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患者2例的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18岁以下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包括广泛的行为表现,泛指经常的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及婚前性淫乱行为等[1]。CD是儿童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品行问题儿童与青少年的高发生率,以及对于受害者所造成的伤害,都使理解和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迫切的需要[2]。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本院精神卫生科病房收治2例品行障碍患者,经左洛复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品行障碍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5-02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18岁以下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包括广泛的行为表现,泛指经常的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及婚前性淫乱行为等[1]。CD是儿童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品行问题儿童与青少年的高发生率,以及对于受害者所造成的伤害,都使理解和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迫切的需要[2]。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本院精神卫生科病房收治2例品行障碍患者,经左洛复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病例1:女,15岁,未婚,学生,因“反复情绪不佳1年余,旷课,行为不端9月”于2012年4月26日入院,患者自幼因父母关系不佳,各自生意繁忙很少关注其生活,缺乏父母关爱,对父母关系不和心怀不满。患者1年前因父亲出国失去联系,怀疑父亲不要她,出现情绪欠佳,心烦,易激惹,曾有消极念头,但无消极行动。9月前,患者与网友见面并外宿一夜(近来患者对母亲说出当时被网友强迫发生关系),此后患者情绪低落更加明显,但仍喜欢上网。 2月前,父母离异,患者对此更为不满,曾带网友回家过夜,被家人发现,自诉曾与4个网友发生关系,因与网友见面多次与父亲发生争吵,被父亲打骂,20余天前因不满家人管束,与家人吵闹,情绪低落,不言不语,不想吃东西,不想做事。入院后患者对父母及医务人员不理不睬,不与他人交流,不肯配合治疗,易发脾气,喜欢与男病友交往。患者父母为其办理入院手续后擅自离院,对患者不管不顾,多次联系患者父母,均以未买到车票为由不肯来院。多次劝说后患者父母能来院陪护,参与家庭治疗,予相关心理干预后,患者能自诉病情,减少与异性交往,对父母态度缓和,仅偶尔发脾气,情绪好转后出院。
  病例2:女14岁,未婚,学生,因“情绪欠佳、厌学2年,加重2月”于2011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父母在其5岁时离异,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自诉自幼比较顽皮,爷爷奶奶经常打骂,和母亲关系不好,和父亲关系尚可,父亲再婚又生一个女儿,自述和继母关系尚可。2年前与同班女班长成为“好朋友、死党”,因影响学习为由班主任及女班长家长阻止两者交往,两人在入学三个月后处于“冷战状态”。之后患者开始觉得学习没有意思,成绩明显下降。3月前因老师在升旗时在全校1000多人前骂她,让她觉得很没面子,尤其在女班长面前丢脸了,于是开始间断逃学。2个月前患者开始觉得对学习及周围事物毫无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愿意与人交流,每天凌晨1-2点左右入睡,睡眠尚可。1月前患者生日请班里同学聚会,因为后悔没有邀请女班长参加,饮酒后自述清醒状态跳江自杀2次,都立即被同学救起,自述当时没有想死的念头,没有考虑过可能会死,事后也没有觉得害怕,患者自觉情绪欠佳,主动要求治疗。患者入院后烦躁易怒,偷偷喝酒,多次有想打人的冲动。
  2 护理
  2.1 一般生活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流通,主动接触患者, 热情介绍病室环境, 耐心解释各项规章制度及检查注意事项。尽可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照顾患者,2例患者个人生活均能自理。
  2.2 安全护理。2例患者均有逃学旷课史,对住院不安心,应严防患者外逃。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及各活动场所,随时防患者外走。
  2.2.2 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与患者谈心,鼓励参加工娱治疗及集体活动,改善心境,安心住院。
  2.2.3 在患者一览表单作出明显标记,引起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每班交班,严加防范。
  2.2.4 暂缓患者各项检查,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外出活动或检查。外出检查必须有工作人员陪伴,并密切注意其动向。
  2.3 用药护理。2例患者均存在抑郁情绪,医嘱予左洛复治疗。病例1患者入院后不肯配合治疗,拒绝服药,予耐心勸说,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将其不合作的行为降到最低限度。在解释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患者暴怒或冲动行为时根据医嘱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病例2患者能配合治疗。
  2.3.1 向2例患者及家属宣教相关药物知识,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2.3.2 严格三查七对,服药时由护士送药到胃,看服进口、服完才走,防止患者藏药。
  2.3.3 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向患者做好相关宣教,及时告知医生,每日准确填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记录单。
  2.3.4 告知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2.4 心理护理。
  2.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例患者入院后给予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各项规章制度及检查注意事项。但患者对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感,觉得医务人员帮助不了她们,在接触过程中常采取回避态度,不愿吐露心声,病例1患者更是不愿理睬工作人员,我们主动接触患者,道理、好话说了一大堆,最终患者还是没听进,仍然对医务人员不理不睬,我们不气馁,从生活上处处关心她们、照顾她们,使患者体验到我们护士真诚的关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   2.4.2 家庭干预。2例患者均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病例1患者父母不肯来院照顾患者,多次联系后才来院。患者父母对其缺少关爱,又缺乏相关疾病知道,发现问题后不及时与患者沟通,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送至医院时患者身上多处淤青。多次劝说患者父母解释后能配合。病例2患者父亲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干预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向患者父母系统介绍品行障碍的成因、防治方法、治疗要点,以及父母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②向患者及其父母分别了解对方眼中的自己,了解父母既往的养育方式、对患儿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曾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针对患者及其父母关注的问题加以分析,尽量缓和他们的亲子关系;③有针对性地介绍儿童少年时期心身发育特点,鼓励患者父母多关心患者,以民主的心态对待孩子,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努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④告知患者父母对患儿的进步予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多关注她们的内心世界[3]。
  2.4.3 认知干预。取得患者信任,患者愿意诉说自身情况开始每日干预2次,每次20~30min,直至患者出院。首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谈,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积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体验,认真倾诉患者心声,关心与同情患者的遭遇,并给予安慰与开导;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背景,分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帮助建立建设性人际关系和支持性治疗环境[4]。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安慰,使其认识到各种不当情绪、行为表现或症状,共同找出其内在的根源并能正确面对,说明个体的看法和态度是怎样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帮助患者发现不良认知;讨论患者当前的主要问题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协助患者找出不良认知与实际情况的差距,督促患者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使其正确的认知得以强化。第4次干预以再教育为主,帮助患者摆脱错误理念,让其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并自我强化[5]。
  2.4.4 行为干预。采用阳性强化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行为干预时,应取得患者家长的配合。具体过程包括: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1h,直至患者出院。确定病例1患者拒绝服药行为,病例2患者乱发脾气行为作为强化靶行为;由患者信赖的护士采用以阳性强化法为主,辅以适宜的消退法相结合的心理手段进行不良行为的强化。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强化方案。发现患者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阳性强化的鼓励措施,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并逐步增加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如病例1患者配合治疗则给予物质奖励和(或)精神鼓励,同意患者外出参加动漫节活动;病例2患者一天不发脾气,给予患者一件小礼物。当阳性强化效果不显著时,则辅以消退法,即通过忽视患者的行为促进上述行为的消退[6,7],即患者行为无明显改善时,使用不理睬患者的方法,使她们感到得不到注意而减少负性强化,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3 小结
  2例患者智力均属于正常水平,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例患者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缺乏亲子之间感情的交流,而且由于父母离异,双亲对孩子缺少监督,甚至无责任心,在家中她们得不到一个同龄孩子所应得到的教育和关心;由于目前的考试和升学制度,学校、家长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以成绩来论成败,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商及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在学校中同伴的影响、不良的班级环境和恶劣的学校环境,均对品行障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8]。大约40%患有品行障碍的儿童与青少年到成年期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9]。青少年品行障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并非单纯的医疗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常导致违反社会法规的行为,因此应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精神科医护人员要尽职尽责,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心细致地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使患者改变认知观念,纠正患者不良行为。2例患者出院后隨访至今,均能正常就学,情绪稳定,偶有发脾气,未有逃学旷课等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8-739
  [2] Elizabeth MV,Thomas RS,Robin MI. The Role of Families and Care Givers as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Preventing Youth Violence,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00,3(1)
  [3] 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儿童品行障碍心理与家庭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4) :363
  [4] 凌宁,杨娟,钟斌,等.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 : 54-56
  [5] 吴玉斌,郎玉玲.护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5
  [6] 刘佳丽.阳性强化法在改善白血病患儿遵医行为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47
  [7] 陈立民,张卫,姚杜鹃,等.西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评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6):563
  [8] 陈立民,张卫一,张霞.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7,80(2):65-69
  [9] Rey JM,Morris-Yates A,Singh M,et al. Continuities between psychotic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young adults,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5,12:895-900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人们控制疾病最可行、效果好的措施就是实行计划免疫。它具有诸多特征,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工作量巨大、持续时间久等。因此,抓好健康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消灭传染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促进计划免疫的顺利开展,也是确保接种率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不仅能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营造较好的氛围,还能作为计划免疫工作展开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开展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它在计划免
期刊
摘要:目的:患者入院后通过健康评估及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尤其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功能锻炼,从而对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62例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患者情况提供有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肿痛
期刊
摘要:综合分析医学微生物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发展现状等,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等,以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变化等,可实现实验教學的改革,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热情的激发,培养起学生的试验动手能力及具体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
期刊
摘要: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也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患者无急性宫颈炎
期刊
摘要: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高血压与糖尿病(DM)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有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高血压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为非高血压人群的2~4倍,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DM是一种心身疾病,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55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进行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感染护理、药物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全部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0,且全部缓解为39例,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部分缓解为16例,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
期刊
摘要: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是老年危重症之一。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复杂而多变,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效果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运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对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针对每例病人的个体差异,分别采取得当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发展,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提高病人满意率。  关键词:肺心病发作期 并发症 抢救 护理  Doi:10.3
期刊
摘要:说课这一教研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肝硬化病人的护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教学程序设计5个方面进行说课稿的设计研究。希望能为说课的推广发挥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说课 设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肛门直肠疾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以前一年同期患者70例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情绪状态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期刊
摘要:骨伤一向以恢复难著称,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骨伤患者都希望能境况康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骨伤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兴起的高压氧治疗,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对骨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都起到不错的效果,在临川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针对如何做好骨伤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工作展开探讨,分别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分别介绍一些具体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高压氧 舱内 骨伤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