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脊梁,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素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是法治常识较为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王小梅,法律硕士,广东省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法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30-02
  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我坚信中国的未来社会也一定是法治社会,对置身于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里,法律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像自由,平等,秩序等法律理念越来越多的深入民众的心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素养。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已成为现代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社会主义中国法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识水平。“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勿容置疑,作为高等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对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豍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尤其是大学生大案要案影响特别重大案件的不断发生,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仍然十分贫瘠。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常识较为缺乏。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甚至令人担忧。豎高等院校开设法律课是始于1986年,其性质是本
  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教育部还曾将它列为德育三大主干课程之一。“05方案”的课程设置却将它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教育远远大于法律教育,甚至有的老师根本不懂法律,有的老师直接将这门课程当做单纯的思想道德课,法律根本不去讲,大大相对削弱了法律的地位。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全部法律加起来不足8个课时。因此,从制度设置上就显露出大学法制教育存在先天缺陷。
  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它与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主要表现在:首先,权与法的关系分不清。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在当前我国是权大于法的社会,有权、有钱的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约束。其次,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分不清。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再次,维权意识差。大学生能够分清黑白曲直,也知道守法和护法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守法和护法的意志。很多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诉求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不强。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表现出“知”与“行”的脱节,知法而不守法,甚至以身试法。近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就是明证。豐
  法律信仰缺失。“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守法精神是法信仰的灵魂。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蕴含着大学生对法最高期望,是对正义、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现,从而实现法治。然而,部分大学生并未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法律信仰,有调查表明,有些大学生过分夸大社会不正之风和司法腐败现象对执法过程的影响,从思想上扭曲了权与法的关系。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进而也就很难将之转化为自觉服从和自觉遵守法律。豑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药家鑫、马加爵案,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注重《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首先,必须站在建立法治国家的高度认识法律课教学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里,法律具有绝对权威,法律是行动指南。要树立法律权威,推崇尚法精神,必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而决定国家未来的大学生们更应具备崇高的法律精神。
  其次,改革课程设置。“05方案”的课程设置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二为一,极大削弱了法律基础教育的地位。在将“依法治国”奉为治国方略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比以前还不重视,甚至忽略它。因此,应将它重新单列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豒
  再次,改革教学内容。新版法基础课中中法律课程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从教学方面谈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因与学生密切相关,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第二,改革教学方法进行。以往的教学,教师多采用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法,用法。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豓
  (二)多组织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原告、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懂得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公民应负的责任,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敬畏法律,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遵守法律。
  2.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我们的法律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只能选择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比较重要的法律,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法律内容,提高學法兴趣。同时可以在学生中间多成立法律知识学习小组或者协会。开展法律知识抢答、辩论赛等等。这样既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单纯的讲授法律,课堂将显得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4.观看录像或邀请专家做法律讲座。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许霆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豔
  (三)营造校园环境,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任何意识的形成营造一定的校园环境氛围
  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应当着力建设校园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应做到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违章必罚。学校每位成员在规章制度面前也要做到人人平等、师生平等。不论是准,只要其行为违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应受到处罚,不能因人而异,更不能姑息迁就。高校要使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感觉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体验到依规章制度办事的氛围。从而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注释:
  ①谢尚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及其提高的途径.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2).
  ②刘旺洪.法律意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③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6.
  ④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来源:baidu.com.
  ⑤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探索.来源:浙江纺织服装学院职业法制教育研究中心.
  ⑥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来源:www.lunwenlm.com.
  ⑦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律课教学关系的思考.
  ⑧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探析.来源:http://www.ss-lw.com.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材料》课程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笔者根据对《建筑材料》课程的了解及教学经验,分析了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不足,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 不足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15-01《建筑材料》课程是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HIV-1型HXB2株蛋白酶(Protease,PR),用于对HIV-1 Gag P2/NC蛋白酶切割位点序列随机突变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切割筛选.方法根据HIV-1 HXB2株PR DNA序列设计
摘 要:今年英语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初中英语教师也已经认识到英语教学不能再以知识教学为主,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英语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和应用的重要阶段,当学生们通过有效的预习手段完成英语知识预习后,他们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就会具备初步的了解,在教师课堂讲解知识时他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主要围绕自己未能掌握的重难点知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对高职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意义 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中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质量的随之不断升高,居民的用电量也随之增大.为确保居民的需要得到保障,各地区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大型电站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同时,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民办高职院校扩大规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肩负着督教、督学、督管的使命;教学督导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充当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能力的标志,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就成了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是经过长期积淀并在不断升华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的载体与结晶。军营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先进方向,不仅担负着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先进知识的职责,还负有培育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所以军营文化不但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还要注重继承传统、传承先贤文化。对于培养军人的文化创造能力;增强军人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提高文化战斗力具有宝贵的借鉴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传统的只注重教学成绩转变为重视教学过程,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本文将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以及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
摘要: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兼具形式逻辑训练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双重功能的交叉性学科。该课程体现出知识性与技能性、普适性与专业性、逻辑与经验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目前教学中存在重前者轻后者的问题,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三个注重:在传授逻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逻辑分析能力的训练;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掌握邏辑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法律逻辑 教学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