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应该是学生最喜欢学的科目,也是最能学好的科目。但就现状分析,情况并不乐观。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物理“专科生”现象,通过反思,总结归纳出有效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兴趣,需要保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坚持“赏识教学”理念。
关键词:物理教学 兴趣 课堂再生资源 赏识教学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83-01
一 兴趣,需要保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都很重视。他们精心准备的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其实已经让学生调起了学好该科的兴趣,甚至还会对个别老师产生崇拜。仅凭“首因效应”就想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不现实的。在频繁的接触与枯燥的学习中如果没有新的刺激,他们也会产生学习倦怠和审美疲劳。其实,兴趣也要保鲜。作为物理学科的老师,要让物理成为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做到这点很简单:
1.还物理教学实质,坚持以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成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体验发现享受成功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有的教师懒得动手,简单讲实验;有的则利用网络下载课件,让学生看实验。学生实验,就应让学生明确要求后,大胆操作,细心观察。演示实验,也让学生代表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找茬”并补充。受条件限制的实验,教师应因陋就简,利用身边资源改进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激情高,知识理解快,并能保持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
2.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物理知识的热情。
在所有的科目中,只有物理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这最符合心理学的学习范式:通过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用获得的新经验解决未知,这是难得的学科优势,切不可放弃。将生活现象与物理规律联系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降低了新知理解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更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
3.妙用教学语言和肢体动作吸引学生持续的注意力。
作为理科教师,一般强调思维的冷静,教态的优雅,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很少考虑到语言的活泼生动,更谈不上肢体动作的夸张表演了。在课堂上,我从不吝惜语言的变化,时而和风细雨,时而虎啸狮吼,拒绝学生的听觉疲劳,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语言信息。其次是充分的发挥肢体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二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灌输下,老师们对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已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调动都很重视,但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还不够,我觉得至少做好如下三点:
1.重视备课。
备课,就是抄教案,就是应付检查,这是很多老师的认识和做法。其实,认真备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上好每节课,打造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我是这样备课的:首先阅读教材教参,牢牢把握每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浏览一定量的教辅资料,精选出符合每堂课要求的例题和习题;然后再把学生在头脑中掂量,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和重难点的突破制定科学的教学实施计划。
2.灵活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物理教学内容复杂,若用某一固定的模式教学,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一定要“因课施教”。只要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
3.注重课堂再生资源。
什么是课堂再生资源?我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能重视并利用课堂再生资源,不仅是教师自信与机智的体现,也是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做好这点,确有不易。
善于利用再生资源的课堂,至少是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类似的“预设性问题”之外的问题。但我从不放过,总会细致的解释,耐心的探讨,总会掀起课堂教学新的高潮,让学生最大化受益,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尊重。
三 坚持“赏识教学”理念
赏识教学,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和奋斗并取得成功。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赏识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肯定、表扬和赏识,特别是“后进生”,更加渴望被认可。赏识教学,是使“后进生”成为“专科生”的妙方良药。
当然,赏识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公开表扬,还可以是批阅作业试卷时的鼓励性批语、课间个别谈心时的正面肯定、操场食堂相遇时的真情关怀,都是学生追求进步的无穷动力。“恶语半句六月寒,好话一句三冬暖”,从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开始,坚持赏识学生,关爱学生,让所有学生在鼓励中进取,在希望中成长。
总之,教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仅体现知识的渊博,更体现教学的智慧。我觉得成功的物理教学,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享受中成功。只有做一个反思型教研型的教师,才能让自己的舞台更宽广,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让自己的学生更快乐。
参考文献:
[1]罗辉.赏识你的学生—实践“赏识教育”感悟[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4.
[2]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0.
[3]吴美娟.浅谈班主任管理艺术之“三立”[J].教育探索,2009,9.
关键词:物理教学 兴趣 课堂再生资源 赏识教学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83-01
一 兴趣,需要保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都很重视。他们精心准备的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其实已经让学生调起了学好该科的兴趣,甚至还会对个别老师产生崇拜。仅凭“首因效应”就想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不现实的。在频繁的接触与枯燥的学习中如果没有新的刺激,他们也会产生学习倦怠和审美疲劳。其实,兴趣也要保鲜。作为物理学科的老师,要让物理成为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做到这点很简单:
1.还物理教学实质,坚持以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成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体验发现享受成功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有的教师懒得动手,简单讲实验;有的则利用网络下载课件,让学生看实验。学生实验,就应让学生明确要求后,大胆操作,细心观察。演示实验,也让学生代表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找茬”并补充。受条件限制的实验,教师应因陋就简,利用身边资源改进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激情高,知识理解快,并能保持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
2.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物理知识的热情。
在所有的科目中,只有物理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这最符合心理学的学习范式:通过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用获得的新经验解决未知,这是难得的学科优势,切不可放弃。将生活现象与物理规律联系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降低了新知理解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更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
3.妙用教学语言和肢体动作吸引学生持续的注意力。
作为理科教师,一般强调思维的冷静,教态的优雅,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很少考虑到语言的活泼生动,更谈不上肢体动作的夸张表演了。在课堂上,我从不吝惜语言的变化,时而和风细雨,时而虎啸狮吼,拒绝学生的听觉疲劳,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语言信息。其次是充分的发挥肢体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二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灌输下,老师们对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已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调动都很重视,但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还不够,我觉得至少做好如下三点:
1.重视备课。
备课,就是抄教案,就是应付检查,这是很多老师的认识和做法。其实,认真备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上好每节课,打造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我是这样备课的:首先阅读教材教参,牢牢把握每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浏览一定量的教辅资料,精选出符合每堂课要求的例题和习题;然后再把学生在头脑中掂量,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和重难点的突破制定科学的教学实施计划。
2.灵活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物理教学内容复杂,若用某一固定的模式教学,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一定要“因课施教”。只要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
3.注重课堂再生资源。
什么是课堂再生资源?我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能重视并利用课堂再生资源,不仅是教师自信与机智的体现,也是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做好这点,确有不易。
善于利用再生资源的课堂,至少是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类似的“预设性问题”之外的问题。但我从不放过,总会细致的解释,耐心的探讨,总会掀起课堂教学新的高潮,让学生最大化受益,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尊重。
三 坚持“赏识教学”理念
赏识教学,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和奋斗并取得成功。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赏识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肯定、表扬和赏识,特别是“后进生”,更加渴望被认可。赏识教学,是使“后进生”成为“专科生”的妙方良药。
当然,赏识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公开表扬,还可以是批阅作业试卷时的鼓励性批语、课间个别谈心时的正面肯定、操场食堂相遇时的真情关怀,都是学生追求进步的无穷动力。“恶语半句六月寒,好话一句三冬暖”,从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开始,坚持赏识学生,关爱学生,让所有学生在鼓励中进取,在希望中成长。
总之,教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仅体现知识的渊博,更体现教学的智慧。我觉得成功的物理教学,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享受中成功。只有做一个反思型教研型的教师,才能让自己的舞台更宽广,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让自己的学生更快乐。
参考文献:
[1]罗辉.赏识你的学生—实践“赏识教育”感悟[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4.
[2]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0.
[3]吴美娟.浅谈班主任管理艺术之“三立”[J].教育探索,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