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原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色课程以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为核心目标。我园立足于游戏精神,引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实现了师幼在原色课程建设中的主体性,凸显了师幼在原色课程建设中的愉悦性,满足了师幼在原色课程建设中的创造性,成就了师幼在原色课程建设中的生长性。原色课程真正体现园本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让师幼一起徜徉在弥散着游戏精神的生命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原色课程;游戏精神;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74-03
  【作者简介】樊人利(1979-),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园本课程是以特定幼儿园的基础、条件和现状为依据,以社区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背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其核心是追求课程的适宜性和高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以“回归本真,放飞梦想,发展幼儿心灵原色;传递文明,开启心智,成就孩子快乐童年”为育人理念,以“原色为园,缤纷是园”为办园理念,立足儿童本真、自由、发展的精神特征,实践满足儿童平等与尊重、发现与理解、自由与生长的教育,进行了幼儿园原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基于园本的课程理念
  课程是服务于儿童发展的,对儿童有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目标定位和课程定位。原色课程立足于启蒙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并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理念。我园从课程建设的视角出发,在实践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原色课程理念。
  (一)主体性
  原色课程建设中没有旁观者,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和幼儿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在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孩子、家长等一起参与其中,每个参与者都成为了课程的主体。
  (二)愉悦性
  园本课程建设是具有幼儿园文化气息,有科学理念支撑,具有明确行动路径与规划的长效研究。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基于游戏精神的理念,注重教师和幼儿一起享受课程开发的过程,享受课程开发过程中带来的惊喜与成长。
  (三)创造性
  在原色课程建设中,为了唤醒师幼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我们创设自由的氛围,采用多变的形式,不断激发师幼的创造力,让课程建设的主体在自由的情感体验中展现创造的火花。
  (四)规则性
  我们强调遵循幼儿的生命成长逻辑,尊重幼儿固有的本能,关注、重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促进幼儿的生命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我们关注幼儿的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关注幼儿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对生活挑战的积极应对和尝试,让他们亲近自己的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真正感受自己生命的成长。
  二、围绕核心的课程目标
  园本课程以游戏精神为内核,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原色”,即最本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关注幼儿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态度,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勇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心钻研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目标一:以游戏精神为主导,顺应幼儿的“原色”,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支持性环境,导入有益的游戏因素,组织各种有趣的社会实践,以满足幼儿好玩、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创造的天性。
  目标二:以自主活动为主线,设计幼儿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项目—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表达,发展幼儿独立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富于想象、敢于创造的能力,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为幼儿生命早期成长“铺上”快乐、率真、灵动、阳光的“底色”。
  目标三:以人文关怀为主旨,循环开展“春之韵文化节”“夏之潮艺术节”“秋之思科技节”“冬之火运动节”四大品牌活动,全园行动、全员投入、全体参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亲子互动,关注幼儿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激励幼儿“原色”中的积极面,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调色”。
  目标四:以兴趣活动为主干,在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编制差异性、弹性化的活动目标,承认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幼儿的个性特长,着力进行个性化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幼儿各具特色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充分展示不同的个性,焕发不同的生命活力,凸显不同的“亮色”,成为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个体。
  三、彰显特色的课程内容
  (一)嵌入式课程
  嵌入式课程是立足现成课程基础上对园本课程内容的添加。基于游戏精神,结合我园的文化背景,从实现园本发展目标出发,我们对《渗透式领域课程》进行了适度的园本化整合,渗透本园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框架、教学时间基本不变,将局部内容进行替换,设定本园幼儿的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梳理出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基本的行为习惯,把九个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着眼幼儿未来发展,利用园本课程资源,我们在STS(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艺术教育,探索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形成以“求真、扬善、达美”为宗旨的特色鲜明的ASTS(A指艺术Art)园本课程。ASTS课程是对科学、社会与艺术三大领域进行结构和内容的融合,我们调整了相关的话题内容,构建了部分新话题,形成新的主题活动。
  (二)浸润式课程
  浸润是一种体验式、连续式、潜移默化式的养成。浸润式课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园本课程,有较大的自主开发空间。浸润式课程是以幼儿体验活动为载体的园本系列活动,从幼儿的自主选择、自发生成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目标、内容、形式,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在浸润式课程中,我们减少了集体活动的时间,为幼儿营造大型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社区活动、小组活动、自主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开放广阔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满足了不同能力、个性、兴趣爱好的幼儿的活动需要。   (三)探究式课程
  探究性活动是以幼儿的实践操作为主的自主性活动。探究性课程因地制宜,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彰显出园本文化的个性色彩。如,我们将科艺课程的部分内容“每天一问”分解到班级一日活动中。每天的固定时间段,各班的“智慧树”活动准时在小朋友的儿歌声中拉开序幕,有的是教师讲述的精彩科技故事,有的是幼儿之间的互问互答或根据智慧树下的问题自由答问。“每天一问”“每周小实验”“每月科技小制作”“每年科技节”已成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固定活动内容。“每周小实验”则是课程向家庭的延伸,家长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角色,实验方案由教师提供,活动实施在家庭中进行,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欢迎。
  四、循序渐进的课程实施
  (一)课程主题预审
  课程开发预审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每个课程团队在课程开发前主动联系课程开发智囊团,将即将要进行的课程主题向大家进行阐述。课程开发智囊团听取阐述后,集思广义,提出修改建议。
  (二)课程开发调研
  在原色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邀请课程专家,并将行政领导、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对课程开展进行调研,了解最真实的课程实践状态。
  (三)课程实践观察
  每个课程团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邀请本团队的成员一起参与实践观察。主班教师向观察小组介绍自己的课程设计,观察小组根据教师设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幼儿参与情况、生成发展等确定观察切入点,设计制定量表,分工进行观察。
  (四)课程故事展示
  每个课程主题完成后,我们都要进行系统的反思总结。由课程研发团队提供样本,教师完成课程故事叙述后,请其他小组的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五、多元有效的课程评价
  (一)原色故事——白描式评价
  我园通过原色故事,即一种即时的、片段式的记录,让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将幼儿自发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通过白描分析形成对幼儿的教育评价,以此了解课程推进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情况。
  (二)美丽童话——跟踪性评价
  幼儿的作品是重要的评价信息来源,是构成幼儿成长的基本内容。由此,我园设计了“美丽童话” 跟踪档案,形成一种相对综合的评价手段。其中,收集了对幼儿的各类评价记录、幼儿的各类代表作品。通过对幼儿在课程主题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形成富有个性的幼儿成长档案,为幼儿发展评价提供最原始、真实的信息。
  (三)阳光卡——合作式评价
  阳光卡是一种家园合作评价的方式,教师把幼儿在活动中的亮点及时传递给家长,家长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也及时反馈给教师,形成一种家园互动的评价方式,多方位了解课程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六、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一)自然资源
  幼儿理想的游戏场所应是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和谐共在的图景。我园利用园所空地,开辟了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及种植园地,让幼儿感知植物一年四季生长的变化。此外,我园给幼儿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机会,让幼儿回归大自然。春天里,我们配合“春之韵”文化节的主题,组织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亲子摄影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向大自然。秋天里,围绕课程主题,我们带幼儿参观菊花展览,收集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到了冬天,我们在公园里组织亲子运动会。
  (二)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幼儿进行真实场景化探索的重要基地。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作用是幼儿园自身无法实现的。我园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文化、娱乐设施、人文景观,鼓励社区参与教育,把社区资源引入幼儿园。我园地处张家港市区的明清一条街,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社区资源,在园内设置明清风俗体验活动区,让幼儿自主扮演角色,在游戏中体验古代的风俗民情。
  (三)家庭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园通过亲子活动,激发家长和孩子的兴趣,提供各尽所能、各显神通的平台,创造家长和孩子彼此欣赏的机会。我们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多种活动,促进家长、幼儿及幼儿园的沟通及交流,增加家长对幼儿园的情感,以积极的态度为活动献计谋,为原色课程推进提供支持,让家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充分发挥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价值。
  行走在原色课程建设的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精神为课程核心价值观,整合优化各类课程资源,展开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游戏精神的引入,改变了园本课程的运作方式,让师幼以开放的、自由的姿态共同对园本课程内容做出选择、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王薇丽.园本课程建设中园长的九种领导角色[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2).
  [3] 让·雅克·卢梭著.爱弥尔:精选本[M].彭正梅,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5] 刘慧.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罗嘉君)
其他文献
第一讲文物(一)文物的定义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伴随这一历史发展的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创造和积累。人类文明的积累,有的是通过文字记载的形式,有的是通过传统和习惯
PTEN特异性地使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tdIns(3,4,50P3]去磷酸化,拮抗了PI3K/AKT信号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等多种效应,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PTEN的缺失或突变,最近关于P
郎木寺的冬天,是风雪的季节,醉人的季节!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三省边界。“郎木”,藏语为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而得名。郎木寺为藏佛寺,寺后苍
抑制消减杂交是最近提出的以消减杂交为基础结合抑制PCR方法发展起来的分离克隆新基因的一种新策略。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高、背景低、重复性好、能分离出丰度较低的
一、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现阶段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与新农村建设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小时候家住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些鸡、鸭、猪、羊,以便补贴家用,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动物一旦得病结果都是死亡。畜禽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当遇到畜禽死亡,我就想,如果自己是兽
【摘要】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有效媒介。当图画书被热捧而不断地升温的时候,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出现了以下问题:缺乏对阅读活动的规划,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图片讲述;强调幼儿的阅读表达,忽略幼儿的阅读感受;过度运用教学策略和工具,忽略幼儿的阅读思考。鉴于此,本文提出对幼儿园图画书阅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图画书;幼儿阅读;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某些特定亚型的HPV感染均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发病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存在遗传异质性,其易感位点位于17q25和2p21-p24,其中17q25存在该病的两个致病基因EVER1和EVER2,迄今已发现6种突变.该病的临床特征是全身泛发扁平疣样和/或花斑癣样损害,日光暴露部位的皮损发生皮肤癌的危
本文汇总了近期国内外高血压遗传学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上皮细胞钠通道、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功能、肾血管舒缓索-激肽酶系统、α-内收蛋白以及脂蛋白代谢、激素受体、生长因子等高血压候选基因,并对单基因遗传性血压异常病进行了阐述。
调查分析了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天然林下5种主要地表苔藓斑块(锦丝藓、赤茎藓、大羽藓、塔藓及锦丝-大羽藓)的生物量,同时测定了各斑块相关环境因子(斑块表面气温、空气湿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