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逐步提高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习得语言形式的能力,即语言能力(linquistic competence),又要培养他们在社会交际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语言应在文化中教授,语言学习应在文化学习中进行。社会文化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英语文化,促进外语学习。
  关键词: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培养学生习得语言形式的能力,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忽视培养他们在社会交际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因此,对外语教师及理工科学生来说,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逐步提高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讲,其需要更广泛的理解能力、适 应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列宁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工具来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帮助人们进行交际。用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的人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听话人同样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在同一个民族社会中,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在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人们则使用非民族语言发出和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密切相关,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就使得语言有了民族性和历史性。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在同一个历史阶段所使用语言都是有差异的。语言的历史差异是由于一个民族的社会的发展造成的。社会的发展使语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言的历史演变。语言的历史演变是有其严整的规律可循的。而语言的民族差异,则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的经济、文化及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一个人若对某一国文化知之甚少,是不可能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相径庭,在很多方面甚至是相反的。例如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有“棒头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甚至要打屁股,这在西方人士看来就是“虐待儿童”。中国文化讲的是情、理、法,人情放在首位,法制排在第三位。美国是个法治国家,原则上只认法不认人情。假如一个人被警方逮捕,需要检方或警方出示足够的证据控告他有罪,这个人的罪名才能成立,否则他可以被宣布无罪而得以释放。在华人的观念中,进了警察局的人多半都不是什么“良民”,他们认为“好人”都应该是远离警察和司法机构的。所以有的华人因故被警方传讯,朋友和邻居就会以别样的眼光去看他,使他受到无形的压力,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语言行为与文化环境
  人类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汇和成语,均与其文化密切相关。英语中许多词汇的含义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同样,汉语中许多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与之等同的部分。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就是一例,虽然这类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试图通过人物性别、年龄、血缘及婚姻关系来表明亲疏远近,但在汉语中,这类关系要丰富而复杂得多,这是由中国文化的渊源和特性决定的。一个人的语言行为与他所讲的语言及其文化不可分隔。一位学英语多年的中国学生可以造出合乎语法的正确的英语句子,但他的语言行为可能会使英美人士感到不安,甚至尴尬。中国文化中,询问对方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是很正常的,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对方也不会介意。但按照西方社交礼仪,这类问题是不礼貌的,让人无法接受。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等说英语的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往往会造成对方大为不悦,而自己茫然不知其原因。著名学者胡文仲指出“文化错误,即对英美人士来说不妥或他们不能接受的语言或行为,比语法错误更加使他们不安”。语言学家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的交际中,讲母语的人士倾向于更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然而,违犯交际原则则被视为缺乏教养。因为讲母语的人士不可能注意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性。”
  三、注意加强理工科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特别是理工科类大学英语教学,由于专业课课业繁重,课后学生要完成作业,上好实验课,占去大量业余时间,用于英语学习特别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就少之又少。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更因为十几年来成功举办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很大,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师资力量短缺,应试类测试难免会注重语言形式的能力,忽视了培养他们在社会交际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我们需要做到:
  1.提高文化意识必须成为英语教学应实现的目标之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置、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都应注意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内容,教师教学中应强调提高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2.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英语课程设置应尽量多地包括与英美文化有关的课程,如英美国家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与社会文化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对英美文化有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其提高交际能力。
  3.教材选择方面应注意除了传统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外,应考虑到有关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促进并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
  4.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材课文的讲解中应始终贯穿文化的教学,而不是单纯讲解语言点、语法。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和推荐好的文化读本。英语文化的吸收,单纯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外应尽量多地阅读与文化相关的书籍,比如有关目标语言文化的原版小说、报纸、杂志等。如有条件,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观看外文电影和录像,或尽可能地找机会与外籍教师交往,在交流中可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5.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有意识地加强外国文化的学习,课外扩大阅读量,特别是有关英美国家历史、文化的书籍。理工科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往往偏重于自然科学。人类社会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紧密相关的。社会科学与人类文化、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充分学习社会科学的前提下,掌握好不同民族社会的意识文化(包括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审美标准等),才能使自己成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文化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文化是核心,是主导因素,只有对文化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文化意识才能提高,交际能力才能加强。语言应该在文化中教授,语言学习应在文化学习中进行。社会文化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掌握英语文化,促进外语学习,克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困难,脱离一国的文化背景去学习这种语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思议的,不会真正掌握这门外语。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思想作为学习数学的一种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由于数学思想具有的先导性、概括性,因此凸显出自身“方法论”的重要性。作为指导性思想,能够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数学学习当中必须掌握与理解数学思想,并在学习实践中灵活应用。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初始期,因此必须具备与掌握学习思想与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实践。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事情,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慧眼识别并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的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剂良药。  一、常见的错误类型
期刊
摘 要: 上海政法学院于2012年开始招收法律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随着教学的逐年展开,研究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日渐显现。本文分析了上政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现状,利用问卷调查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上海政法学院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英语教学  一、现状  上海政法学院自201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学校招收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硕士3
该文介绍一个机械设计智能CAD系统-PCAD的构成和功能,同时对发展我国CAD技术和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该文介绍了JSN-1型钻井液除砂除泥器装置的研制过程,阐述了该项研制工作基础和根据现场工作需要提出的研究工作重点和关键思路,展示了该装置试验、使用及其所获得的突出效果。文中还
为较准确地掌握并获得机械结合面法向动刚度,设计了一种新的机械结合面法向动刚度实验装置与测试系统,其特点是利用涡流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结合面法向相对位移,通过对钢/铸铁结合
摘 要: 本文从文化导入角度针对高职院校在日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当前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文化导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给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希望有效强化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高职院校  1.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文化与语言二者之间是相互包容、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若
鉴于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内使用局部通风方法难以管理、效果差,利用爆堆通风又受矿岩稳固性和粘结性限制,1985年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进路内进行了局部净化试验。试验
摘 要: 针对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效率低、学生掌握新学单词难、课堂任务与应试难以兼顾等问题,本文提出英语教学要多渠道地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 培养兴趣 优化课堂 情境教学 高效课堂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