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是语文课程资源观的一次蜕变,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原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逐渐转变为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拓展延伸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立足文本,适度延伸,把握拓展延伸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漠视甚至是架空文本的随意拓展,只能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因此,我们必须把握“立足文本、适度延伸”的原则,从以下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即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后,我让学生想象:“渴望得到母爱的王小亮在用舌尖尝到了甜丝丝的泥土后,会还做些什么动作?或者会遇到什么事?”有的学生说:王小亮小心地收藏了那几张皱巴巴的糖纸,他要把糖纸放在枕头下,在梦里重温甜蜜的母爱。也有的学生说:王小亮的老师为了帮助王小亮,特意抽时间到他家里去家访,提醒王小亮的父亲要好好关心王小亮的生活,让他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老师还帮助王小亮的亲妈定期关心、探视王小亮……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在语文教学中,类似的情节会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也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帮助学生更顺利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比如在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可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再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意识,油然而生出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再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补充席慕容的《乡愁》,等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同一件事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
  3.从作家角度延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载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在课文教学时,不妨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文学风格。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教师可在教完课文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还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中。例如,学习白居易的《池鹤》时,可引导学生回忆他前期的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十六岁应考时写的“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而《池鹤》中“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两句明显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诗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白居易不同年龄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再如,有的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理解有难度。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4.从文体的角度延伸。以说明文为例,可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比如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可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之后分组讨论,在理解了课文如何抓住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之后,及时选择另一篇说明文《巍巍中山陵》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能逐渐明确“说明文”应该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运用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这样一种教学思路,就能帮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二、加强指导,有机拓展,丰富拓展延伸的内涵
  实践表明,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是在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实现的。同样,要使语文课的拓展延伸不流于形式,不走向空泛,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努力在课堂上捕捉时机,及时进行有机拓展。
  1.从语言训练中拓展。语文的本质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因而语言训练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语言训练既可通过文中语言的品味,又可进行拓展运用训练。如教学朱自清的《绿》,学了“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等精彩的句子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通过练习提高描写景物的语言能力。再如,学习了诗歌《乡愁》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段现代诗;学习了叶圣陶《苏州园林》之后,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一篇介绍当地公园的说明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些都是很有效的语言拓展,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从情感渗透中拓展。这种拓展一般可以向同题材的文章拓展,比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以找一些写父爱的文章进行对照;学了《明天不封阳台》后,可以找一些写保护环境的文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文章的内涵。另外,还可以向原著拓展。如学了《生命的意义》后,可让学生课后学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和视野下把握选文内涵。这样的拓展可以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
  3.从写作模仿中拓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但同时也有许多文章采用相似的写法。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写景方法有许多相似处,都从正面、侧面去描写,都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写法等。比如《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都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景物特点。教学时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连结点。另外,同为写景抒情散文,其抒发的感情会有很多不同点。比如《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同是写景,前者表达作者柳宗元贬官后的寂寞和痛苦,后者则表达作者苏轼贬官后的旷达和豪放。教师经常在语文课上进行这样的拓展,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4.从引文出处中拓展。有些课文,往往会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而且往往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最有兴趣想了解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够适时补充这些相关的知识,就十分有益于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陈涉世家》一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选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把陈涉的形象写得很精彩。教师可自己课前阅读《史记·陈涉世家》的全文,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对《陈涉世家》中部分人物的结局可作补充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陈涉吴广起义的深刻原因和完整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的拓展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必要时可以多管齐下、充分拓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以及设置悬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该文第一项工作是通过实测数据提出结构阻尼比ε1的取值问题,第二项工作是提出所谓退化刚度矩阵位移法和降阶矩阵力法计算高层结构荷载一位移(P-D)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结构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已从对教育的功利追求深入到对生命质量的真切关怀。创新教育坚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因而必须按照人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应当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
教学二十余年来,常有学生问我:怎样学好语文,怎样提高作文成绩?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去读书吧,多读,反复读。”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实则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它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诵读是学语文的有效手段,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习方法不可替代的。  首先,只有多诵读,才能深刻领会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情感。也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鉴赏文中人物,把握文章主旨。我们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好,将诵读品味
该文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体的广义Rayleigh波动Love的代数特征方程,并对不同的正交条件给出相应的计算规格化特征向量的方法,同时给出了Waas正交条件下的各
新课改理念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这就意味着要丰富课堂形式,采用全新的教学策
会议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