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审美之崇高美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专题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研讨.专题审美作为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学习价值.发现和关注崇高美,并对其进行探究,是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和发展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以名师《皇帝的新装》课堂问题设计为例,通过引导反思、筛选信息、鼓励质疑、比较阅读、了解立场等方式,探索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如何增强吸收和转化的能力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关键.养根作文把“吸收和转化”作为教学的全部艺术,理解世界、进入世界、改变世界是养根作文的全部意义.通过在作文课堂上创设“养根场”,增强初中生“吸收和转化”的能力,最终引领新时期初中生作文素养的终身发展.
《逍遥游》多次讲述了鲲鹏的变化故事,寄寓存在于道法之中的鲲鹏、学鸠等多个主题意象在世间的自由与快乐.其中提到的神人与圣人已经超越了“我”与“无我”的界限,达到了至乐的境界.
王宁教授在解读“2017年版课标”时说:“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的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内容应该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增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战地通讯.在教学中可围绕“三”点,即“一个特定称谓”“两处表情包”“三则经典事例”,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经典素材,传旨达意,并在学习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过程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施蛰存先生说:“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这些固定下来的经典名篇,按王荣生老师的观点,可称之为“定篇”.
期刊
王勃《滕王阁序》以其内容美和形式美震古烁今,被多少文人学者赞叹为神作;而《滕王阁》一诗开创和引领了唐诗写作风格,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对“长短歌之绝”展开探讨和分析,可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王勃在唐代诗人中的崇高地位.
解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重点对苏轼在本词中的“古”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探求苏轼用“古”创作的影响.苏轼的用“古”富赡厚重,虚实相扣,借古言今,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与风采.
新课改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的概念,探究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任务情境的创设初衷与此不谋而合.将《荷塘月色》的教学与电视散文形式相结合,是一次真实、有效的情境教学方式的探索.
童话文体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通过魔法事物、重复叙事、夸张手法、理想构建四个抓手解读童话,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单篇童话,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童话创作规律性的认识,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