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亚洲一体化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谈谈亚洲的一体化,华夏之外、亚洲地理范围之内是我的概念。为什么亚洲要有一体化?这个地区经济增长快,北美、欧盟也是很大的市场,WTO是全世界的市场,亚洲如果一体化就会更好。从政治角度来讲,我们有一个群体的概念,可以集体做事。在我们新时期加快发展的时候,亚洲一体化更多地是在争夺经济话语权。
  
  亚洲一体化的必要性
  亚洲一体化最早由日本提出,名为亚洲经济共同体。当时日本相对国力较强,后来相对衰弱以后就不再提起。199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要有独立的亚洲经济共同体。那是因为他感觉总受压制,因此想独立做事,把自己藏身于屏风背后,避免直接和美欧相争。
  我们看一下欧元区就会明白,如果德国马克今天仍然存在,以德国目前的出口贸易势头,美国会直接对德国施压,马克就会承压。但是现在有了欧元,那就是整个欧盟27国群体挡在身前,美国就比较窝火。最近这一次对欧盟的援助,中国出了4千亿美元,可以说是比较积极的支持。
  我们该不该支持欧盟?我们的基本想法是:欧盟在那里,最起码美国多一个对手,比我们孤单地站在这里更好。再比如金砖国家的联合,同样避免了单个国家独自与超级大国相抗。
  亚洲一体化原来有多种模式,主流模式是亚洲模式,先有东盟,然后形成东盟+3,下一步东盟+6。顺着这条路走,就与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TPP这两个模式冲突了。冲突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争夺主导权。
  从亚洲整个市场因素看,我们对亚洲市场依存度是47.8%,香港73.2%,印度54.4%,日本56%,韩国60%,亚洲市场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中国依存度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中国还不是纯粹的亚洲国家。
  从贸易的格局看,亚洲市场、美国和欧盟市场对我们十分重要。进一步看国别贸易依存度,中国对美国的依存度是13.5%,对日本是10.4%。尽管我们体量已经变得庞大,但还是非常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我们怎么来平衡这一格局?关于亚洲一体化,我们推进到什么程度了?我们怎么再往下走?
  我稍微总结一下,亚洲一体化有一个自然的进程。这个自然的进程是市场力量推动的,跟政府的关系不是那么大,主要是亚洲生产网络的建设。亚洲市场的一体化也在继续,但是,亚洲和外部市场还仍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亚洲旅游业的一些数据,以及对亚洲生产网络的分析,所有亚洲成员对生产网络的依赖程度都超过了50%,美国对这个生产网络的依赖程度为38%。而亚洲对美国的旅游依赖程度只有0.09%,亚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能够达到20%,所以,在这个生产网络里面,并不依賴美国,如果说依赖,就是依赖中国,这是亚洲一体化最突出的特点。
  以亚洲一体化抗衡TPP
  马哈蒂尔提出了一个独立的亚洲经济共同体之后,美国迅速做出了应对。1992年美国和东盟签署协议,APEC雏形浮出水面。那时候中国国力相对较弱,也就加入了APEC。世易时移,如今中国是不是继续跟着跑?
  美国采取这样的方式阻碍亚洲经济一体化,使亚洲出现多米诺效应:只要一个国家创立了一个经济贸易区,为避免损失,其他国家必须马上行动,这是对策之一。
  之二就是组建自己的贸易集团,也就是亚洲一体化,东盟10+3。
  之三则是分拆,瞄准TPP中较为边缘的国家。目前我们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区谈判已经确定,澳大利亚也愿意谈,明显是在拆TPP。
  同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已经启动。在这方面中国原来并不积极,现在变得特别积极,日本也特别积极。今年6月,韩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约我交谈,说日本以前对自贸区不积极,为什么现在一反常态那么积极?我说不知道。他说如果中日韩谈不成,中国和日本会不会谈一个自贸区协定啊?我说不知道。从这可以看出,韩国担心被甩出去。
  中国现在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自贸区,接下来还想和海合会签署自贸区协议,还找俄罗斯谈是否能签自贸区协定。在俄罗斯回绝之后,中国又准备搞欧亚自贸区。后来加拿大也找上门来,他们对美国出口增长是越来越慢,依赖美国这个市场是没有前途的。特别是最近美国开发了可燃冰技术之后,减少了从加拿大的进口。加拿大总理哈珀近期访问中国时,温家宝总理提议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于是这两个国家自贸区协议进展很快。
  中国政府做这些努力,是因为发现TPP对中国而言是大事,而且中国的对策基本也已成型,就是组建自己的自贸区。
  TPP也有短板
  图2是TPP九国2001年和2010年的平均贸易强度指数。我们可以看到,相互之间密集程度基本呈下降之势,只有文莱有所上升。那么,TPP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挽救他们彼此之间越来越少的贸易。
  我又做了一个分析,看这些国家能分成几类。以各国经济的经纬度、平均贸易强度和各国官方语言强度为标尺,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文莱为一类,智利、秘鲁和美国是另一类。从中可以看出,TPP九国在一块,贸易创造86%,贸易转移46%;九国加上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参加的话,贸易创造77%,转移43%;如果九国+中国,贸易创造是139%,贸易转移为99%。
  中国是否加入,或者另组自贸区,对TPP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商务部现在有了底气。
  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我们现在为什么谈中日韩自贸区,就是因为TPP,即使这个目标比较狭隘。只要中日韩联合,日本人就表示现在不考虑TPP而转向东盟+3。但如果日本不去TPP,我们失去了目标后就开始转向,觉得还是美国这个市场重要,认为中日韩联合起来相对轻松,就显得逻辑不清了。日本的经济体量至关重要的,如果日本加入TPP,格局就会巨变。
  
  做好自己
  中美在亚洲问题上的冲突,至此已集中展现。我们看到这个冲突的同时,也要看到另外一个问题,美国主导的TPP是高质量的,包括服务与投资、国有企业改革等。它的基本谈判模式是GATS+X的模式,新的议题如图3所示:
  回头再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主要集中在市场公平竞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参与,税收、金融体制改革。
  尽管速度上有差异,但双方基本方向比较一致。也就是说,TPP标准恰是我们未来改革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共识。那么,更快推进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再审视当前的对外开放政策,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其中,进口结构改革最为紧迫。
  首先,我国关税非常高,有相当大的余力来削减。入市前积极、入市后消极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总体打分,中国的服务业开放度处在WTO成员国中居中甚至偏后的位置,开放程度只比日本、印度、印尼、泰国强。
  这次中日韩谈判,我们希望日本更大地开放计算机行业的专业领域,但这个行业也最成问题。当前,中国在计算机服务领域只向印尼开放,在电信领域只向泰国开放。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越不开放的部门问题越多,造假、电子诈骗层出不穷。即使在比较强的建筑服务领域,中国的开放度依旧不高,只比日本、菲律宾、越南高。我们去占领人家的市场,自己的市场却没开放。当前,不仅商品需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尤其需要开放。
  其实我们应该树立起信心,中国已经具备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你的实力其实在于进口,进口多,讨价还价能力就大。目前中国进出口额接近4万亿美元,跟美国差7千多亿美元,主要差在进口。中国的GDP可能在6年-10年的时间里就超过美国,讨价还价的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化在过去数十年来始终是经济学界最具争议性的议题之一。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各国政府对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观点与政策正在发生引人瞩目的变化。  资本管制的传统观点  为什么应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或解除资本管制?耳熟能詳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可以改善资源配置——资本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从资本富裕的发达国家获得
期刊
我想从中方的观点谈一下我们怎样看待欧洲目前的危机。首先,现在欧债危机面临的是一个多重两难的困局,一个极端困难的环境。多重的两难有这么几个:  一是紧缩和增长的矛盾。过度的消费是欧债危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紧缩是必要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单纯的紧缩在短期内也会抑制增长,没有增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如何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二是统一货币和分散财政的矛盾。欧债危机暴露了欧
期刊
发展中国家走上发达之途的必经之路是什么?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资本储蓄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之路须经过物质资本化→人力资本化→社会资本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成功地走向了物质资本化就能解决贫困问题;如果成功走向人力资本化,向中等先进国家进军的话,国民的需求体系就会迅速变化;而最终若想跨入到先进国行列之中,就必须发展到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政府对本国的国家核心利益的界定是三项:主权、安全与发展。在我看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就是讨论如何维护这三项利益的方法和手段。  我们根据其他国家在这三方面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界定国家关系的性质,同时对于地缘政治的挑战也必须分轻重缓急。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主要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是三甲:美国、日本和欧洲。  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但是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长
期刊
对全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时刻。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不仅考验着欧洲,而且影响到了中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今这种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失衡,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再平衡,也必然影响深远。日前,在博源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欧北京论坛”上,来自中外的近50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就“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国经济再平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地緣
期刊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这个夏天,一些欧元区外围成员国将开始被迫离开;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他们都同意,至少是在短期,欧元区解体将对就业和增长造成灾难性影响。  2012年夏天,欧洲竞争力如何?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欧盟15国与美国,那么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欧洲人均GDP比美国要低近25%,每年的差额约为1.1万美元。此外在1995年之前的20年中,欧盟人均生产率一直在向美国靠拢
期刊
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起步两年多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2010年7月不到2000亿元,而到今年7月,则超过了6000亿元,两年时间内,其上升幅度超过了3倍。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在香港的快速发展,不仅借助了香港的成熟金融市场平台,也离不开中国的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笔者相信,目前绝大多数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由中国的国有企业贡献。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行政体制的力量,比如说
期刊
新兴亚洲国家应该为它们的经济弹性自豪。尽管全球经济受着增长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债务负担沉重的困扰,2000年-2010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仍高达6.8%,提振了全球产出,支持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亚洲地区的成功依赖于中国和印度的蓬勃发展,两国相加占据了亚洲总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60%。此外,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政策变化和结构性改革,极大地增强了该地
期刊
随着“中国消费”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单位GDP的商品需求强度、尤其是工业类相关的金属和能源的需求强度,将趋势性下降。其中,铜的需求强度在2010年达到顶峰,石油的需求强度延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下降态势。由此,21世纪以来的、由中国需求推动的商品超级周期渐入尾声。  中国经济转型,哪些商品将相对受益?总的来说,我们看好天然气和贵金属(尤其是钯和铂)的表现;原油居中,其供应端面临潜在的技
期刊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以往十几年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足1.5,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明显超出了以往的人口预测规划的预期。这表明,以往的人口统计普遍存在着高估出生漏报和生育水平的严重偏向,导致人口预测和规划一再失误。  这种屡错屡犯的问题源于对人口发展的思想认识远远地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脱离实际。在中国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后,还囿于从前高生育率时期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将全国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