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3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危害以及如何增进教师心理健康,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心理 心理健康 教育质量 对策
  健康的心理能够使教师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正确而合理地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本人生活在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有利于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师教学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与教师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要培养具有完善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教师自身因素。教师渴望成功的心理易产生挫折感与心理疾病等等。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对教师本身健康的危害。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危害。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危害。对教师职业的影响。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刻不容缓的。
  一、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把握自己,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自觉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
  首先我们教师要敬业。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会带来身心的健康,工作的不断进步,自然也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会健康。其次要学会包容和宽容。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正确看待竞争,与人为善,善于与人沟通协调,团结合作,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对手、强手,这样,就会心地开阔,心光灿烂。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嫉妒他人、算计他人,自己的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同时,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做到心平气和而少燥郁、少怨怒,这也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第三教师要淡泊名利,守住心灵中那份宁静。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情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骛,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淡泊地对待这一切,我们就会心地纯正,心光灿烂。
  二、呼吁社会的支持、理解
  如今流行着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教师面临着诸多不应有的指责,不公正的评价。学生成绩不好、品行不好、出现不安全事故怨老师。人们在关注、看待教育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对教师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怨恨,多一点支持。只有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
  三、希望学校多些关怀
  如今很多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奖金等挂钩;有的采取综合考评末位淘汰制;有的教室里装有摄像头;有的管理制度繁琐,使得教师“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等,这种做法正确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要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提高教师的生存质量。激发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教师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大梁,只有让教师安心、舒心,才能换来教师的热心和尽心。
  四、学生尊敬老师
  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但现在的学校,把关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强调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却淡化和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热爱。有些学校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甚至是有学生拿刀砍杀老师的等等。只有学生尊敬老师,老师才能缓解心头的忧愁和疑虑。
  五、培养教师的兴趣和情感以及意志和能力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积极的兴趣和情感不仅促使教师积极钻研专业知识,而且促使他们更热爱教育工作。同时,培养教师的意志和能力,使教师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教师从教的信念。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要切实转变旧的管理理念,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与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为辛勤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体验成功、实现价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谬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危害——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其他文献
Introduction  Teaching as an exchange teacher in Brookline High School, MA between 2007 and 2008 not only has enriched my teaching experience but also has helped me reflect the work as a teacher. In t
【摘要】我国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学脱胎而来,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创新。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分析了教师在选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时应高度重视的因素,以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 学习现状 确定教学方法  一、何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
【摘要】新课改以来,高效课堂的创建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一直困扰了每一位教师。通过对小学英语高效性教学的探微,总结出小学英语教学,应体现有趣、有用、有效。本文论述这“三有”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有趣 有用 有效 高效课堂  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了十几年,课改的理论和理念早就深入人心,课改如火如荼展开和开展,琳琅满目的课改模式也犹如东后的春笋,新的理念涤荡
Preface  Superhero movies are very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and as it is well-known,American superhero movies are the reflection of American social value.This essay te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meri
【摘要】提高初三英语的复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并不断探索的任务。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研究《课程标准》、南京市教材和《中考指导书》为抓手,重点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习惯和实践能力,做到从细处抓基础,在练中求活用,从而提高初三英语复习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细处 活用 初三英语 复习  英语中考复习是初三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依据《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
【摘要】情绪、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体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运用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着重阐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学生的现状,并通过学生内在的发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并且把培养起来的情感态度作为课堂学习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情感 情绪 培养 英语教学 纽带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日益冷漠和许
【Abstract】Teachers’ language is one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oliteness is regarded as a powerful strategy in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Based on Lakoff’s Polite Model,Le
一、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背景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高职院校必修课,长期被认为是一项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所教内容与实际岗位需要有一定差距。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项目化教学则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强调“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本文试图从班级社会学视角对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身份的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班级社会学角度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突破了以往大多数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局限,也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其他学科同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班级社会学  一、两个概念的界定  1.班级社会学  (1)何为班级社会学。美国社
【摘要】词汇因其基础性,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进入中学,词汇量增加、词形复杂、词义丰富等词汇的变化使重复记忆等机械的英语词汇记忆策略越来越没有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新的、合适的词汇记忆策略以提高记忆效率、降低记忆难度、延长记忆时间。  【关键词】词汇记忆 以教导学 新式策略 提高效率  英语词汇包括音、形、义三大要素,是组织和理解语言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