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微专题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凸显了“任务群”“群文”“大单元”等新课标理念,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一,编排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篇经典戏剧作品.在单元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效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我认为微专题教学是有效的选择.
其他文献
施蛰存先生说:“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这些固定下来的经典名篇,按王荣生老师的观点,可称之为“定篇”.
期刊
王勃《滕王阁序》以其内容美和形式美震古烁今,被多少文人学者赞叹为神作;而《滕王阁》一诗开创和引领了唐诗写作风格,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对“长短歌之绝”展开探讨和分析,可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王勃在唐代诗人中的崇高地位.
解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重点对苏轼在本词中的“古”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探求苏轼用“古”创作的影响.苏轼的用“古”富赡厚重,虚实相扣,借古言今,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与风采.
新课改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的概念,探究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任务情境的创设初衷与此不谋而合.将《荷塘月色》的教学与电视散文形式相结合,是一次真实、有效的情境教学方式的探索.
童话文体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通过魔法事物、重复叙事、夸张手法、理想构建四个抓手解读童话,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单篇童话,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童话创作规律性的认识,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奠定良好基础.
新课标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专题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研讨.专题审美作为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学习价值.发现和关注崇高美,并对其进行探究,是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和发展的有效方式.
期刊
“教学品质”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教与学的国际调查”(TALIS)项目中的重要概念.为做好2018年TALIS项目,OECD通过分析大量文献提出:课堂管理、教学支持、教学清晰和认知激发等维度会对课堂教学品质产生影响.笔者曾在盐城中学观摩了杨万扣老师执教的《涉江采芙蓉》,有很多思考,现从教学品质四个维度的视角,阐释杨老师这节示范课向我们展现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应有的品质.
期刊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是经典议论文.结合这篇范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相关知识.议论文教学的重点并非只是对传统意义上的“三要素”的讲解.除了论点、论据、论证之外,还应该纳入各种论证方法及其运用技巧的说明,而所有这些内容的讲解又必须融入课文.即使是单纯地讲解论点,《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也需要在“分”与“合”中完成.这里的“分”是指议论文知识要点与课文的分开讲解,也是指论点、论据等相关知识的区分性讲解,甚至是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区分;“合”是指以上知识要点与课文的整合,是指中心论点与分
期刊
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就方式方法而言,阅读感悟式的解读依然常见.感悟式的解读着眼文本的若干重要词句,通过联系解读者的前备体验,或许也可产生较为深入的成果.但是,于阅读教学而言却不相适应,因为此类解读缺乏具体清楚的操作步骤,难以传授和迁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就只能惊叹、佩服老师对文本有着精深的理解,却较难习得这背后的思考方法,也就难以在自己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迁移,难以实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壶口瀑布》作为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游踪明确、文脉清晰、语言典雅,通过极具表现力的词语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效果.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通过圈画、归纳、整合的方式来完成梳理文脉、概括特点和感悟精神三个课堂任务.既让学生明确了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又对简洁典雅的文学语言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咀嚼品析,实现了游记散文单元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