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本真: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990年代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越来越走向丰满与成熟,女性意识的开掘也不断深化,整体上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到本真的变化轨迹。透过本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符号与其所传达的时代信息。
  关键词 电视剧 女性形象 文化符号 性别期待
  
  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电视剧制作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对电视剧审美和娱乐功能的更加注重,电视剧的女性人物塑造逐渐克服了以前符号化、空洞化的倾向。1990年代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越来越走向丰满与成熟,女性意识的开掘也不断深化,整体上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到本真的变化轨迹。
  
  一、固于“家”中的传统女性
  
  在现实社会中,“家”具体表现为“小家”、“男人”、“大家”等几种复杂的象征性含义。“小家”指家庭这种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作为人们生活的栖息地,它构成了人们精神、情感安顿与束缚的双重喻指。而男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家”的代名词。找个好男人是所有女性的美好梦想。“大家”则是社会群体对于道德理想与伦理神话的一种隐喻性的说法。而这一说法的指涉对象往往由女性来担当。
  1990年前后,电视剧塑造了一批走不出家中的传统女性形象,这类女性以1990年的《渴望》中的刘慧芳为代表。《渴望》所塑造的刘慧芳是囿于“大家”的传统女性。换言之。她是承担着男性社会需要的一个道德符号。刘慧芳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符合传统理想的“好”女人,她温柔、善良、富于牺牲精神,是扑入大地的圣母和走向民间的地母代表,有着最温暖的人间情怀,随时准备着为他融化掉自己。为了捡来的孩子小芳,可以,不进王家,不要丈夫。不顾亲子:为了小芳,可以放弃工作,放弃爱情,放弃出国。刘慧芳形象效应的“空前绝后”。在于她是以往歌颂母亲、赞美女人的集大成者,刘慧芳所赢得的一切美誉都是以她的放弃一切为代价的。她生活在一个道德神话里,这个神话与其说是在颂扬女人,不如说是1990年代初的男人世界对传统女性理想的一种集体向往或回归。1980年代的改革大势及政治风潮的冲击。让一度感觉良好的启蒙壮志与解放理想倍感风云变幻的激烈与残酷,他们渴望温柔克己、善良体贴的女性能再度回到身边,以温暖、宽大的心来抚慰、容纳自己的疲惫与沧桑。刘慧芳正是这一男性社会心理期待的实现者与完成者。
  
  二、走出家门却走不出传统的“冲突”女性
  
  随着“打工热”、“出国热”的潮流,一批应和时代需求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并以事业上的成就肯定了自己。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类形象以《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阿春为典型,与之相类的有1991年的《上海一家人》中的李若男、《外来妹》中的赵小云。1992年的《女人不是月亮》中的小扣,1993年的《情满珠江》中的谭蓉等。虽然她们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勇敢地走出家门。不仅是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灵精神层面艰难而又坚决地走了出来。赵小云在众多打工妹中脱颖而出,阿春在弱肉强食的纽约站稳脚跟,若男终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
  新的时代境遇使得这些新时代的女性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然而她们的精神意识并未取得同步发展,尤其在情感上依旧陷入传统女人的迷失中。若男被几个男人所爱。但她却不知自己爱的究竟是谁。她觉得阿祥老实、可怜,离开她不行,所以决定嫁给他。可是阿祥被桂花和奶奶合谋,一不留神做了错事时。若男坚决地离开了他,为的是阿祥应该对得起桂花。若男所做的一切都是从道德出发。说到底还是属于一种情感奉献型,还没有走出要求自我牺牲的传统道德的迷雾。与若男不同,赵小云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失去了初恋情人。这时她没有为挽救自己的爱情而努力,却误陷入老板所设的情感投资与游戏里。
  走出家门的女人们在重新为自己定位时,仍然受着“家”的种种限制,她们在事业上常常无法与叱咤风云的男人相比。自身的局限及社会的影响,在无形中限定了女性。使她们在冲出家门后,仍是所行不远。在电视剧中,女性在权力上很难掌握大权或正职,即使赵小云最终当上厂长也是被动任命,而非自动争取。另外,电视剧中的女性在能力方面也往往低男人一筹,因此,走出家门的“娜拉”们的成功是极其有限的,她们难以走出传统而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
  
  三、重塑自我而无自我的现代女性
  
  1995年前后,出现了一批既无“家”的拖累也无“情”的牵绊的白领丽人,这种现代女性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中的蒋薇、肖男。1994年的《换个活法儿》中的郝晴郝妍,《费家有女》中的五个女儿、《白领丽人》、《洋行里的中国小姐》中的白领丽人等。这些时代女性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身份独立。她们从事的都是令人羡慕的某种职业:有固定而且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或资产的支持: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感情,自由地结婚和离婚:而且都追求女性美、尤其是女性身体美。她们的生活内容总是和时装、美容、健美、减肥、整容、化妆等一系列时兴概念联系在一起,都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然而这种女性叙事并不完全是女性自己所表达的要求,也并不能从整体上代表现实女性的实际生存状况。上述电视剧的编导全是男性,这些女性形象总是通过男人的眼睛来审视并最终通过男人的话语来提出。因而。这些形象难以避免地反映出男人的一种新的愿望和要求。由此可见,女性形象在这里依然受男性话语所操纵和支配,依然没有摆脱被书写、被观看的命运,依然没有改变在两性关系格局中的不平等地位。所以,“1995年的电视剧对女性形象的新开拓,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性别神话,与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无关。我们也许可以进一步推测,这种性别神话的广泛流传,甚至可能掩盖或者忽略妇女的实际生存状况,从而使女性放弃为改变这种生存状况应做的努力”。
  
  四、还原本真的自由女性
  
  这类女性以2000年由李少红、曾念平执导的《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形象最为典型D《大明宫词》虽然是一部历史剧,但导演自觉的女性视角给这部电视剧赋予了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太平公主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出超越时代的女性本真与理想。太平公主两次出嫁,一次为爱,一次为被爱,全然不顾母亲的权力。她痛恨母亲利用权力害死薛绍的前妻,她为爱而去,为无爱而返。为了不陷于母亲家族的权势漩涡,她拒绝嫁给武三思。而自己选择了爱她已久的武攸嗣。只将一颗女儿心换取一颗男儿心。全无权势、财富、门第、才干之念。这不但突破了古老的“才子佳人”模式,而且打破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历史上多少皇亲国戚的婚姻都是政治权势与利益交换的纽带,只有太平勇敢、自觉地冲出了这层罗网。这种独立的女性意识即使现今也不多见。电视剧中虽然常有“琼瑶式”的纯情少女,但那多是少不更事的浪漫神话,完全不同于太平的这种理性深思与自由抉择。所以,类似《大明宫词》表现女性本真意识的电视剧至今尚不多见。
其他文献
《黑镜子》第一季展示了未来的改变人类生活的诸多高新科技,更是一系列关照人性阴暗面的“黑镜子”,可以说,《黑镜子》系列剧用科幻的手段细腻地演绎了人对自身的再认识。  《黑镜子》第一季是一部三集的迷你剧,分别对媒体人及社会大众、处于理想现实纠结中的人、提出了质疑,进行了感性极强的影像反思。  一、 第一集《国歌》  以传统的绑架题材,演绎了看似专业实则罔顾被采访对象生命现代媒体人以及应该矫正但很容易为
红气球  我几乎是第一眼就爱上保罗·克利的这幅传世名作《红气球》,在黄、灰、蓝的天幕中,一团红色如太阳般的气球处于画作的中轴线,它那么可爱,朝气蓬勃,充满了童趣。  而作为红气球的依托,周围的房子如同我们童年时期所熟悉的跳格子的游戏一般,呈几何形态,它们又像是七巧板,由五颜六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组成,与红色的气球共同组建成了一个仿佛被雾霭围绕着的神秘的童话国度。  这个童话国度并不精致,它甚至
【摘要】话剧《生死场》是青年导演田沁鑫根据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田沁鑫深得萧红原著《生死场》的精髓,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展示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情节 人物 风格  话剧《生死场》是青年导演田沁鑫根据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田沁鑫深得萧红原著《生死场》的精髓,
摘要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通过艺术手段从某种层面折射着现实的生活,给人以无限思考的空间。试从电影(《孔雀》的基本情节入手,围绕故事主人公姐弟二人的一系列亲身经历,阐述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平民阶层的生活基本现状给广大影迷和读者带来的现实震撼。  关键词 真实 梦想 现实 残酷性    人生中如同孔雀开屏的美丽瞬间的时光不会有很多,对于大多数平民老百姓来说这便是生活的真相。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展现的是上
[摘要]近年来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军人形象的塑造上,源于对个体关怀的情感表达被推向前台,人性内涵作为精英文化的理性思考,被置放在当代社会新的价值體系天平上重新审视和考量。影片《我的左手》在对人性内涵的开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在艺术地表现军营生态文化上发掘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内涵,拓展了更丰富的精神表现领域,体现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审美取向与创作态势。  [关键词]军旅题材 人性内涵 个体关怀 情感价
父亲推开门,走了进来,看上去腿脚灵便身体硬朗,只是一言不发地盯着我。我大吃一惊,一个激灵,腾地从床上爬起来。稍事镇静,拉开窗帘。早晨,天色阴沉,街面空寂。转过身走向门厅,看着外门紧闭,我伫立良久……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今日梦里相见,心头不禁泛起对父母的怀念之情。手机冒出一条清明节放假的消息,即刻让我联系起梦的缘由。天知道,父亲托梦与我,是有意提醒别忘了扫墓?还是有知疫情而给予的牵挂?  恋乡不
摘要 电影《图雅的婚事》以一个一女二夫的核心模式展开叙事,凸显了人生的荒诞感其内在原因来自于转型社会中人们心理的孤独与迷茫。  关键词 图雅的婚事 人生 荒诞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同一组镜头。图雅在自己的婚礼上孤独地喁喁而泣,随之,哀怨低沉的马头琴声婉然而起 。这个婚事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仅仅是喜悦,苦恼、无奈、怨艾早已经和它纠结在一起了,尽管这桩婚姻完全是自由的。  还是从头说起吧。  
摘要 当前《西游记》的影视解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主题多元化,二是人物复杂化,三是娱乐精神的高扬。  关键词 《西游记》主题 人物 娱乐精神    在我国,影视与文学作品的结缘由来已久。当今,小说《西游记》的改编、重拍现象更是备受关注。众多《西游记》影视改编作品的问世呈现了从文学作品走向影视作品的发展轨迹,表现出影像对文字的多面解读。“改编,就是把一部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或者是把一部电影重新编纂
[摘要]影片《悔悟》以荒诞、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1937年至1939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影片表明:题材的重大历史意义或现实迫切性,对电影说来至关重要: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包括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使影片取得成功。  [关键词] 肃反扩大化 荒诞 超现实主义    在21年前的1987年,《悔悟》这部苏联影片可谓风靡全球,其发行拷贝和上座率并不亚于当年好莱坞的某些“巨
【摘要】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让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一道,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影视经典大学娱乐致死人文精神艺术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一天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也许大过以往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