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我是孩子们的“国家监护人”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帆

  她面容清秀、眼神坚毅,办案时坚守公正司法底线,对每一环来回琢磨,不容出一点差错;她不就案办案,深思每个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延伸检察保护职能,为未成年人“守护明天”。她就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官王帆。她说:“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你若得温暖,国家便温暖;你若有光明,国家便光明。我就是孩子的‘国家监护人’。”

清理一个标准,保护一群孩子


  王帆2009年进入检察院工作,2014年成为一名未成年人检察官。从业十余年,她从一名基层检察院的书记员到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中间的努力与付出不言而喻。
  多年前,韩国的“素媛案”令无数人震惊、愤怒、心痛。然而悲痛就在身边,2018年留守女童小文在放学路上被同村钱某强奸,命丧花季。对于此案,王帆坚持从严从快办理,将所有电子卷宗转换成图片格式,精心制作PPT,让示证一目了然,在法庭上精准有力指控犯罪,阐述为何“被告人自首却不可从轻处罚”的意见。最终,被告人钱某被判处死刑。该案先后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江苏省检察机关“关爱困境儿童典型案例”。
  尽管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但在王帆看来,宣判绝不是终点。在办案过程中,王帆发现被害女童小文原本是有获救机会的,但是小文父母离婚,平时跟着奶奶生活,被害当天奶奶以为小文去找母亲了,而母亲是在孩子失踪三天之后才报警的。这是典型的教育监护缺失,家长、学校、社会乃至孩子本身都错过了解救的机会。
  为此,王帆结合该案件对近年来辖区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进行梳理分析,走访学校,召开专题座谈会,形成调研报告,发出全省首例市级“一号检察建议”,促成教育、团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阳光护苗+安全督查双保险”活动,促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自护教育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推动检察院、团委、公安等七部门组建“强制报告”平台,要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发现未成年人疑似被侵害的,需通报同级检察院,多维发力,形成未成年人检察“1+7+N”联动留守儿童保护机制,将保护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王帆说:“我们办理的不仅是一个案件,更可能是别人的人生,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办理一个案件,解决一批问题,理清一个标准,这样才能保护一群孩子。”

以法律为纽带,陪伴每个孩子


  在当今社会,有不少需要关爱的困境儿童。他们处境特殊,更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守护与陪伴。王帆作为未检人,一直关注着他们,针对他们不同的处境与情况,给予不同的关爱与温暖。
  2015年,在办案过程中,王帆与同事注意到一名涉及严重犯罪的女性,她在看守所期间的情绪特别不稳定。跟进了解后得知,因为她的丈夫早年去世,现在自己又进了监狱,两个孩子没有人监护,她十分担心。由此,王帆关注到了这一特殊的群体——服刑人员子女。
  对于事实孤儿,那些名义上有人监护,但实际上没有人监护的儿童,王帆及时调查,给予身份认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监护。对于涉罪少年,王帆秉持少一分严厉、多一分关爱的态度,采用人格甄别机制,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维帮教模式,量身定做引导方案,使得他们无一再犯。对于服刑人员子女,王帆进行深入了解,为有需要的他们申请司法救助,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生活上的帮扶。王帆希望每一个处在困境中的孩子,都可以像正常的同龄人一样,笑得灿烂,活得自信,健康成长。
  做好未成年人检查工作,普法也很重要。通过这个过程,王帆向更多的孩子普及了法治知识。
  王帆曾担任最高检与央视合办的未成年人保护类节目《守护明天》的检察官主持人,讲述《看了不良视频之后》,现场及网络观看人数近8000万人次,被列入全国“法治进校园”指定教材,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广转发;她曾与董卿、朱军等共同主持检察系统文艺汇演,并被央视聘为“公益普法人”,参与录制《今日说法》;她曾被遴选为最高检“法治进校园”宣讲团成员,赴青海、西藏,跨越数千公里,克服高原反应,为偏远州区孩子们送去法治知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更好地用法律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王帆希望每一个未成年人都可以意识到:第一,法律是有趣的;第二,法律是能保护我们的;第三,知法、守法、普法、懂法,而知法、守法、学法、用法将陪伴我们一生。

坚定走好每一步,未来继续前进


  王帆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勤学勤练,坚定地走好每一步路。对于每一场比赛、每一项任务,她总能全力以赴、勇敢迎战、不负众望。
  2018年12月,王帆代表江苏省检察机关出征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总冠军,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这场比赛从最初的备赛、选拔,到初赛、决赛,历时一年多。那段时间,每天完成工作之后,她都会翻开日程表,严格要求自己完成读书学习任务。她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时间区间,如45分钟。在这45分鐘内,手机扔一边,坚决不看不碰,确保这45分钟的学习效率。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王帆觉得,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但十分耕耘一定会有几分收获,要想得到100分,就要付出120分的努力。
  目前,王帆正在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征召,参与编写未成年人法律大百科全书,向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该书把法律知识点作为小词条,然后配上图与小故事,形式上类似牛津大百科全书。这是一本可以在睡前让妈妈给孩子读的书,通过亲子阅读让每个家庭了解到更多有意思的法律知识。王帆希望,这本书出版后可以流传很久很久。
  王帆特别喜欢未成年人检察官的工作,她从中不仅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还能感受到自我的成长。她希望一直从事这份职业,努力守护每一个孩子。
  编辑 文心
其他文献
春天渐渐远去,她会留下百花争艳的大地作为痕迹,证明她曾来过;夏天悄悄离去,她会种下一池荷花作为痕迹;秋天悄然退场,她会洒下满地金黄的落叶作为痕迹……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大自然会留下无数痕迹。  回首,寻找我成长的痕迹,那是腿上一条淡淡的伤疤。刚开始我认为它丑,渐渐地,我发现这是我成长的一条痕迹。  记忆的大风车慢悠悠地吱呀吱呀转动着,灿烂的阳光带我回到那个盛夏。小时候,我特别好动,总是待不住,
期刊
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有吃有喝,有玩有乐,但今年是一个别样的春节。  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为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增加难过,为康复出院人数的增多欢欣鼓舞。那一条条曲线,关乎着全家人的喜怒哀乐。  为此,学校延迟了开学,很多单位也延迟复工。整个城市冷冷清清,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我的假期计划也落空了,每天在家读书、学习。  最让我揪心的是,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要到
期刊
在风萧水寒的乌江畔,项羽只身一人,对抗着整个世界。力战之后,自刎而亡。  那一刻,他不是失败者,而是孤獨的霸王。  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胸怀浪漫主义,用天真的幻想来对待世界,甚至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定天下。他是不适合在秦末的乱世中生存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更适合生活在远古的神话时代,抑或是在古代的希腊城邦。他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权力掌控者,在他身上,我们仍旧能看到儿女情长。他会为自己的骏马不再奔跑而叹
期刊
王静和孩子们  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江苏,有一位叫王静的幼儿教师,不仅用心爱着身边的孩子们,还把这份爱心传递到了边疆。读懂孩子的心,赢得家长的爱  在王静眼中,孩子是最纯真的天使,她很早便对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  1998年8月,王静正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无数次幻想着与孩子们相处的快乐情景,可当她真正走近孩子们时,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期刊
在上期《影院失窃案》中,方萍在观看4D电影时,发现自己的项链被偷,从而报警。阿元探长奔赴现场破案。本场次电影共有五位观众:李煌、常娟、程强、方萍和甄嘎。在阿元探长的指点下,甄嘎在她座位的杯座里找到了项链。那么,嫌疑人到底是谁呢?下面请看杨佳晋小侦探的破案经过。  阿元探长意味深长地说完后,除了方萍,其他四人都默不作声。见无人答应,阿元探长让他们留下身份证,各自回家,一周之内不许出城。  回到侦探社
期刊
生命是一间大门敞开的木屋,屋子里空蕩荡,坐着寂寞的我。  友人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闯入的,她的到来让我有些局促不安。一是因为这间小屋多年来向来无人问津,她的闯入令习惯于独享寂寞的我惊惶失措;二是因为友人名声在外,我憧憬已久。但友人走进这间屋子时一反往日光鲜亮丽的样子,她周身都是灰色,隔绝世俗的灰色。  友人径直走到我身边坐下。她坐得离我很近,那抹无感情的灰色带着小颗粒顺着她的呼吸从她体内呼出,向我飘
期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他们降临世间,带着纯真的笑脸缓缓迈开人生的步伐。由于还没学会掌握平衡,孩子蹒跚着脚步往前走,似乎大人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正如幼小的樹苗需要大树的庇护,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呵护。幸好,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上有一群“守护者”,他们用爱心和专业治愈孩子的身体,抚慰孩子的心灵,守护孩子成长,在风雨来临时为孩子撑开一把伞,在迷雾丛生时为孩子点亮一盏灯。  2021年六一儿童节之
期刊
“和符老师谈心有一种很踏实的安全感,她讲话和蔼,所以很容易把心里话告诉她,把她教我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有同样苦恼的同学,大家都觉得很有用……”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学生的认可,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符小斌更加坚定自己做的事:用专业和爱心,陪伴孩子走过迷茫、郁闷、焦虑、紧张的人生雨季,走进阳光明媚的青春岁月。用心理学解惑  符小斌幼年丧父,坚强的母亲供她读书,伴她成长。16岁时,符小斌考入江
期刊
凯特·米利特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强势,一直作为家庭的主导者,母亲则是其强权意志的执行者。即便母亲始终隐忍,父亲仍在凯特14岁时抛弃家庭,母亲只能做几份工作养育三个女儿。  大学毕业时,凯特顺利拿到英语文学的学士学位,因对艺术兴趣浓厚,便前往日本研究雕塑。在日本,凯特结识了同为波希米亚青年的吉村二三夫,不久,两人成婚。婚后的生活谈不上美满,但彼此相安。
期刊
吃完晚饭,我翻着当天的报纸,看到秦山又上了报纸头条。“妈,我们也去买‘一个早上的山顶’吧。”我看着母亲,无比期待地说。  我的家乡只有一座较高且不甚出名的小山,名为秦山。但自从“拥有一个早上的山顶”的新型体验被推出后,秦山变得颇有名气。这个新型的体验对大多数住在绿化稀少地区的人们实在是奢侈,一个四口之家得花1万元才能购得一次。  “哦,那个体验啊……”母亲停下手中的笔,但目光没有从备课本上挪开,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