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下的探索性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一)学习内容分析
  “数字编码”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在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中学生已初步体会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牌号、车牌号等。本课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如邮政编码、学籍号)的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则与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其简洁、规范、唯一等特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数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特性。
  2.通过创编学号,探索编码的一些简单规则与方法,初步会用数字进行编码,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表达、交流、传递信息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符号思想。
  (三)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学习内容富有探索性,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借助具体材料探索邮政编码规则和根据实际需要创编学籍号是本课的两个重要学习活动,探索性学习可以作为本课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协作者,通过信息支持和核心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探索学习。同时,本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书包”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呈现校运动会运动员身上的号码牌。
  师: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号码,表示什么信息?请说出生活中用数字传递信息的例子。
  2.揭题: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编码来传递信息。
  (二)解读邮政编码
  1.呈现问题。
  师:这封信还能收到吗?
  生:收不到,因为信件的地址不清楚,中心小学有很多。
  生:收得到,我们可以根据邮政编码来送信。
  2.初识邮编。
  (1)用平板电脑搜一搜信封上的邮编代表哪个地址。
  (2)汇报结果:314009代表南湖区余新镇,314500代表嘉兴市桐乡市。
  (3)提出问题:不同邮编代表不同地址,邮编中的各个数字有什么含义呢?
  3.破译规则。
  (1)提供信息(平板电脑):你可拖动屏幕上的信息,调整位置破译邮政编码的规则。
  活动提示:
  ①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信息位置,进行观察比较。
  ②如有困难进入“需要帮助”。
  (2)学生操作,同伴交流。
  (3)班级反馈。
  生:31代表浙江,314代表嘉兴市,3140代表嘉兴市南湖区,314009代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
  生:邮政编码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4.小结提升。
  (1)感受编码的唯一性。
  师:别看邮编只有6个数字,分成了四级,从大到小分别代表省(直辖市、自治区)、邮区、县市和投递所。这封信就不会送到其他地方去了。
  (2)感受编码的简洁性。
  师:为什么表示省的编码用两位?邮区的编码用一位?投递局也要用两位?
  呈现中国地图,认识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所以省级编码要两位;根据各省所辖市、县的数量再设一位,这样前三位数字就可满足表示邮区的需要;根据各地投递局的数量,最后两位数字来表示投递局。
  (三)创编学籍号
  1.呈现任务一:根据以下信息给丁小琪编一个可以使用6年的学籍号。
  学习提示:自主尝试,如有困难点播微视频,辅助学习。
  (1)自主探究。
  (2)集体反馈。2010 03 09 ; 2010 3 09 ; 2010 3 9
  师:这个学籍号你看得懂吗?
  学生交流,认识学籍号中包括入学年份、班级、学号等信息。
  师:班级与学号分别用几位数表示比较合适?(学生讨论)
  (3)小结梳理:编码要根据实际需要,在保证不重复的情况下力求简短。
  (4)解读王奕飞同学的学籍号20110128。
  2.呈现任务二: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能表达出性别。
  (1)展示、解读学生的学籍号。
  (2)怎样将自己的特长、爱好等信息编制出来?(二维码)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字编码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各种卡、证、条形码、二维码等,有时数字忙不过来,还会请文字、字母、图案帮忙,更合理、更方便地为人类服务。期待同学们去发现、创造编码的信息!
  【教学反思 】
  (一)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设计真实、有趣的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的前提。
  1.问题具有挑战性。在探索邮政编码规则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封邮寄地址被污渍遮盖的信,让学生讨论“这样的一封信还能不能寄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将学生的思维聚焦于邮政编码内在的奥秘的探索,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与思维。
  2.问题具有层次性。在创编学籍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呈现丁小琪有关学籍的信息,提出“给丁小琪编一个可使用6年的学籍号”学习任务。这样的任务起点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索;同时又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差异正是探索编码方法感受编码简洁、唯一性的重要资源。给自己编一个能体现性别的学籍号是发展性任务,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开展
  探索性学习是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发现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适时适度的信息帮助,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及时有效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能独立探索的学生学得更有自信。丰富的信息支持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开展探索性学习,并能获得成功体验。
  1.信息渠道的多元。在解读邮政编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网查询,知道一个邮政编码代表一个具体的投递局,所以收信人能收到这封信。然后通过网络搜索知道我国各省市的分布,知道用两个数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内在需要。在创编学籍号的活动中,通过“电子书包”实现生机对话,学生在完成学籍号的编制后能直接呈现在屏幕上,为集体交流及时地提供材料。与传统课堂教师静态单项的信息呈现相比,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让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更真实生动,充满活力。
  2.信息内容的多样。在探索邮政编码规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7个邮编和对应的地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探索,并在平板电脑上设置“帮助”链接,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帮助,顺利完成探索任务。在创编学籍号的活动中,教师提供微视频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编制学籍号的基本方法。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支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
  3.适切的导引提升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质量。探索性学习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予信息支持之外,还需要适时导引,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思维更深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导”的统一,学为中心,以导促学需要教师适当“后退”,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任务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质疑、交流。
  (1)导在知识深层处。探索邮政编码秘密时,教师呈现的材料是凌乱的,学生通过梳理、观察、推理,自主发现邮政编码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表示邮区等基本规则。而对邮编简洁性的探索体会是学习的深入,也是学生探索的困难所在,为此,教师设计“为什么省的编码用两位,邮区的编码只用一位”这一问题来聚焦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之后,教师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邮政编码设置的规则。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感受到投递局范围越精确,工作越便利。
  (2)导在真实需求处。学为中心的课堂,关注学生内在学习需求与探索学习中遇困的诉求是关键。本课两个探索活动都有学生遇困的点,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所需的帮助。如在探索邮政编码编制规则,体会其统一性和简洁性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伸出橄榄枝,而是通过“选择帮助”和“问题交流”让学生自主突破学习难点。在创编学籍号的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这一教学平台,让探索有困难的学生,借助系统弹出的对话框“视频帮助”进入个性化学习,视频学习可随时停止也可反复观看,同时让能独立完成任务一的学生主动进入任务二的学习。教师适时后退,依学而导,才能成就学生有效的学。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314000)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主地经历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那么,教师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对此,笔者将结合一位新教师的随堂课的数学实践来展开分析思考,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6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探索欲望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
【摘 要】儿童学习某个数学知识前的原初认知,可能是偏离了科学概念的相异构想。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基于原有的经验去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绝大部分学生都想不到用倍拼法,但倍拼法又是他们最终需要吸收内化的方法。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情检测、教材分析、学材对比教学等角度入手,分析学生原初认知与最终认知之间的差异,并寻求最利于学生认知建构的学习素材来达成相异构想的调正。  【关键词】相异构想;学材
【摘 要】拓展性课程以课程知识为载体,适当地开拓、延伸,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磁立方’制作活动日历”是一个兼具活动性、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了整合与拓展,通过引领性的大问题,从“童味、童心、童思”三方面谈了基于学校实践的拓展性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童味;童心;“童思”;拓展性课程;活动日历  浙江省教育厅于 2015 年 3 月下
公开课,本来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特色的舞台,教师理应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课堂高效而精彩。但很多老师在讲授公开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或者环节的完整,以致课堂脸谱化倾向严重,最终让课堂从鲜活生动的师生互动变成僵化刻板的机械流程,导致“教学”失去原始的、生活场景化的本来面目。  现象一:“物质的量”这一部分的教学场景是高中化学最难设计的内容之一。一节市级公开课中,教师频频发问,学生流利作答,课堂效率之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难点在于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可以借助“烤面包”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一、呈现问题  教师出示PPT,呈现问题: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如果烤箱每次能烤9个面包,那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二、分析与解决  (一)画一画,理清数量  教师提供数线图、正方形网格图,請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在图上画一画或涂一涂,再列出算式。  学生独
近日,笔者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时遇到了困惑,题目如下:  学生在独立审题后解答,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都认为7:42(即提前18分钟)合适,更有甚者认为7:40(即提前20分钟)出发合适,给出的理由也都相同,都认为按前面周一到周五提供的数据来看,提前18分钟可以确保不迟到,而提前20分钟更保险,还有2分钟的休整时间用于课前准备,而如果按上面第(1)小题计算出的平均数1
【摘 要】单元整合教学是指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的前提下,通过调整顺序、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整合学科内知识。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前测分析学情,梳理重构单元框架,在目标统领下研磨单元起始课,力求凸显度量核心、内化度量本质,使得教学更加结构化、学习更具挑战性。  【关键词】单元整合;多边形;面积  单元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增加或调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的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前3个例题就是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例1是通过观察、摸等形式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作物体的面积”。例2有3个学习任务:一是通过两个长方形大小的比较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封闭图形的面积”;二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除了观察法、重叠法以外,还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三是感悟到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例3是学
1. 合理计划。教师应该及早从暑假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走出来,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教学中。要及早确立切实可行的新学期教学目标。有序的生活和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减缓压力。  2. 心理暗示。开学前可以约两三学生一起回学校逛逛,在教学、生活区各处走走,回味上学期与学生互动的开心情景,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好学生”标准是:“人品好、素质高、潜能强”;伊顿公学校长(托尼李特)的“好学生”标准是“热情、有社会责任感、有恒心”。    在一个“中外名校长谈教育”的节目中,中国名校(上海中学)和英国名校(伊顿公学)的校长,面对亿万电视观众各自讲出了心中的“好学生”的三个标准,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好学生”标准是:“人品好、素质高、潜能强”;伊顿公学校长(托尼李特)的“好学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