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59-01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属于少年儿童期,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关键期。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字、词、句、篇,不仅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而且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我们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教材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及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此谈两点粗浅体会。
  1钻研教材,挖掘教育因素
  纵观小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其适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1.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此内容的课文。如反映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精神世界的《中彩那天》、表现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万年牢》、为履行自己诺言放弃"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的《我不能失信》等,这些文章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诚实守信这一品质的可贵,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1.2乐于奉献。
  乐于奉献、勇于献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的世界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小语教材中反映此类内容的课文比比皆是。如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的《她是我的朋友》、"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的《给予是快乐的》、为了能让盲人重见光明,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永生的眼睛》、反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的奉献精神的《白杨》等等。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使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延伸,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1.3宽容大度。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涵养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活泼洒脱,受人尊敬,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狭窄、于人于己都不利。因此,培养学生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中不乏其例。如因"我"和克莱蒂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事件的《争吵》、赞扬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勇于改过精神的《将相和》、反映妒贤忌能、意欲置人死地的《草船借箭》等等。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否定、排斥忌妒之心,让他们知道只有宽容大度才能让自己快乐,让别人欣赏,让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和谐。
  1.4适应环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所宠爱,其耐辍心理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适应环境,迎难而上,乐观开朗的心理。教材中相关课文有:记叙"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叙述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战胜死亡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顽强斗争的《鲁滨孙漂流记》、描写五次历险最终找到了强盗藏匿金币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表现工农红军藐视困难、不畏艰险、英勇豪迈气概的《七律.长征》等等,通过类似这些文章的学习,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等等的心理。
  诚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只限于上述几点,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2因材施教,适时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课毕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渗透"的方式为宜,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闪光之处,找准其"渗透点",适时点拨给学生,以其达到教育之目的。
  2.1从人物语言中"渗透"。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是《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一文中"爸爸"劝慰"我"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它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不言而喻,这段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语言中反映高贵品质的闪光之处,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语言中的丰富含义,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进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健康心理。
  2.2从人物行为表现中"渗透"。
  《将相和》(五年级下册)一文通过对三个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相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同时也赞扬了将的勇于改过的精神。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相的"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及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棘,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些行为描写中理解将和相的个性品质。教材中为学生呈现了许许多多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自己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以便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持久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虽然不是明确地进行心里健康教育,但其效果是春风化雨般的,因此,我们要适时地将那些具有优秀健康心理品质的内容随风潜入夜地沁入学生的心田,以此塑造具有完美心灵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利用多肽六聚组氨酸(His6)与锌离子间的配位作用,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包封有肿瘤相关抗原(抗原肽GP100或mGP100)和佐剂CpG的亚单位疫苗。使所得亚单位疫苗具有较高的抗原和佐剂包封效率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并实现抗原肽及佐剂的高效胞内递送和快速的溶酶体逃逸。揭示该亚单位疫苗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简要评价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刺激效应,开发增强其免疫响应的亚单位疫苗,探讨在癌症免疫治疗新途径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1、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理化性能表征。在pH=9,超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可感染原生生物和哺乳动物,也包括免疫缺陷的人类。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微孢子虫,能感染家蚕造成微粒子病,给养蚕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分子伴侣是一类蛋白质,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负责大量多肽的折叠。新合成的多肽在没有伴侣蛋白帮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非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形成有毒的聚集物。任何对蛋白质折叠过程的错误调控都会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或与多种病理疾病相关的有毒聚集物的形成。含有伴侣蛋白的T复合多肽(chaperonin-contain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要求能听、说、读、写大约431个单词和短语;55组句子和38个单句。由此可见,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74-01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
期刊
摘要: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文章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拓展阅读等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激发兴趣;质疑探究;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64-01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67-01  1说教材  我曾看到孩子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要疯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去做好学生,每天保持形象,学习成绩好又怎么了,我真觉得好累,我要做回我自己!曾经乖巧听话的娃娃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再看看其他孩子,也逐渐表现出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班上孩子的自我认识状况,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我们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客观导向性,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技巧的培养是同等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加强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传授科学的解题思路、交给学生有效的答题技巧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阅读;应试;能力;培养  中图
期刊
摘要: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课程的变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构。从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定位、新课程与教学常规的审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角度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胆识,变革头脑中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重构新的教育观念,探索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语文;课程理念;重构; 体验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中考不仅是一届学业的终结,更是对新一届教学的引领,尤其是中考试卷所反馈的问题恰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透过中考试卷的错误怪象,剖析导致"荒唐"的必然因素,寻找突围"荒唐"的最佳路径,从"心"开始高效教学。  关键词: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引之以境;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56-01  对教师来说,中考不仅是一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75-01  在语文教学中,我试对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探索。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主体主导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和共振,才是主体参与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