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思想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历年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板块,同时又是最容易失分的一块,所以狠抓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是很重要的。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范围及目标的指导
  
  古人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陪。”现在一些中学生读书往往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读书,使阅读流于形式化,泛滥无为,劳而无功。有的学生甚至会偏激地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学好课本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往往眼界狭窄,积累太少,书面语言极度匮乏。因此,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原则。
  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可分为“主食”、“辅食”、“零食”等。
  “主食”即以传统的经典书籍为主,“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历代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现代小说如《繁星》、《春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辅食”:流行的文化书刊,如《读者》、《意林》、《散文》、《晚报》、等,“零食”:《幽默故事》、《漫画派对》、武侠小说等。
  课外阅读的目标应分远期和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思想,增加知识,丰富语言为主。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为主,如:写人状物,积累素材,获得感悟,解题技巧等。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注重阅读中的速读、择读、精读、朗读、默读等外,还可以采用专题阅读、筛选信息、比较阅读、定向阅读、置疑阅读等。这里选讲三种阅读方法。
  (1)筛选信息法。中考阅读题第一小题一般都要用到此法,筛选信息进行概括。可从标题的题眼获得信息,再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中心句、点睛句等,以此进行突破。
  (2)定向阅读法。即为达到某种目的,确定一定方向的阅读。如现代文阅读中,心有初悟,对文章中出现的自然美景、科学认知、至爱亲情等进行专门阅读或小说阅读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依托于情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等进行专门阅读。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文章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做摘录或写读书笔记。这样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使学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3)置疑阅读法。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勇于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精神。凡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可作线索的事物有哪些?通过探究归纳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置疑阅读法极易帮助学生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2.教给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是一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放。”
  我们常苦于周围的现象纷繁复杂,其中的道理却隐而不见,个人受思想的局限,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益处。究其原因是向前人学习的太少,向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少。所以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虚心向前人学习,吸收前人的思想见解,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从中学习古代先贤旷达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推陈出新,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交流,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做旁批,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思考的踪迹。并专门安排阅读赏析课,定时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感想等与大家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许多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却因语言贫乏而失色,有了新颖的思想,却因语言的干瘪而平庸。原因有两种:一是阅读没有被消化和吸收,读是读,写是写,不会转换。二是不善于运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有:①比较斟酌法,如列夫·托尔斯基泰所说的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动词”一样,也如贾岛“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推敲斟酌一番,讲究遣词炼字。②仿写法,模仿名家名句的句式或修辞,旧瓶装新酒,思路导流别有韵味。③摘录引用法,当你的思路“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引用、化用别人的警句、名句,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开启了思路,又丰富了语言,这样就使思维有了辐射性、多向性,完成了主题思想和语言的选择过程。
  4.教给学生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一篇美文佳作,当然会有很多优秀的值得赏析和鉴赏之处,如要有条不紊地说出其妙处来,首先要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的需要,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自觉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阅读的目的明确了,方法会用了,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就会大幅度地提高。
其他文献
很久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阅读课成为写作辅导课。固然,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也确实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当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还阅读教学应有的地位。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倦情绪,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积累知识,构建知识个性体系,张扬个性,
会议
摘 要: 创新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要想在新课改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能力,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创新思维方式。拓展思维、求异思维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这两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拓展思维 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素材,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表明,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唤起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必将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本文就培智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智障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智障儿童 主体地位 主动精神    在培智语文课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尴尬情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导致课堂教学
针对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正本清源,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保证学习活动的科学有效。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摘 要: 如何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是个棘手的课题。本文从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兼顾文本的价值取向;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策略方法临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