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择题解法汇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jieke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选择题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很重,且涉及到知识点很多,考试中如何做好选择题,也需要一些具体策略,一般来说数学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4个选择支两部分组成,当前数学选择题的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解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一正确选项,而不拘泥于用何种方法,因此,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两方面信息,就能快捷而准确地作出判断。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既要看到通常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方法,更应看到,根据选择题的特殊性,必存在若干异于常规题的特殊解法。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选择题的内容、形式和结论上,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做到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谋取快速、简捷、合理的解答方法。
  一、求解对照法
  这种方法又称直接法,是从题干出发,像做常规解答题一样推出结论,与选择支对照,若演算的结论恰为某一选择支,则直接得到正确选项;若在演算过程中即可排除三个选项,则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选项。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是解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
  例1 已知y=loga(2-ax)是在[0,1]上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1)B.(1,2)C.(0,2) D.(2,+∞)
  解析:由y=loga(2-ax)知,a>0且a≠1,又y=loga(2-ax)可看作是由μ=2-ax和y=logaμ复合而成,而μ=2-ax显然是减函数,若y=loga(2-ax)是减函数,故必须要y=logaμ是增函数,从而得a>1;又当x∈[0,1]时,μ=2-ax>0成立,即1  二、排除法
  排除法也称筛选法、淘汰法,具体做法是采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对各个选项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干相矛盾的选项逐一排除,最后只剩下唯一选项时,即为正确结论。如果在考试中能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则可为后面解答题节省很多时间,从而提高整张试卷的得分率。尤其是用直接法求解此题很难时,排除法则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2 函数y=-xcosx的图像是()
  
  解析:设f(x)=-xcosx,则f(-x)=-(-x)cos(-x)=xcosx=-f(x),可知,y=f(x)是奇函数,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故排除选项A、C;又当x∈(0,)时,y<0,故排除B,因此选D。
  三、特例法
  特例法也称特值法,是取满足条件的特例(包括取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关系或特殊图形等),进行推理或计算,并将得出的结论与选项对照,从而确定答案。
  例3 已知a、b、c为等比数列,b、m、a和b、n、c是两个等差数列,则+等于()
  A.4 B.3C.2 D.1
  解析:以特殊数列代替一般数列,依题意可设a=2,b=4,c=8,则m=3,n=6,代入得+=+=2,故选C。
  例4 已知双曲线b2x2-a2y2=a2b2(a>b>0)的两条渐近线夹角为为α,离心率为e,则cos等于()
  A.e B.e2 C. D.
  解析:本题是求一般的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夹角和离心率的关系,故可采用特殊双曲线来验证;取特殊双曲线方程为-y2=1,易知其离心率为e=,而cos==,故选C。
  四、验证法
  顾名思义,验证法就是用选项中的特殊值去验证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项的一种方法。
  例5 若圆x2+y2=r2(r>0)上恰有相异两点到直线4x-3y+25=0的距离等于1,则r的取值范围是()
  A.[4,6] B.[4,6)C.(4,6]D.(4,6)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区别在于r是否能取端点值4或6,因此可将4和6代入逐一验证,并结合排除法可得正确答案。由于圆心到直线4x-3y+25=0的距离为5,当r=4时,圆上只有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当r=6时,圆上有三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故选D。
  五、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就是借助于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观察或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例6 已知曲线 y=1+ (x∈[-2,2])与直线 y=k(x-2)+4有两个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0,)B.(,)C.(,+∞) D.(,]
  解析:曲线方程y=1+整理即为x2+(y-1)2=4,(其中-2≤x≤2,1≤y≤3),表示以(0,1)为圆心,2为半径的上半圆(如右图),直线y=k(x-2)+4过P(2,4),则可以得出kPA==;PB是半圆的切线,则圆心到PB的距离等于半径,即有=2,解得k=。由图可知  选择题的解法,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但归纳起来就是直接法和间接法。实际运用时,还是直接法等几种方法用得比较多,有时还需要综合几种方法来求解,同样一道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开场白”的第一印象、名人学习物理的曲折经历、学生实验及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学习 兴趣培养 探索欲望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使之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
期刊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心理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
期刊
摘要: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学有所成,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是高校办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在拓展方面,应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延伸方面,应重构就业指导体系,以此作为高校解决和服务毕业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指导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00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41万人。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施行课堂教学时最重要的工具,同时教学语言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艺术。语文教师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最主要的推广者,更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升华教学语言的技巧,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等诸方面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教学语言的精辟论述。《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激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孟子曾说:
期刊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好的评语不仅可以为学生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为他们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而且可以为他们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并能唤醒他们早已尘封的潜质和潜能。评语在我们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切身感受,谈一谈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评语——作业评语。  这里所谓的作业评语不单纯的指
期刊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一部分英语教师适应新课改要求,勇于创新,使用新课程得心应手,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也有一部分教师并不改进教学方法,而是抓时间频繁测试,机械背诵,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课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这也相应地造成了“费时多、收效差”的局面。所以,尽快摆脱传统英语中教学单一、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英语教师当前的主要责任。而开设活动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提高他们的思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这一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为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并适当穿插化学故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
期刊
写作是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写作思路确定之前是整个写作过程的“瓶颈”,是写作主体思想最为混沌的时期。中国唐代张怀瑾在《书断》中说:“尔其初之微也,盖因以瞳瞳,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会无力”“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虽自己而苛求,终渺茫而无获”这说明在写作的混沌阶段,写作主体的思路是若明若暗,难以确定的。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作文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内部言语指个人作
期刊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表现、
期刊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因此,选择作业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舒展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下面谈谈我对语文个性作业的一些做法。    一、布置差异练习,引导自觉形成个性    一个班中,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差异很大。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应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  1.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兴趣对学习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