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研讨与练习”与传统人教版课后练习的对比——从新课标的总取向看两套教材的练习系统设计

来源 :新课程(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改革是否真正贯彻和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这是一线教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2002年版和2004年版都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编制修订的,其先后仅隔两年,两者相比,哪一个版本更契合新课标的精神?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儿童道德行为和意志和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既指出了研究的进展,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方面。
科学的翻译理论框架对翻译研究工作的合理分工具有主要意义。霍尔姆斯的翻译研究框架能够涵盖当前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中国翻译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侧重描写翻译学
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的界定众说纷纭,由此引发的教育目的观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亦是千差万别。本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提出了新的理解,并与传统解释进行了比较与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陶行知先生教育儿童的启迪下,体会到爱学生教师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
德育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子项的体系。通过解构德育主体体系,发现该主体的层次性特点:国家(社会)是学校德育的原发性即本体性主体;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实践性主体,具有派生性特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课堂上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把学生当成接受者,而是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自己扮演知识的引导者这样的角色。虽然观念转变了,但是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还是没有被激发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现今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采用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  兴趣是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学习型组织-现代企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素质提高最终应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由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主体性,因此对教师素质提高意义重大。教师要自觉地进行反思
能否科学评价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胆识,坚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政治学科十分枯燥和严肃,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得缺乏学习兴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