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守护,一场带着暖意的双向奔赴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英

孩子要的其实很少


  还在儿童福利院一线工作时,有天晚上,刘英接到阿姨报告:有个孩子偷偷把自己的衣服脱光了对着电风扇吹,她想把自己吹感冒,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学。刘英听了又急又气,好一顿数落后细问:“为什么这么害怕去学校?”
  这个孩子是一名唇腭裂患者,说话稍有些口齿不清,外形上也能看出异样,这让她在学校里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时间久了,便越来越抗拒去上学。刘英第一时间去学校沟通处理,想到自己当时下意识的严厉批评,免不了自责,更担心孩子从此疏远自己。让刘英意外的是,这一次小小的风波,反而拉近了她和孩子的距离,之后有心事,这个孩子都愿意来跟她讲。后来刘英才知道,那一晚语气里的焦急,让孩子觉得刘英像妈妈一样爱着自己。
  这件事引发刘英对儿童福利工作新的思考。过去的福利院如同安全的堡垒,给了孩子们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救助与抚养之外,却忽视了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需要。刘英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绝大部分需要长期服药的儿童,直到成年时,连自己用的药是什么、去哪里买、该怎么买都不知道。
  刘英主导的“类家庭”项目正是基于此上线的。其时全国多地都在推行家庭寄养服务,也是为了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尽快回归社会生活,然而张家港符合条件的寄养家庭几乎没有,刘英干脆在福利院外租下一个单元,让院内已成年的孩子学着在外面独自生活。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福利院的阿姨们从买药、做饭、缴水电费教起,手把手地带领他们接触、熟悉、融入社会生活。从起初每天都去探望,到后来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从帮孩子们全额缴纳租金,到后来让他们自己用工资缴纳30%、50%再到独立承担全部房租,阿姨和福利院逐步淡化着自己在孩子们生活中的角色,直到孩子们完全适应社会生活。
  当初那个吹电风扇逃避上学的小女孩,后来也成“类家庭”项目的受益者。她渐渐不再惧怕与人交往,有了自己的工作,也遇到了体贴的爱人,“现在啊,她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刘英提起她,语气里都带着笑意。
  “类家庭”项目的开展,是刘英工作思路与社会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一次成功案例,投身儿童福利工作22年,要做到及时甚至超前响应需求,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必不可少,这背后没有充沛的热情是无法坚持的。然而刚入行时,刘英并非因为某种纯粹的热爱,一路走到今天,有个性使然,也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在其中。

从大材小用到大有可为


  1999年,刘英进入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业务科室工作,负责婴幼儿的养育和照料,外人看来再好不过的铁饭碗,刘英心底却有些排斥。在福利院,她一边调节着低落的情绪,一边逐渐熟悉起和孩子们打交道。
  2002年,刘英得到去北京学习儿童康复技能的机会,此时她显露出要强的个性——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把这一行干好。刘英很认真地对待这次学习,两年后,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并获得去香港进修的机会,先后参加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社会工作师督导研修班、社工督导培养计划等专业培训。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从知识储备上,刘英已然是一名专业的社工师。回到张家港,她马上投入到对福利院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刘英接触的第一名残疾儿童是脊椎裂患者,本该爱玩爱闹的年纪,她却终日躺在床上。
  刘英从训练她独自上厕所开始。那时条件差,院里没有学步器,小女孩只能拿一个凳子撑着地,缓缓往前移动。刘英常说做康复的人最怕心软,看着孩子上楼费劲,院里的老师、阿姨都想帮忙把她背上楼,这时候刘英总会出来阻止。帮一个忙对大人来说很简单,却会让孩子此前康复训练受的苦、流的汗都白费,她只能逼着自己心狠。
  刘英至今记得看到孩子终于能够自己行走时那份激动的心情,一种幸福的成就感包围着她,也让她意识到,曾经觉得“大材小用”的儿童福利工作其实大有可为。
  2009年,福利院接到警方送来的一名流浪儿童,不合身的破烂T恤直白地透露出孩子吃了不少苦。这孩子10岁时被生父遗弃在大街上,此后三年的流浪生涯里,孩子饥一顿饱一顿,如果不是玩游戏机与人争抢游戏币受伤,被好心人送到医院,他不知还要流浪多久才会得到救助。住进福利院后,孩子说:“在外面很苦,在福利院很好。”简单的一句话让刘英再次陷入思考,可以想见,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在流浪,得不到救助,儿童福利工作亟待从被动、补救型向主动、干预型转变。

给孩子成长的自由


  2013年,刘英开始在民政局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科、儿童和残疾人福利科负责儿童福利工作,推动儿童福利事业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型是她当时明确的一个目标。刘英再度开启疯狂进修模式,先后学习了游戏治疗、积极教育、社会工作督导、儿童安全服务规范等知识,撰写《张家港市困境儿童需求及个案服务情况调研报告》《张家港市儿童福利载体调研报告》《张家港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等系列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打磨,刘英推动张家港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市、镇、村三级儿童保护机制,向织就一张主动发现、提前干预的困境儿童保护网迈进。
  起初步子走得十分艰难,作为这张保护网中最基层也最重要的一环,村一级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一是工作队伍中的儿童主任多由妇女主任或民政干事兼任,无论在精力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相对欠缺;二是涌入张家港的新市民越来越多,资源紧张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要将儿童福利工作真正做到普惠,大量、专业的人力必不可少,刘英决心展开对社工的招募及培养。她先行组织开展了两期未成年保护训练营和一期儿童福利社会工作研修班,共计119名儿童社工參与了培训。
  儿童福利工作的开展条件这些年一直在改善,然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资源总是有限。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刘英既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像一位社会活动家:在最短时间内为孩子链接到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帮扶,她几乎做到了训练有素。刘英很认同社工群体常说的“以生命影响生命”。在她的观念里,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形态不一的小树,弱势儿童的帮扶工作应当致力于为他们重构生态资源系统,而不是以施惠者的姿态去强行改变或要求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有自由成长的权利。
  刘英喜欢这样一句话:儿童现在的样子是这个城市未来的模样,我们守护童年就是守护城市的未来,守望祖国的美好明天。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刘英很满足,也很感恩,外人看来是她在帮助孩子,其实孩子们也教会了她很多,这份守护带来的幸福感从来不是单向的,它是带着暖意的双向奔赴。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有吃有喝,有玩有乐,但今年是一个别样的春节。  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为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增加难过,为康复出院人数的增多欢欣鼓舞。那一条条曲线,关乎着全家人的喜怒哀乐。  为此,学校延迟了开学,很多单位也延迟复工。整个城市冷冷清清,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我的假期计划也落空了,每天在家读书、学习。  最让我揪心的是,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要到
期刊
在风萧水寒的乌江畔,项羽只身一人,对抗着整个世界。力战之后,自刎而亡。  那一刻,他不是失败者,而是孤獨的霸王。  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胸怀浪漫主义,用天真的幻想来对待世界,甚至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定天下。他是不适合在秦末的乱世中生存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更适合生活在远古的神话时代,抑或是在古代的希腊城邦。他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权力掌控者,在他身上,我们仍旧能看到儿女情长。他会为自己的骏马不再奔跑而叹
期刊
王静和孩子们  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江苏,有一位叫王静的幼儿教师,不仅用心爱着身边的孩子们,还把这份爱心传递到了边疆。读懂孩子的心,赢得家长的爱  在王静眼中,孩子是最纯真的天使,她很早便对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  1998年8月,王静正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无数次幻想着与孩子们相处的快乐情景,可当她真正走近孩子们时,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期刊
在上期《影院失窃案》中,方萍在观看4D电影时,发现自己的项链被偷,从而报警。阿元探长奔赴现场破案。本场次电影共有五位观众:李煌、常娟、程强、方萍和甄嘎。在阿元探长的指点下,甄嘎在她座位的杯座里找到了项链。那么,嫌疑人到底是谁呢?下面请看杨佳晋小侦探的破案经过。  阿元探长意味深长地说完后,除了方萍,其他四人都默不作声。见无人答应,阿元探长让他们留下身份证,各自回家,一周之内不许出城。  回到侦探社
期刊
生命是一间大门敞开的木屋,屋子里空蕩荡,坐着寂寞的我。  友人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闯入的,她的到来让我有些局促不安。一是因为这间小屋多年来向来无人问津,她的闯入令习惯于独享寂寞的我惊惶失措;二是因为友人名声在外,我憧憬已久。但友人走进这间屋子时一反往日光鲜亮丽的样子,她周身都是灰色,隔绝世俗的灰色。  友人径直走到我身边坐下。她坐得离我很近,那抹无感情的灰色带着小颗粒顺着她的呼吸从她体内呼出,向我飘
期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他们降临世间,带着纯真的笑脸缓缓迈开人生的步伐。由于还没学会掌握平衡,孩子蹒跚着脚步往前走,似乎大人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正如幼小的樹苗需要大树的庇护,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呵护。幸好,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上有一群“守护者”,他们用爱心和专业治愈孩子的身体,抚慰孩子的心灵,守护孩子成长,在风雨来临时为孩子撑开一把伞,在迷雾丛生时为孩子点亮一盏灯。  2021年六一儿童节之
期刊
“和符老师谈心有一种很踏实的安全感,她讲话和蔼,所以很容易把心里话告诉她,把她教我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有同样苦恼的同学,大家都觉得很有用……”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学生的认可,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符小斌更加坚定自己做的事:用专业和爱心,陪伴孩子走过迷茫、郁闷、焦虑、紧张的人生雨季,走进阳光明媚的青春岁月。用心理学解惑  符小斌幼年丧父,坚强的母亲供她读书,伴她成长。16岁时,符小斌考入江
期刊
凯特·米利特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强势,一直作为家庭的主导者,母亲则是其强权意志的执行者。即便母亲始终隐忍,父亲仍在凯特14岁时抛弃家庭,母亲只能做几份工作养育三个女儿。  大学毕业时,凯特顺利拿到英语文学的学士学位,因对艺术兴趣浓厚,便前往日本研究雕塑。在日本,凯特结识了同为波希米亚青年的吉村二三夫,不久,两人成婚。婚后的生活谈不上美满,但彼此相安。
期刊
吃完晚饭,我翻着当天的报纸,看到秦山又上了报纸头条。“妈,我们也去买‘一个早上的山顶’吧。”我看着母亲,无比期待地说。  我的家乡只有一座较高且不甚出名的小山,名为秦山。但自从“拥有一个早上的山顶”的新型体验被推出后,秦山变得颇有名气。这个新型的体验对大多数住在绿化稀少地区的人们实在是奢侈,一个四口之家得花1万元才能购得一次。  “哦,那个体验啊……”母亲停下手中的笔,但目光没有从备课本上挪开,随
期刊
王帆  她面容清秀、眼神坚毅,办案时坚守公正司法底线,对每一环来回琢磨,不容出一点差错;她不就案办案,深思每个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延伸检察保护职能,为未成年人“守护明天”。她就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官王帆。她说:“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你若得温暖,国家便温暖;你若有光明,国家便光明。我就是孩子的‘国家监护人’。”清理一个标准,保护一群孩子  王帆200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