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ong2006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重要、基本的训练。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呢?在此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自读中感知,注重学生自我领悟
  读书贵在少年时,贵在自悟自得。上课伊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时,教师不应急于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而应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多问几次“读完课文后,你读出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走入文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样的感悟,无论多与少,都是学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如在教学《争吵》一课时的自读感悟阶段,笔者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范读、小组合作读、轮读、自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生的感受十分精彩。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做人要知错就改。”有的学生说:“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我比较喜欢克莱谛,因为他大度、善良。”还有的学生说:“安利柯的父亲是个好父亲,常常教导安利柯要知错、认错。”虽然学生说得比较零碎,感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这样的想法是他们作为一个读者真正的读书心得,是他们自己体会的“情”,悟到的“理”。
  二、导读中理解,掌握写作意图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十分有限。在初读感知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文本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对于《白杨》一文中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和“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些句子,教师要巧妙点拨、引读,让学生在多次朗读后直至背诵,使学生感悟到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以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应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三、范读中感悟,重在听出“言外之意”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如2016~2017年度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现场观摩课,上海朱煜老师执教《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一课时的读题入课的环节如下:
  师:听老师朗读课题,仔细听,老师强调的是哪个词?
  (师读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生听出来强调的是“第一个”。)
  师:文中写到第一个比第二个早了多少年?
  (生找出文中关键句子读。师又读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生听出来强调的是“发明”。)
  师:发明与发现的区别是什么?
  (生辨别两个词,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师再次读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生听出来强调的是“麻醉剂”。)
  师:课文中提到的麻醉剂叫什么?
  (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麻沸散”齐读。师第四次读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生听出来强调的是“人”。)
  師:课文中指的是谁?
  (生顺利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华佗”)
  四次朗读,强调的词语各不相同,感情也不同,朱老师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朗读时教师强调不同的关键词,顺势而导,学生迅速地从文中提取出不同的信息。朱老师运用朗读,达成了落实“根据关键词提问的阅读策略”这一教学目标。同时,朱老师的朗读抑扬顿挫,给了学生很好的朗读示范,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感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学习语言须多读,如此,学生才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描绘事物、抒发情感的,进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五坝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97号油该奖给谁  清晨,汽车妈妈出门买汽油,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晚上,汽车妈妈提着一大桶汽油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97号油!”  红汽车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蓝汽车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汽车妈妈问。  “我跟自行车赛跑,所有的自行车都跑不过我!”红汽车骄傲地说。  “我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学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阅读来说,需要更多直观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继而提高阅读效率。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很多教师有“情境综合症”,一味地依赖情境,导致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这是本末倒置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结合文本、把握
吃木偶  一日,樓下的哓璇给我们送来一包东北木耳和一盒东北干菇。  吃饭时真真忽然说:“妈妈,我要吃木偶。”  听得我一头雾水,木偶怎么能吃呢?  看我一脸迷惑的样子,真真手指着沙发上的一包木耳认真地说:“那不就是木偶吗?”我无语。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教师:石凌霞记录)  长六要比爸爸高  宝贝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诗歌,里面有一句“长大要比爸爸高”:  宝贝:我长大要比爸爸高,
X  新家落成  “一切就绪,现在我们热烈欢迎皮特把小鸟送进新家o”说完爸爸热烈鼓掌,米娅一边笑一边鼓掌。  皮特感到特别骄傲,他抿着嘴笑着走到稻草人跟前,轻轻地把小鸟安置在这个温暖的新家。  为了庆祝小鸟们的新家落成,爸爸请米娅和皮特喝果汁,在喝果汁的时候,他们透过厨房的窗子看见一只雌鸟飞进了那个新家。她丝毫没有发觉这个新家和先前的有什么区别。  “成功啦!成功啦!”他们在厨房里激动地击掌欢呼。
谁种的花
兩株“小树”
期刊
翘首以盼的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语文S版)教材终于拿到手了。这次教材修订,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充实或更换,更加切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更加与时俱进,但同时也是对一线语文教师的挑战。“如何使用好语文教材”便成了同仁们最关切的热点。  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教材更加凸显“语文味”。编者从不同层面加强听说读写、观察想象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教者只有更细致地揣摩、发现编者的意图,更深入地挖掘潜
玉米棒子狗熊带着干粮上路,他要去远足。玉米棒子狗熊的干粮袋里有一颗红枣,红枣里面生了一条蛀虫,蛀虫把干粮袋咬了一个洞,骨碌一下,蛀虫掉出来爬走了。  玉米棒子狗熊来到了一块麦田。他干粮袋上有一个洞,被红枣里的蛀虫咬的。米粒顺着洞口漏出来,骨碌碌碌……老鼠的锅正好接着,锅里有半锅烧开的粥。  玉米棒子狗熊来到了一条小河。他的干粮袋上有一个洞,被红枣里的蛀虫咬的。红豆顺着洞口漏出来,骨碌碌碌……老鼠的
看不見的坏蛋
期刊
春天,花花熊种下一株小小的南瓜秧。除草、浇水、施肥、捉虫……在花花熊的精心照料下,南瓜秧越长越粗,越长越高,最后爬满整个瓜架子。花花熊常常站在瓜架子下,念着自编的儿歌:“南瓜秧粗,南瓜秧长,快快来开花,结出小南瓜。”  到了夏天,南瓜秧盛开金黄的花朵。“一、二、三……”花花熊数了数,足足有八朵南瓜花。她乐坏了,又编起儿歌来:“南瓜花香,南瓜花黄,八朵南瓜花,八个小南瓜。”  然而,小南瓜还没有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