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终得金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写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就头疼,认为写好作文太难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往往临时抱佛脚,即便是绞尽脑汁也枉然。有些学生常向老师讨要写作秘诀,如何写好作文,我在从教过程中就没少遇到这样的学生。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平时勤于积累、勤于运用,才是打开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有米下锅”的问题,就必须学会搜集作文素材。写作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寡,而在于语言的运用和语感的积淀与否。显然,这一切都不是靠老师的讲解、分析来实现的。想拥有一支生花妙笔,离不开对课内外材料的广泛积累。材料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或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或通过观察,创作写作的“原材料”。下面我就把这些年积累起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供中学生朋友参考。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背诵积累。多读胸中富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国古代私塾中的语文教学很重视背诵,从简单易懂的《三字经》《百家姓》到艰深难懂的《四书五经》都有所涉猎,尽管学生当时是死记硬背,却能为其日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背诵积累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现代的学生当然不会再像古代私塾中的学生那样从小就背那些“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文字了,但必要的阅读还是少不得的,至于读什么就要有所选择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东西浩如烟海,诗经、先秦散文、诸子学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积累素材。对其中一些优美的句段,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的东西多了,词汇自然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也能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大师茅盾先生能背诵整部《红楼梦》,他的许多优秀作品相继问世,恐怕与他的背诵积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高峰期,应该养成多读、多背的良好习惯。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
  摘抄积累。中学生阅读的对象主要是课本和课外书,课本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初中教材入选的课文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课文中不乏文质兼美的语句,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及时把一些意境优美或自己感受深刻的语段摘抄下来,如果有时间最好背诵下来,必要的时候可以融入自己的体会,化为己用。另外许多优秀的杂志,如《读者》《意林》《微型小说选刊》等,其中有很多短小精悍且韵味十足的文章,我们可以像花丛中的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从中采集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法。如果平时掌握了搜集课内外材料的方法、途径,学会了从浩瀚的书海中“取其精华”,那么我们的知识面就会逐渐拓宽,人生感悟也会日益丰富,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一分辛苦一分才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更稳健。多写笔生花,是经无数作家验证了的不变道理。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下面,谈谈练习写作的几点要求:
  1.勤于观察。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亲朋、益友、良师;家事、国事、天下事;人情、美景、趣物,件件可写,样样可议。生活五彩斑斓,既有阳光雨露,也有狂风暴雨。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作文就能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我们要养成深入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坚持写日记、随笔、观察笔记等,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朴实真诚,感人至深。
  写作需要发现,需要锤炼语言,在一次次的写作训练中,我们的思绪就会像林间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们的灵感也会像春天的小河一样,酣畅淋漓地流淌。假如我们能时时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万物,那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加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生活。
  2.坚持说真话、诉真情。写文章要讲究真情实感,以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别人。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作文的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只有摒除虚假浮夸、无病呻吟,才能写出真实之文。如一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今年我已经十六岁了,可是身高还像落后国家的经济一样稳步不前,为此我十分沮丧,看着那些高个子同学,我的心里充满了辛酸与羡慕。唉!我何时也能像他们一样在蓝天下巍然耸立,成为别人仰望的对象呢?”因为融入了真情,他的语言显得耐人寻味,让人读后忍俊不禁,一个因身材矮小而徒生烦恼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3.要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润色语言。中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写作技巧,语言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殊不知,“文似看山不喜平”,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细心装扮,何愁它不“惊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气势恢宏的排比、反复,感情强烈的反问,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无不体现着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虽然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章不容易,但如能恰当地使用一些“辞藻”或修辞格,就能使作文增色不少,这样,读者才能一见倾心,印象深刻。
  生活如源泉,文章似溪水。溪水不断激石,才会奏出无比悦耳的天籁之音。其实,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只要平时学会积累素材,留心观察生活,勤于动手写作,从熟悉处寻真,从动情处找切入点,那么写作的源泉就会永不枯竭,创作的灵感就会如溪水一般永远奔腾不息。
其他文献
舊友难忘
期刊
介绍三种小吃  ——“醪(láo)糟”、“饹馇(ɡēzhɑ)”和“馓(sǎn)子麻花”  南方人喜食醪(láo)糟,北方人会做饹馇(ɡēzhɑ),西部地区爱炸馓(sǎn)子麻花。这三种带有地方色彩的食品,深受群众欢迎,可惜的是人们对它们的名称用字却不很熟悉。  卖醪糟的人常把醪糟写成“捞糟”“劳糟”。其实醪糟的名称和用字都是有讲头的。上海人做醪糟要先买甜酒药或称甜酒酿,说明醪糟与酒有关。  《现代
期刊
扬帆文学社位于江苏扬中美丽的长江绿洲上,社团成立于1981年,社团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本着“扶植文学青年,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则,以“发挥聪明才智,弘扬靓丽个性”为宗旨,以“打造一流社团”为目标。文学社的成立让校园这片沃土获得了更大的生机,使文学这颗幼苗在莘莘学子心中得以发芽。社刊《扬帆》今已出版了60期,每期都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近年我社社员的作品也不斷地见诸各级各类报刊上,还在一系列作文比赛中崭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
期刊
所谓“草原三剑客”,指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三位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腾格尔、朝戈和鲍尔吉·原野。其中,腾格尔的名气最大,自然无须我多说了,这位极有男人味的蒙古汉子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激情,将来自苍茫北地的粗犷与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对于朝戈这个名字,我过去虽然有所耳闻,却也仅限于知道他是一位画家而已。在这三个人当中,应该说我了解最多的还是以写作散文而蜚声文坛的鲍尔吉·原野先生。  我与鲍尔吉·原野先
期刊
我住在牧民香加台的家里。那天晚上到公社听四胡演奏的比赛,回来快后夜两点了。刚要推门,听马厩传来沙沙声。子夜的月亮转到了天空的右边,正好照在马厩里,白马低着头嚼夜草。  月亮比前半夜更亮。亮这话也不对,像更白。两寸高的小草都拖着一根清晰的影子,屋檐下压酸菜的青石变为奶白色,砖房的水泥缝像罩在房子外的渔网。  马抬起头,见我没有丝毫惊讶,大眼睛依然安静,鼻梁有一条菱形的青斑,它的脸庞和脖颈血管粗隆。 
期刊
从小生活在中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把《水浒传》翻译成英文,书名改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的置换,反映出赛珍珠这样的感受:一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以及被招安的小说里面,比杀戮、谋略、情爱更让人倾心的是兄弟之情。水泊梁山的好汉,有名有姓108人。他们同生共死的理由只有一个:兄弟。  兄弟情被中国人称为手足情。手足的比喻若译成外文或可使异域的读者费解,但中国人,特别在大地上耕作过的人眼见
期刊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晚风文学社建社12年,文学社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主,兼提高社员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乃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为宗旨,在生活中提炼真正的文学,从文学中体味人生的真谛。给灵魂一双腾飞的翅膀,给思绪一方翱翔的晴空,给精神家园寻求一块自由的沃土。  晚风文学社拥有刊物《晚风》、文学社网站
期刊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陰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期刊
认识徐赫缘起于人大附中,在这个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中,我们有幸成为师生,共度各自人生中美丽的时光。徐赫那时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孩子,那时的自己也是初尝为人师的各种滋味。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课程。  语文课上的徐赫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从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能发现他的语言积累很丰富;在看他的作文练笔时,我能发现他的文笔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想性。这对于一个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