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西药使用不良反应136例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并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择136例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患者共计136例,给予其西药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的一般资料,药品的种类、用药的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主要在神经系统、皮肤、消化系统以及附件等部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进行治疗的患者较之于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类的药物,抗生素类的药物,神经系统类的药物以及消化系统类的药物等等。结论: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应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高,对给药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症状、处理方式等进行研究并掌握,在给药后检测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中合理地对患者进行给药,尽可能地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降低。
  【关键词】 西药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口服药物
  在临床中,对于患者来说,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便是药物治疗,相比于中药,西药在用药后见效更快,能够缩短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应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西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院通过对136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应用西药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36例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患者共计136例,其中男76例,女60例,年龄16-73岁,平均为(43.9±4.1)岁。
  1.2 方法
  给予患者西药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的一般资料,药品的种类、用药的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本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应用t检验,应用x2的方式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的效果
  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后,及时上报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表现情况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经治疗,126例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完全消失,另10例患者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2.2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情况
  有7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附件或者皮肤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粘膜溃烂、红肿、瘙痒以及皮疹等,占患者总数的55.88%;有2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腹痛以及呕吐等,占患者总数的19.12%;有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抽搐、头晕、烦躁以及失眠等,占患者总数的14.71%;有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附件或者皮肤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声音沙哑等,占患者总数的5.88%;有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附件或者皮肤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以及心动过速等,占患者总数的2.94%;有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少以及血尿等,占患者总数的1.47%。
  2.3 给药的途径
  实验表明,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进行治疗的患者较之于口服药物等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在136例患者中,有94例选择静脉滴注作为给药的方法,占69.12%;20例患者选择静脉推注作为给药的方法,占14.71%;14例患者选择口服作为给药的方法,占10.29%;8例患者选择肌肉注射作为给药的方法,占5.88%。
  2.4 药品的种类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类的药物,抗生素类的药物,神经系统类的药物以及消化系统类的药物等,在136例患者中,由以上几类药物而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24%、27.94%、14.71%以及17.65%,另外,其他类的药物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血液系统类的药物、免疫系统类的药物等。具体数据见下表1:
  3 讨论
  在对患者拟定治疗的方法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有足够的了解,病毒器免疫性的状态以及病理学的状态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咨询,例如是否存在药物的过敏史等等,在对患者给药时,应严格遵循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给予患者最为合理的用药方式、疗程以及给药的剂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主要在神经系统、皮肤、消化系统以及附件等部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进行治疗的患者较之于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类的药物,抗生素类的药物,神经系统类的药物以及消化系统类的药物等等。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应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高,对给药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症状、处理方式等进行研究并掌握,在给药后检测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中合理地对患者给药,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剑锋,陈小平.对68例患者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62-164.
  [2]李贺珍.从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角度试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427-428.
  [3]尤海生,董玉林,董卫华.676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4):2138-21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在个性化护理干预下结核患者对肺结核基本知识治疗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实际情况的检验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对于肺结核类疾
【关键词】 骨折术后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199-02  骨科手术患者多为急性损伤,患者大多伴有恐惧焦虑心理,可引起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血液激素酶类的异常,内源性抑痛物质降低而制痛物质及抗镇痛药物质增高,使疼痛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其术后疼痛是所有手术患者的必经历程,它主要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
为了分析三峡地区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和谱结构,对降水量的常见各种变换进行试验性研究.试验包括单站降水量、降水量的平方根、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值等非线性变换,以及级别变
了解计算机的系统漏洞,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是有效防范计算机被攻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计算机漏洞的特点、计算机系统漏洞的主要表现分析,提出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技术。
利用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收支方程,对北方一次北上台风倒槽暴雨过程暴雨区 涡散场能量收支和转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共内动能的增加是暴雨增幅的一个主要原因。暴雨发地,就
利用包括水汽凝结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暖锋环流的演变以及凝结的发生,计算结果显示,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暖锋锋区产生
为提高产品的能效和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2013年9月起,欧盟规定对进入欧盟地区的LED照明产品必须满足Erp指令的要求,才可以加贴CE标识。本文对欧盟最新推出的Erp指令对LED灯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文中利用勐养站观测的宏、微观资料,重点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并结合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