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一间大门敞开的木屋,屋子里空蕩荡,坐着寂寞的我。
  友人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闯入的,她的到来让我有些局促不安。一是因为这间小屋多年来向来无人问津,她的闯入令习惯于独享寂寞的我惊惶失措;二是因为友人名声在外,我憧憬已久。但友人走进这间屋子时一反往日光鲜亮丽的样子,她周身都是灰色,隔绝世俗的灰色。
  友人径直走到我身边坐下。她坐得离我很近,那抹无感情的灰色带着小颗粒顺着她的呼吸从她体内呼出,向我飘来。
  我忆起上一次见到友人时,她还处在人群中心舞台中央,我是她的观众。那时候,人们众星捧月,她光芒万丈,那光芒直照到躲藏在数百里之外的我。如今却不同,灰色包裹着她, 铸成她坚不可摧的灰色的壳。那灰色是无感情的,无温度的,是悲伤绝望疲惫漠然的。直觉告诉我灰色下面一定有什么在翻腾在涌动,只是她不愿说 。
  “为什么不点上炉子呢?”友人突然开口问。为什么不呢?这仿佛是很轻易就能想到的事,但我没有想到。我从未想着去施予那炉子一丁点儿火星,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凝视着炉子里已经冰凉的余烬。
  所幸它还能点上,炉子里的火还能跳动。世界上所有伟大的谈话仿佛都是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炉子前诞生的,黄澄澄的火焰总是让人产生交谈的欲望,哪怕是我这样多年没开口的人。
  寒暄了什么已经模糊在记忆里,我那灰色的友人一直坐在我边上与我一起看着炉火。就像有什么人用凿子趁其不备偷袭了她一样,那坚不可摧的外壳奇迹般地开始裂缝,就像初春时冻僵的河流解冻出第一滴水一样让人欣喜。
  我陌生的灰色友人啊,她一定是有颜色的,那颜色深深地藏匿在表象之下却有迹可循。 我不是读心大师,面对这样的友人甚至连窥伺的机会都没有,我只能自嘲,嘲得太明显甚至露出笑意。友人没有反应,很平静地问:“你笑什么?”
  “我从未见过谁和你一样有这么厚的壳。” 我说。
  “我也没见过谁会像你一样一直坐在一间屋子里不动。” 友人回应 ,“而且开着门,还不点炉火。”
  “我不喜欢火。”我唐突地辩解,“火太热情,我喜欢温和的事物。”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以度过茫茫的黑夜。” 友人念道,“火是好的,可以驱寒。”
  “我很喜欢海子。”我说。
  友人也喜欢海子,她喜欢那篇很少引人注意的《 阿尔的太阳 》,尤其是那句“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没有月亮” 。我读不了友人的心,只能揣测她的血液里究竟有没有爱情和春天,那窒息的灰色封死了她的血液,阻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月光照不进去,火点不进去,爱情自然也走不进去。这也许是艺术家的执拗,她不想要爱情与春天,却又无比渴望它们的到来。
  屋外有风,风呜呜地吹,它在哭泣。我喜欢海子的《四姐妹》,那是一首很出名的诗了 ,“所有的风都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海子的诗是被扼住喉咙的诗人沉默的呐喊。
  “我是个坦率的人。”我用这句诗告诉她我一直坐在这里凝望着火炉的原因,告诉她我倔强的等待。
  良久,她说:“你是个诗人。”
  “谬赞,您是位艺术家。”
  我们又都笑起来,谁也不知道对方在笑什么。我们就那样沉默地坐着,听屋外的风,听屋外的雨,听暴风吹折树干,大雪压塌树梢。小小的屋子里有一尊灰色的雕像和一颗破碎的心一起看着炉火。试探,交流,解读,这是一瞬间的隽永,是失意疯人的狂欢,是无独有偶的寂寞。
  仿佛过去了一生,我站了起来。
  “再坐一会吧。” 我轻描淡写地提议,“ 我还有一些茶。”
  “你也喜欢喝茶。” 友人笑了。
  我看着她的灰色外壳在火光下顺着她的发梢滴落。
  “是啊,想不到你也是。”我看着她笑着说。她的眼睛里,开始有了暖色。
  屋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但屋内有火,屋内有你我。这一夜是属于我们二人的,无独有偶的寂寞。
  冯雅茗: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二( 2 ) 班学生
  指导老师:陶和洋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伴着这首歌,我迎来了暑假。  我照例去奶奶家消暑。老人家无暇顾及我,一大早便下田干活去了,只交代我几句“不要去池塘边玩,当心淹着”就出门了。我乖巧地点点头,奶奶前脚刚出门,我后脚就溜出门去,来到了池塘边。  夏日的清晨,阳光明媚,轻柔地洒在池塘四周,草尖上露珠还未干透,折射出七彩的阳光,微微燥热的风吹乱了发丝,也吹乱了我微微波动的心。  忽然,我被眼前飞舞闪烁的小生
期刊
我曾经也是海子  也曾想着劈柴 喂马 侍弄果蔬  关心农事 察看墒情  也曾对她表白 除了青春和梦想  我真的一无所有 爱人啊  羞于表白的 当然还有我的贫穷  骨瘦如柴 隐约患有某种疾病  也曾经尝试卧轨自杀  面对喧闹的人群大声喊不 然后  拂袖而去 了断此生  车头大灯提前把我一斩两截  狂风大作 铁轨冰冷  刹那间我鹞子翻身 鲤鱼打挺  刹那间我没有死成  终于活了下来  活下来了 也就悟
期刊
我常常因为个子矮小而被认为注定是体育差生,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伴随着我,像一条沉重的铁链,把我锁在深海,让我无法喘息。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已记不清是几年级,只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跳大繩。  第一眼见到大绳,目光所及的是极粗的一条麻绳,抽打着地面,扬起的灰尘迷了我的眼,“啪啪”的声音激荡在我心头。“被抽到的话,会很疼吧?”我畏畏缩缩地躲在同学身后,只露出个小脑袋。  终于轮到我了。我站在大绳前,把心
期刊
在我上小学时,姨娘因为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女儿,便把她送到我家。妹妹生来眼睛就不好,看人的时候总是空洞无神,还得斜着眼睛才能看清。  初次来我家,她没少大哭大闹。也许是我们给予她的关爱与家的感觉,让她慢慢安静下来。  一日三餐,睡好吃好玩好,我们能给予她的只有这些。她却在平淡无奇的日復一日中,带给我们无数惊喜。  幼儿园的小朋友总是嘲笑她,说她是“爸妈不要的孩子”“小瞎子”。她自卑难过,只是从不告诉我
期刊
早晨起床,我推开窗,只见漫天的雪花在翩跹起舞。一股寒气扑进窗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妈妈说,没有煤球了,昨天给镇上的卖煤师傅打了电话,他答应送来,不料今天下雪,看样子得断煤了。是啊,下雪天,谁肯走三四里路送煤呢?  早饭后,我隐约听到楼下有人叫我妈妈的名字。原来是送煤的师傅来了,一辆装有煤球的板车停在楼下的花坛边,飞雪中立着一大一小两个人。我向楼下招招手,师傅便开始搬煤了。  我家住在五楼,一会儿
期刊
春天渐渐远去,她会留下百花争艳的大地作为痕迹,证明她曾来过;夏天悄悄离去,她会种下一池荷花作为痕迹;秋天悄然退场,她会洒下满地金黄的落叶作为痕迹……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大自然会留下无数痕迹。  回首,寻找我成长的痕迹,那是腿上一条淡淡的伤疤。刚开始我认为它丑,渐渐地,我发现这是我成长的一条痕迹。  记忆的大风车慢悠悠地吱呀吱呀转动着,灿烂的阳光带我回到那个盛夏。小时候,我特别好动,总是待不住,
期刊
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有吃有喝,有玩有乐,但今年是一个别样的春节。  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为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增加难过,为康复出院人数的增多欢欣鼓舞。那一条条曲线,关乎着全家人的喜怒哀乐。  为此,学校延迟了开学,很多单位也延迟复工。整个城市冷冷清清,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我的假期计划也落空了,每天在家读书、学习。  最让我揪心的是,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要到
期刊
在风萧水寒的乌江畔,项羽只身一人,对抗着整个世界。力战之后,自刎而亡。  那一刻,他不是失败者,而是孤獨的霸王。  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胸怀浪漫主义,用天真的幻想来对待世界,甚至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定天下。他是不适合在秦末的乱世中生存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更适合生活在远古的神话时代,抑或是在古代的希腊城邦。他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权力掌控者,在他身上,我们仍旧能看到儿女情长。他会为自己的骏马不再奔跑而叹
期刊
王静和孩子们  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江苏,有一位叫王静的幼儿教师,不仅用心爱着身边的孩子们,还把这份爱心传递到了边疆。读懂孩子的心,赢得家长的爱  在王静眼中,孩子是最纯真的天使,她很早便对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  1998年8月,王静正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无数次幻想着与孩子们相处的快乐情景,可当她真正走近孩子们时,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期刊
在上期《影院失窃案》中,方萍在观看4D电影时,发现自己的项链被偷,从而报警。阿元探长奔赴现场破案。本场次电影共有五位观众:李煌、常娟、程强、方萍和甄嘎。在阿元探长的指点下,甄嘎在她座位的杯座里找到了项链。那么,嫌疑人到底是谁呢?下面请看杨佳晋小侦探的破案经过。  阿元探长意味深长地说完后,除了方萍,其他四人都默不作声。见无人答应,阿元探长让他们留下身份证,各自回家,一周之内不许出城。  回到侦探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