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与时俱进的新课程培养目标。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建构?如何促使他们在获取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能够创新,能够实践?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学生活动,就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二、实践研究
  
  近年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课型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做了一点实践研究。
  1 物理新授课中学生活动的设计
  在新授课中,一般经过“确立主题——收集信息、实验探索——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的过程。一般“确立主题”“收集信息”“实验探索”在课前完成,“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在课内通过师生的合作互动来完成。例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为学生确立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现象、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有的学生找来了一枝青竹竿,有的学生找来一根弹簧,有的学生用教室门或窗做实验,也有学生用自己的文具盒做实验……这样就把原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变成了学生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
  2 在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活动的设计
  在探究性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常采用“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实验探索——分析验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焦耳定律的研究”课上,我先提出问题:“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明你猜想的依据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学生讨论后,我又依次提出以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1)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本课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3)实验时需要哪些器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设计电路图?而后,引导学生交流展示。确认研究方案,让学生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在各组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证明了猜想。这样就把原来由教师演示讲解结论变成由学生亲自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自己选材、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后者无疑比前者深刻得多。
  3 在物理复习课中学生活动的设计
  复习课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一般经过“确立主题——自主复习——自主研究——展示交流——归纳评价”的过程,即教师列出提纲或若干主题供学生选择,然后学生自主歸纳知识结构,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或自主编题,或设计相关小实验等。在复习课上,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例如,在复习“密度”时,我列出了许多课题(如“设计实验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设计实验测定某种固体的密度”“寻找生活、生产中运用密度知识的实例”等)供学生选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组合、分工、合作。课堂上,让学生分别展示交流。如在“测定固体密度”时,学生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固体不下沉怎么办?”“没有液体怎么办?”“没有量筒、量杯怎么办?”“没有天平怎么办?”……学生在活动中赢得了发展的时空。
  
  三、几点思考
  
  1 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发展”,体现“发展性”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两方面的发展:一方面是对知识的发展,表现在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自体验;另一方面是方法和能力的发展,其表现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从而发现新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物理教学中设计学生活动,要关爱每个学生,体现“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个性、心理、智力、情感、品质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研究的深度也往往不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引导、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挖掘潜能。
  3 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一是学生活动途径的“多样性”。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学生活动,可以在课内,可以在课外;可以是片段活动,也可以是综合活动;可以围绕教材活动,也可以是对教材的拓展。二是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三是学生活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应从重“结果”转变到重“过程”。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积极实践对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忌用统一标准来评价每位学生。
  4 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创新性”
  在学生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在活动内容、方法上给予引导、帮助,但不能过多“介入”、更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留给学生自主的时空。教师可通过一些“开放性命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发散”、“开放”、“拓展”。在这些“求异”思维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日积月累,得到培养。
  5 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发展目标的“整合性”
  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中要以知识、技能为载体,把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发展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不能厚此薄彼,从而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审计会计人员,作为审计学中的重点实践课程——《审计案例》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审计案例课程的改革必须摒除传统课程仅从课本上学习,依赖老师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一群特殊的教师,有区别于一般科任教师的工作职能,如组织、管理班级,尤其是从事德育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工作中主要有两个身份,一是管理者,二是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加减运算”是指班主任从事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时所应该增加或减少的工作内容或具备的能力意识。    一、班主任工作的“加法运算”    1.作为管理者的“加法运算”  作为管理者的“加法运算”是指提高班主任的道德领导能力。“道德
2010年3月,两岸金融建立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正式生效,两岸金融合作又向前推进一大步,ECFA签订在望,将开启两岸合作新纪元。日前闽台两地就股权柜台交易中心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学习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
"大学语文"课程是否就是传统文学文本的单一性质?如果是,大学语文也许会变为独掌高校母语教学的话语权,而就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现状也很难建立起共同的研究语境。本文从"大学语文"这
在栖类、在和哺乳类某些运动的视觉系统中发现 对刺激反差极性(变亮或变暗)敏感的运动边缘检测神经元。为揭示这类神经元的信息加工原理,以Wimbbauer等人提出了捍延insker网络为基础,将不同的时
在经济发展文献中,进出口贸易都能直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沿海重要省份——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量急剧增加,到底是进口还是出口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作用大小如何,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