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是使“人”回归的教育。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的人文内涵,是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主渠道。反思当今的教育,在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的冲击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被弱化甚至边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落,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在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关注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职中思想政治教课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它的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介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就是一个塑造人性的过程。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性,所以“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综观整个政治课程的发展,我们发现在职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人文精神的意识也逐渐突显起来。我们要通过职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职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诚信、艰苦奋斗的职业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自身的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权威者自居,缺少民主意识,传统的课堂上更缺少民主对话的氛围。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作为“人”共同建立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尊重自己做“人”的价值的同时,也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学会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
在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职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较高的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唤醒”学生灵魂中平等自由民主的人格。教师重视师与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施行人性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建构“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职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这种浓厚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领悟体会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到合适的契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如:结合“习礼仪,讲文明”,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结合“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 是认知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教学还要构造人文性的教学过程。职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青少年时期,善于表现自己,但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表现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使教学过程人性化、民主化。如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课中,正确理解自尊自信是教材的重点,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班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都要抱着细心、耐心、爱心的态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我们要用细心去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耐心去教育他们,等待学生心灵花开的声音,用爱心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民主、激励的人文的氛围中,对他们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职业教育中心)
一、职中思想政治教课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它的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介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就是一个塑造人性的过程。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性,所以“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综观整个政治课程的发展,我们发现在职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人文精神的意识也逐渐突显起来。我们要通过职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职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诚信、艰苦奋斗的职业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自身的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权威者自居,缺少民主意识,传统的课堂上更缺少民主对话的氛围。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作为“人”共同建立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尊重自己做“人”的价值的同时,也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学会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
在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职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较高的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唤醒”学生灵魂中平等自由民主的人格。教师重视师与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施行人性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建构“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职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这种浓厚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领悟体会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到合适的契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如:结合“习礼仪,讲文明”,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结合“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 是认知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教学还要构造人文性的教学过程。职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青少年时期,善于表现自己,但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表现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使教学过程人性化、民主化。如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课中,正确理解自尊自信是教材的重点,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班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都要抱着细心、耐心、爱心的态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我们要用细心去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耐心去教育他们,等待学生心灵花开的声音,用爱心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民主、激励的人文的氛围中,对他们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