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课改教学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就需要创新的教学,如今,教学改革已经数十年,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部分数学教师 ,还以老师讲,学生学为主,没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有些老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当,达不到教学目标。下面针对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现状,我有几点建议。
一、目前课改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的现状
1.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反对教师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学习方法,但从多次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对学困生来说,却成了交流的听众、讨论的旁观者、小组合作的衬托。因为老师在提问中学困生永远摸不着边,这导致学困生产生一种自卑感,得不到老师的真情互动。
2.班级学生多数是从山里来的哈萨克族学生,有的学生不言表达,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他们不知道先干什么、说什么、课堂上乱洪洪的。还有的教师只是盲目地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不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交流什么,没有实质性的去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课改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的原则要求
新课改,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法,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义和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主张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教师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摆在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会反思,创新,主动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创造者和评价者。
三、课改教学中“小组合作”应注意的几方面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只有自己先有想法,才有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多数是民族学生的学习合作问题呢?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先去思考,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让他们独立完成的还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其次,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优﹑良、中三内,使每组学生都有三内学生。这样的调配,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中等生“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第三.合理分配,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充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其能力的要求定角色。这样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小组成员分工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第四.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提出问题,使各种组合方式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最根本的一点是让学生学的快乐,乐于去学,学有成效。
(作者单位: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835500 )
一、目前课改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的现状
1.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反对教师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学习方法,但从多次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对学困生来说,却成了交流的听众、讨论的旁观者、小组合作的衬托。因为老师在提问中学困生永远摸不着边,这导致学困生产生一种自卑感,得不到老师的真情互动。
2.班级学生多数是从山里来的哈萨克族学生,有的学生不言表达,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他们不知道先干什么、说什么、课堂上乱洪洪的。还有的教师只是盲目地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不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交流什么,没有实质性的去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课改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的原则要求
新课改,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法,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义和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主张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教师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摆在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会反思,创新,主动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创造者和评价者。
三、课改教学中“小组合作”应注意的几方面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只有自己先有想法,才有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多数是民族学生的学习合作问题呢?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先去思考,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让他们独立完成的还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其次,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优﹑良、中三内,使每组学生都有三内学生。这样的调配,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中等生“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第三.合理分配,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充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其能力的要求定角色。这样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小组成员分工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第四.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提出问题,使各种组合方式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最根本的一点是让学生学的快乐,乐于去学,学有成效。
(作者单位: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835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