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和逻辑经验主义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奎因曾因批评所谓“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分析一综合二分法和还原论,往往被人看作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敌人。但奎因和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其他文献
当代西方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家罗尔斯的正义论以重新复兴“社会契约论”为特征,它唤起学术界不少人对于社会契约模式的关注,也唤起更多的人从罗马民法、市场经济乃至基督教“圣约”传统中寻找社会政治模式的热情。然而,近现代以来,主流思想的看法一直是认为“从身份到契约”是社会进步与现代性出现的主要标志,不仅充分肯定其具体实践,而且积极把它推广到对于整个社会以及政府国家的理解(如“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我国在当前体制改革中也有许多人看好社会契约论模式。因而问题是,罗尔斯的新意在哪里:他的“新”社会契约模式与广泛流行的“
在先秦时期,并没有“名家”这一称谓,当时人们称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为“辩者”或“察士”。只是到了西汉,著名学者司马谈在其《论六家要旨》中第一次用“名家”一词指称先秦时期的辩者学派,此后流传沿用至今。名家学者多有发达的知性思维和抽象思辨能力,在逻辑学上颇有贡献,是先秦独具一格的一个知识群体,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论述,但我觉得从思想史的角度上谈论得还不够系统和明晰,所以在这里再作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在过去几年中,我主要在探讨一些中国哲学的论题,但也从未丧失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强烈兴趣。相反,我一直在尝试将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立场,通过胡塞尔意义上的意识分析加以现象学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领会它们。今天我能被允许在鲁汶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杰出研究者和学者来提出这些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学者们大多从哲学与伦理的角度解释它的内涵。有许多学者认为道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涵,如冯友兰先生认为道有两种含义:物质性的精气与万物总原理(冯友兰,第219页);陈鼓应先生认为道有三种含义:实存者、规律与人生准则(陈鼓应,第2页);
反形而上学曾一度成为某些时髦思潮标新立异的共识,甚而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形而上学的全部断言陈述都是无意义的。(参见卡尔纳普,第13-14页)然而两位美国学者在2003年却指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古老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家往往还小心翼翼,可到了80年代,
存在问题和时间问题都是古老的问题。“古老”一词既标明了一种时间特征,也与存在息息相关。而且,由于黑格尔率先把哲学规定为哲学史,这就不仅使这两个问题相关于哲学“史”意义上的时间,并且同样相关于哲学本身,其中尤其是黑格尔哲学。这种相关性使得联系黑格尔哲学来讨论存在和时间有其必要。
近读王路教授《逻辑真理是可错的吗?》一文(见《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以下简称“王文”),我对于文中的几个基本观点持有异议。由于这涉及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涉及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问题,因此特写此文与王路教授商榷,并就教于我国哲学界、逻辑界诸同仁。
二维语义学自从在1996年被查尔默斯提出(Chalmers,1996)并初具雏形已经有十多年,其影响也已超越了心智哲学的范围。其间,这个理论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成了批判的对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批判也促进了这个理论的成熟。在查尔默斯2006年的文章中,这个理论获得了最成熟的阐述。(ibid,2006)这个阐述既回应了一些批判,也采纳了另一些批判,并将其用于修正前期的一些有问题的论述。不过,在我看来,二维语义学并不因此成为一个成功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