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策略及纹枯病抗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以期为玉米纹枯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 纹枯病 发生 防治策略
  
  The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of corn sheath blight
  Wang Zhaofu1 Hu Meijing1 Su Yi1 Li Huiping1 Li Xiaohua1 Liu Shiqin2
  (1.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u’er City, Pu’er 665000;
  2.Si Mao No.1 Middle School, Pu’er 6650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scussed th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BLSB)of maize, which include the disease symptom, pathogens, nosogenesis, occurrence rule, prevention strategy and the resistance inheritance breedin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for BLSB, in order to supply controlling the corn sheath blight with some theory bases.
   【Key words】 Zea mays L.; Sheath Blight; Occurrence rule; Preventive strategy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产区广泛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近年来,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加剧了病害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病害更加肆意,制约着玉米增产。感染该病害的玉米田(地),病株率常介于22%~71%之间,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导致损失在15%左右,严重时高达100%,不可忽视。认清纹枯病成因,传播机理,重视其危害性,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对玉米稳产和高产创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纹枯病概况及病症
   1.玉米纹枯病概况
   国内外有关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报道较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国外,Voorhees首次报道了美国南部发生玉米果穗丝核菌病;20世纪60至70年代,印度、日本和俄国等国家相继报道;国内,吉林省最早报道,之后湖北、江苏和广西等省份陆续报道。
   2.玉米纹枯病病症
   玉米纹枯病病斑开始呈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纹状斑块,边缘有褐色晕纹,以后病斑扩大愈合成云纹状或不规则大病斑,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若遇到高温多雨天气,病斑上长出稠密白色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黑褐色菌核;若空气干燥,病斑中间呈灰白色,周缘暗褐色。果穗发病后苞叶上产生褐色云纹状病斑,花丝及苞叶有时腐烂,子粒稀疏、瘦瘪,穗轴上布满白色菌丝,严重时果穗秃顶,粒重下降,甚至腐烂,影响品质和产量;茎杆被害后,植株组织软化解体,纤维素外露,最终倒伏。
   二、玉米纹枯病病原菌
   1.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融合群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 Voorhees)等土壤习居菌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立枯丝核菌是引起中国玉米纹枯病的主要病原菌。AG-1-IA融合群是该丝核菌优势致病群,属于VB1自养型,耐高温喜微酸,抗逆性强。该丝核菌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水稻、玉米、小麦等43科263种植物,引起纹枯、立枯等症状。丝核菌菌丝幼嫩时较细呈白色,直径为4.35~10.05 μm,分隔距离较长,主枝30.45~282.75 μm,第1分枝30.45~181.25 μm。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分枝处大多有缢缩,分枝附近有隔膜,随菌龄和分枝增加,新分枝细胞渐变粗短,达一定程度后纠结成褐色菌核。菌核上凹、底凹或平,成熟后多为扁圆形,表面粗糙,单生或多个结成不规则形,大小不一,一般似萝卜种子大小;菌核在29~33 ℃时形成最快,严重时可连成片或条,表面粗糙多微孔,极易脱落遗落田间,导致再次侵染。
   2.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玉米纹枯病菌丝最低生长温度为7~10 ℃,最适为26~30 ℃,最高为38~39 ℃;菌核形成最低温度为11~14 ℃,最适为22 ℃,最高为34~37 ℃,属高温型菌;最适的pH值为5.4~7.3,空气湿度(RH)在85%以上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菌核形成速度,最低14 ℃时需11 d,最高30 ℃时需2 d。玉米纹枯病菌以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栋、牛肉膏为最佳氮源。
   3.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与过程
   土壤中越冬的菌丝和菌核是玉米纹枯病发生的初侵染来源。第二年或下造,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以形成侵入钉或侵染垫结构侵染玉米叶鞘或叶片;多由近地面的1~3节叶鞘首先发病,再逐步以向上发展(垂直扩展),条件适宜时,每5~7 d上升一个叶位;病、健叶鞘和叶片互相搭接,造成再侵染。
   4.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玉米纹枯病病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较晚,报道较少。研究表明,纹枯病病菌主要产生PG(Polygalac turonas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MG(Peetin methylgalacturonase,聚半乳糖醛酸甲酶)、PGTE(Polygalacturonic acid trans eliminase,多聚半乳糖醛酸转移消除酶)、PMTE(Pectin ethlratns eliminase,果胶质甲基转移消除酶)、Cx(Cellulase,β-1,4-内切葡聚糖酶)和PE等6种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危害玉米植株。其中PG、PMG、PE活性较高,是主要的细胞壁降解酶,其活性受温度、pH、反应时间和底物浓度等影响。
   三、玉米纹枯病病害规律和影响因素
   1.玉米发育阶段与感病性
   玉米纹枯病属于成株侵染型病害,叶片和叶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部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期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很少发生,灌浆至成熟期病情垂直发展最快,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时期。
   2.玉米纹枯病病发影响因素
   2.1 品种因素
   感病品种会加剧病害。一般矮杆阔叶型、穗位低、糯甜型、生育期较早的玉米品种易感病。
   2.2 气象因素
   气候因素对纹枯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多雨、高湿气候,易发病。
   2.3 种植密度
   过度密植,加重病害。
   2.4 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
   不良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会加剧病害。连作重茬田、纯作田,发病严重;轮作发病则轻。
   2.5 肥力和地势
   不利地势和偏肥影响病害的发生。洼地、少钾肥而氮肥施用量大且晚,发病重。
   四、玉米纹枯病危害损失及影响程度因素
   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玉米产量构成的三大因素。纹枯病主要引起玉米千粒重下降,其次是粒数减少,始病早、发病重,则损失大。
   五、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目前,玉米纹枯病防治一般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健身栽培为目标,种子处理为重点,药剂防治为手段的综合方法。
   1.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推广高抗品种是有效控制纹枯病发生的途径。研究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感病性有差异。研究发现,自交系CML270高抗玉米纹枯病。
   1.2 种子处理
   无病害种子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条件。研究表明,用种子重量0.4%的消病健苗粉拌种处理,可以防治纹枯病。
   1.3 田间处理
   消除土壤中越冬的菌丝和菌核,是降低玉米纹枯病的方式。研究表明,清除田间杂草残茬,可减少纹枯病菌源。
   1.4 适时适量播种
   适时适量播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手段。研究发现,适时适量播种促进玉米苗势整齐,有利于调控生育期,使其避开不利天气,促进形态建成,减少病害。
   1.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减少玉米纹枯病的关键。合理密植除能够协调玉米穗数、粒数和粒重之间的矛盾外,还能阻断病害的传播,从而减少病害。
  另外,推广间、套作、轮作,合理施肥、追肥,良好田间管理,适时化控等方式,均能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感病和病死率。
   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多用于玉米基部,保护玉米叶鞘,早期防治效果更好。目前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锌、拌种双等,其中以井岗霉素防效最好。通常以每亩喷洒150毫升5%井岗霉素或亩施100克禾枯灵来防治玉米纹枯病。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玉米纹枯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据报道,绿色木霉(Tviride)对纹枯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抑制率为74%;生物农药BG-2具有防治纹枯病发生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促生玉米苗和防治玉米纹枯病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明波.谭君.杨俊品等.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209-213.
  [2]高立起.王占廷.梁秋华等.玉米纹枯病对种子产量及质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4,4:17-19.
  [3]朱东安.赵民军.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J].作物研究,2002(4):188-189.
  [4]赵茂俊.张志明.李晚忱等.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J]. 玉米科学,2006,14(1):161-164.
  [5]祝咏梅.纪震.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95.
  [6]王朝海.周建华.王宗明等.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5):349-354.
  [7]陈捷.唐朝荣.邹庆道等.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因子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30(3):189-194.
  [8]李华荣.兰景华.玉蜀黍丝核菌的鉴定特征[J]. 菌物系统,1997,16(2):134-138.
  [9]陈捷.刘艳舞.辛彦军等.生物农药防治玉米土传性病害药效的测定[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490-493.
  [10]毛腾霄.叶华智.枯草芽孢杆菌BS-8D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初步研究[J].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2005,687-690.
  [11]张广志.文成敬.木霉对玉米纹枯病的生物防治[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4):353-356.
  [12]黄京华.曾任森.骆世明.AM菌根真菌诱导对提高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67-169.
  [13]李荣花.陈捷.唐宝宏等.生物型种衣剂对玉米抗纹枯病防御酶系的诱导[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54-57.
  [14]杨俊品,唐海涛,杨家秀等.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2):174-178.
  [15]程伟东,谭贤杰,覃兰秋等.玉米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09,17(2):1-6.
  
  作者简介:王兆富(1983-)男,汉族,云南,助理农艺师,从事玉米、食用菌栽培及育种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实现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它甚至决定了武汉城市圈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第一引擎”。  武汉市“九省通衢”,铁、公、水、空综合运输体系现已基本形成:  公路。区域内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圈已建成公路里程35739.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61.6公里/百平方公里。  水运。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水运天然条件,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拥有长江、汉江两条黄金水
西南某公交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50年代的公共汽车总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国有大型二类企业。集团下设6个营运公司、32个车队,线路总数188条,营运公交车3500台,年润
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高能量损伤,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此种损伤组合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这种骨折常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且股骨颈骨折多为无移位骨折,其症状常被股骨干骨折或其它损伤所掩盖,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我院自1999-05~2003-02采取同种体位同一小切口,使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在销售行业才会出现的客户服务中心,如今成为道路客运业的一种创新、一种尝试。  从第一天发送81班/221人次到如今的850班/1.6万人次,上海长途客运南站不但在经营规模上扩大,更是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一改以往长途客运站在人们印象当中脏、小、乱、差的局面,以一个崭新的航空港标准的客运站展现在中外旅客的面前。  但面对高速铁路的投入建设、大量动车投入营运,长途客运如何继续成长已然成为必须认真考
蝴蝶兰的栽植常规管理  蝴蝶兰是一种热带附生兰,栽培时根部要求通气良好。盆栽材料主要用水苔、蕨根、树皮等,多用水苔。注意事项有:1.水苔适当浸泡;2.将根系散开;3.栽植
【摘 要】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要情系农民,用心施教,精心指导,诚心服务,真心帮扶,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和实际困难,争做农民科技致富的技术后盾、值得信赖的靠山和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关键词】农民培训 合格教师 几点思考  
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加强驾驶员的日常维护教育培训、提高营运车辆的维修质量,是道路运输企业抓好机务管理的三大环节。    做好机务管理工作,对道路运输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提供安全、及时、低耗、高效的运力具有重要作用。机务管理包含诸多环节,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加强驾驶员的日常维护教育培训、提高营运车辆的维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三大环节,也更能体现出以预防为主的机务管理指导思想。 
出租车行业已经与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业主维权等并列,成为群体性事件高发的领域。作为2009年《取消“份子钱”,实行出租车牌拍卖》的“两会”提案建议人,上海市政协委员朱建国再次发布自己对出租车管理的新思考。他认为,目前最为首要的,是要突破常规,勇担责任,冲破阻碍发展转型的制约瓶颈。    “份子钱”模式凸显体制弊端    出租车之所以从原来不是问题而现在变成问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其一,是对出租车
将应急物资通过有效、及时的手段进行筹备、运输、配运及分送,有赖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强力支撑。  应急物资的筹备、运输、配运及分送,归根结底是要以运输工具及相关从业人员为基础操作平台,而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集中、运输,最终达到应急物流状态的,只有通过当地或是周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对本应急地区进行辐射来最终完成,以实现应急任务和抢险需求。  国家处于应急状态下时,调动的是全国各地方的应急力量,其原则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