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ntel》(《辛特尔》)是一部4k开源电影,立项于2009年5月,由Blender基金会赞助,最后在2011年2月与公众见面。这部超高清动画短片片长14分47秒,讲述了一个吉普赛女孩寻找自己的宠物飞龙的故事。它是这4部短片中时长最长,且唯一拥有剧情的。视频分辨率为4096×1744,屏幕比例2.35:1,码率为35Mbps,视频文件大小为3.9GB。

这部少女时代的短片时长3分33秒,是由1个MV和3个现场版视频合成在一起组成的2160p短片,所以画面结构为“田”字型。这部短片的码率比前面的《辛特尔》高出许多,达到了101Mbps,画面比例为16:9,视频文件大小为2.7GB。

《鸭子飞了》是在玩家当中流传得最广的2160p超高清测试短片,短短16秒的时长,文件大小竟达到了500MB,而码率也高达248Mbps。可以说大多数玩家了解到2160p超高清概念,都是从这部片子开始的。

Crowd Run(网上也称“万人长跑”)的视频其实有两个,都采用CRF编码(固定质量模式),分别为CRF25和CRF22(CRF后面跟的数值越低质量越好)。两段短片的时长都为10秒,画面比例为16:9。其中CRF25的文件大小为163MB,码率137Mbps;而CRF22的文件大小为335MB,码率是本次几部短片中最高的,达到了281Mbps。
CRF25

从选择的这些CPU播放2160p超高清视频的最终结果来看,高分辨率和高码率的2160p视频完全可称得上是在“鲸吞”CPU的性能。老型号的双核CPU在面对这些2160p视频时,几乎是无能为力的;中端的一些CPU,如AMD羿龙Ⅱ X4 940、英特尔酷睿i3 2330M、英特尔酷睿i7 720QM也仅仅能流畅播放像《辛特尔》这样码率相对较低的2160p超高清视频。如果遇到码率更高的,也是一样力不从心。而高端CPU在播放测试中,它们也没能把这几部对性能要求高得变态的短片全面通吃,这点在播放码率高达281Mbps的Crowd Run CRF22这个文件时就能看出,近来人气度超高的英特尔至强E3 1230,以及A M D顶级的推土机架构8核处理器FX 8150均出现了卡顿现象。真正全部通过的,仅有目前售价高达7000多元的英特尔酷睿i7 3960X,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在播放Crowd Run CRF22这个短片时,CPU占用率亦上升到了53%。
站在个人玩家的角度,用当前的主流CPU或中高端 CPU去播放2160p视频,以流行的话来讲就是纯属“找虐”。那么2160p存在就当前来看是否毫无意义呢?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它的出现对于硬件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革新有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终端显示设备的进步,当前主流的独立显示设备肯定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分辨率,除非组建多屏系统。在这方面,厂商的步伐还是跟得比较紧,例如夏普早在2008年就发布过4k×2k超高清液晶面板,之后夏普、奇美等厂商也都展示过超高清液晶电视机。而索尼也于2011年9月发布了一款型号为VPL-VW1000ES,标准分辨率为4096×2160的投影机,针对的是顶级家庭娱乐。
其次是存储系统的进步,2160p视频拥有极高码率,必然造成视频文件体积的剧增,届时一部时长超过1小时的超高清影片,容量肯定会超过100GB。现在主流的BD DL(50GB)肯定难以承载。但要知道在2010年,就有了BD XL标准,四层碟片的容量就有128GB。事实上蓝光光盘还有8层碟片的规格,达到200多GB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是CPU,它的进步不用多说,我们只需要看看这几年的发展就能预见,当几年后超高清娱乐更加接近我们的时候,CPU的性能一定是能够满足相应需求的。
当然,我们也承认,2160p离我们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我们也要提醒大家注意,目前1080p成为主流视频格式,2160p概念初现,这种情况与当年DVD成为主流,而720p和1080p还是高端概念的情况何其相似。
在文章结束前,我们想告诉你,其实前面提及的几部超高清短片都不是最“变态”的。假如你正好在使用英特尔酷睿i7 3960X这颗顶级处理器,并且有足够大的硬盘和足够快的宽带接入,那么去页面下方这个地址的网站看看吧。里面提供了一个视频下载(日本动画《叛逆的鲁鲁修》),分辨率为7680×4320,至于它的容量大小,看看图片上圈出来的地方……祝你好运。

TDK的BDXL 100GB碟片
别数了,单集容量是4.5TB。即使是当下最新的4TB硬盘也不够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