相关联,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甚至滥施“惩罚”,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如何实施“惩罚教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注意3方面的问题。
惩罚时机:
从幼儿心理活动的特点看,决定惩罚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及时惩罚往往比延迟惩罚效果要好得多。所谓及时惩罚,就是在孩子的坏行为尚未得到强化,没有形成愉快效应之时施以惩罚。例如:当孩子擅自从商店柜台上拿起糖果时,父母要立即让他交出来,并向他讲明不能乱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这样,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认识。倘若孩子吃下糖果之后,父母再实施教育,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孩子吃糖所引起的愉快体验会削弱甚至抵消惩罚所造成的痛苦体验。这样的惩罚教育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在孩子的思想上产生了“宁愿受惩罚,也要将糖果吃下去”的意念。长此以往,势必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偷、摸恶习的形成。
惩罚标准:
所谓的惩罚标准就是孩子在做出何种表现时应该进行“惩罚教育”的依据。许多父母实施“惩罚教育”时常常与自己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心情好时,对孩子就放任自流,使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强化;心情不好时,孩子稍微“越雷池一步”就大发雷霆,甚至将生活和工作中的怒火撒向孩子,使孩子胆颤心惊、不知所措。还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记帐的方法,犯一次错误记一次帐,最后“数罪并罚“,一顿抽打。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较弱,“数罪并罚”式的惩罚会使儿童弄不清遭此“灾难”的原因.甚至还会搞错因果关系。其结果不仅不能使儿童悟出“挨打”的缘由,产生寻找正确行为方式的动机,反而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一片阴影。
惩罚方式:
惩罚教育不仅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握标准,更要讲究方法。首先,惩罚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强度关系不大,一个严厉的眼神、一句简短的批评,许多时候就可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无休止的训斥,甚至动之以拳脚,却往往收效甚微。其次,惩罚教育的效果也不与次数成正比。对孩子频繁地实施惩罚,会使孩子在父母面前手足无措,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行为紊乱,逐渐形成胆怯、孤僻等消极的心理,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孩子撒谎、出走等反抗行为。再次,惩罚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与孩子痛苦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教育都是惩罚教育,如:严肃的批评、对错误行为的剖析、轻微的挫折打击等等,都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当然,究竟孩子应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惩罚教育,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犯错误的情况来决定。
实践证明,惩罚教育只能减少儿童犯错误的次数,不可能引导正确行为方式的形成。所以,惩罚教育仅仅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它必须同正面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及时指出孩子的毛病,更要给他们示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确行为、什么是不良习惯。同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和动机。
其他文献
诚信是立人之本,它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塑造、交际局面、发展机会,甚至影响着孩子对未来的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重要通行证,每一位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的首要摇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诚实守信教育,是不少家长在家教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言行的点点滴滴都将在孩子的精神和品格中得以延续。除了上文案例提到的家长无意中的道德失范行为之外,孩子自身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时代
近日随着疫情的发展,口罩和各种防疫物资成为了紧俏商品,而随着民众对病毒的担忧和防范意识增强,不少车企看准了这一时机,纷纷推出了等效N95过滤的车载过滤系统,看似给予消费更多的信心,增加产品卖点,实则是炒冷饭,换概念。 我们的车载空气过滤系统,普遍使用HEPA滤芯。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
时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十分细致入微,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家长发现,苦口婆心的说教,非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烦躁,甚至是逆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受到家长的关注过于密切。 孩子需要来自家长的爱和重视,但若这种重视的表达方式不当,变成了简单的监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给孩子一个释放情绪的空间 情景再现: 文文从幼儿园回到家,满脸不高兴。原来
夜晚,孩子们都已经上床睡了,洗碗机在刷洗着碗碟,烘干机正烘干第二堆衣物。我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时间,感谢上帝,难得有这片刻的闲暇。 坐在厨房,我看见餐桌上有几张素描草图——7岁的女儿哈莉一直在画素描。我拿起几张仔细观察,瞧,有一张画的是丈夫马克和哈莉在一起的样子,由于勾画的脸部线条有点弯曲,笑容显得不太自然。“爸爸爱我。”上面写到。另外一张是哈莉和哥哥尼古拉斯在一起玩耍时的情景,他们正从一片浅绿色的
在很多家长心中,独处总是与情感饥饿、孤僻、不善交往、沉默寡言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独处,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能力,研究发现:1岁内的小婴儿就会自己玩,而且听着音乐能很愉快地独处。让孩子适当地独处,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对于培养孩子冷静、稳重的性格以及独立性、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善于独处的孩子,往往善于忍受寂寞,善于调节情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有一门心理学的
[摘 要] 在面对一道陌生问题时,如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关键是准确识别问题模型,即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再利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本文以函数的性质模型为例,就其模型的识别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模型 函数的性质主要包括單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在历年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中以函数性质为背景的试题屡见不鲜. 其命题特点
很多年轻父母(尤其女孩的父母)喜欢让孩子学习舞蹈,以矫正身姿、培养气质。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参加舞蹈培训时,却遗憾地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上路快。其实,对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寻找高水平的专业老师,而是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家长如果有意让孩子学习舞蹈,可以从儿童本能动作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游戏,开发孩子的舞蹈潜能,提高动作协调能力,在手舞足蹈
妈妈带小嘉到幼儿园报到,老师在园门口向他打招呼问好,小嘉不仅不回答,反而报以敌视的眼神,随后扭头就跑。好不容易被妈妈追回来,他却像疯了似的乱踢乱咬,赖在地上大哭大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发现他非常孤僻、离群,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肯回答问题,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却常有攻击他人的行为。有一次玩积木游戏时,他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个小朋友,受到老师批评后,他一下子钻到桌子底下,大叫着用积木敲自己的头
我在绞尽脑汁地改稿子,儿子又一次走过来,这是他第n次来打扰我了。看到他,我就心烦意乱。儿子这次带来的是他的家庭报告书,上面要写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儿子一把推到我面前,不依不饶地说:“你现在就要给我签字。”我气呼呼地提起笔,随便写了几句,因为怒气未消,想了想,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话:长大了,该懂事了。儿子悄无声息地走了,我长舒一口气,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听见儿子在隔壁房间跑来跑去,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