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课这一教研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肝硬化病人的护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教学程序设计5个方面进行说课稿的设计研究。希望能为说课的推广发挥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说课 设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22-02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1]。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是对备课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下面,笔者就自己执教的《内科护理》中“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研究在内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強的课程。理论知识强调“必须、够用”。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需求,课程结构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的思路。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它是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教材编写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对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教育部门的培养目标、卫生部门用人要求,紧扣新教学计划和大纲,贯彻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突出内科护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2]。
  1.2 本次说课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肝硬化病人的护理”选用金中杰、林梅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2版)教材的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的第四节(P118)。该教材结构合理,知识点全面且能较好地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而该疾病是《内科护理》中一个重要病、常见病。是肝病患者常见的结局,又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因此系统的学习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对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2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1 根据该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做好健康宣教。
  (2)能力目标: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并提供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宣教我国肝硬化引起的主要原因、用药指导,树立高度责任心。
  2.2 教学的难点和难点。重点是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失代偿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难点是肝硬化病人腹水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
  3 学情分析
  3.1 学生状况。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基础医学知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生理学》及《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专业知识;在本章绪论中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护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护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心理依赖于老师满堂灌。不太爱动脑筋,课后不肯钻研。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差。
  3.2 学法分析。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学观念“由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3]。①课前告知学生本节大概内容,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做好笔记,记好教学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考点。③课堂“模拟实践环节”,使“抽象理论的难学”变为“亲临其境的易学”。④讲课中需注意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启发引导,归纳总结。⑤注重课后护士资格模拟试题的练习,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
  4 说教法
  总体构思根据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已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前期课程所奠定的基础,结合教材的特点及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情景教学法。开篇结合肝硬化病例将学生导入到新课教学的情景中。
  4.2 技巧法。肝硬化的概述采用比喻概括法:把肝细胞比喻成修建房屋的“砖头”,肝纤维组织比喻成“灰浆”,启发学生如果“砖头”少了而“灰浆”多了,那么该“房屋”牢固性可想而知。即: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破坏,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从而导出肝硬化概述。通过比喻概括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印象,轻松地记住该定义。
  4.3 列表对比法。列表对比讲授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身体状况,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具体的表现。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而不混淆,理解得更为透彻。
  4.4 视频法。一堂课如果全是文字跟语言,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容易分神,中间插入几分钟“腹水治疗及护理知识”的视频使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更为形象、生动。且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教学程序设计
  5.1 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有关肝脏的解剖和生理知识。预习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这节新课内容。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挂图、病例、视频、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并做好教学设计。
  5.2 教学思路与环节:总课时2学时80分钟。(复习旧课4分钟—导入新课6分钟-新课教学6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5.2.1 复习旧课,检查预习:(4分钟)。结合挂图,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复习肝脏的解剖与生理知识,腹水的产生。   5.2.2 创设情景,设疑牵引,引入新课:(6分钟)。例举肝硬化病例导入新课,采取引导法。首先例举一典型肝硬化的临床病例(患者,男性,56岁。面色灰暗,颈部及胸部有蜘蛛痣,腹水,近来食欲缺乏、上腹饱胀不适。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90×109/L;肝功能:ALT>40U/L,白蛋白36g/L,球蛋白40g/L。[4]将该患者的病例课前发给同学们(人手一份),然后质疑:①该病人是肝硬化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的身体状况?②根据病情找出护理问题?③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课堂。使学生尽快地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5.2.3 比喻概括引出“肝硬化”的概述:讲解和板书结合讲病因和健康史(3分钟)。
  5.2.4 根据发生的机制及新进展,结合图片讲述并列表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复习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之间门-体侧支循环血液的走向。然后结合图片,用逻辑推理启发的形式讲述肝硬化病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身体状况(10分钟)。
  5.2.5 结合临床病例,精讲并发症和辅助检查帮助学生记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回答肝硬化的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5min)。
  5.2.6 根据其护理评估帮助学生分析并推断其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腹水治疗;讨论学习肝硬化护理措施。(8分钟)。
  5.2.7 角色扮演法学习健康指导。(2分钟)。
  5.2.8 新课小结,巩固新知,布置作业。(7分钟)。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在我们国家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假小叶形成)。肝硬化突出的表现是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的一系列表现(四方面),其中要重点掌握黄疸、出血、肝掌及蜘蛛痣(原因)。门脉高压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肝硬化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感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其中,最常见的是(上消化道出血),最严重的是(肝性脑病)。难点:①黄疸和腹水形成的机制。②相关病例分析。”通过以上提纲形式归纳总结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首尾呼应并梳理好难重点;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在新课小结结束时,挑选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进行课堂测试,检测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再回到导入的病例分析,组织同学讨论同时达到总结效果。指导学生做好下次课的预习。
  5.3 板书设计。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在设计时主要采取的是简明的将讲课流程、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清晰直观书写在黑板上,重点书写考点、关键词,并用红色标识;结合幻灯片副板书,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能引导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训练教学基本功,深入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2002,8:31-32
  [2] 金中杰,林梅英.《内科护理学》,2008年1月第二版
  [3] 李奕欣.《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说课稿的设计
  [4] 钟华,曹文元.《内科护理学》,2011年4月第二版
其他文献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所以,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按摩在产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的70例足月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仅观察组给予康复按摩。分析两组产后恶露情况,产后的排便情况,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24~48h、48~72h的恶露排出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产后2周的恶露干净例数多于对照组;产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困难、费时、大便干结和有残留感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SQ
期刊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而重症胰腺炎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P),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应激性溃疡或黏膜糜烂所致,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笔者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
期刊
摘要:当前人们控制疾病最可行、效果好的措施就是实行计划免疫。它具有诸多特征,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工作量巨大、持续时间久等。因此,抓好健康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消灭传染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促进计划免疫的顺利开展,也是确保接种率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不仅能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营造较好的氛围,还能作为计划免疫工作展开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开展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它在计划免
期刊
摘要:目的:患者入院后通过健康评估及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尤其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功能锻炼,从而对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62例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患者情况提供有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肿痛
期刊
摘要:综合分析医学微生物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发展现状等,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等,以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变化等,可实现实验教學的改革,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热情的激发,培养起学生的试验动手能力及具体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
期刊
摘要: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也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患者无急性宫颈炎
期刊
摘要: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高血压与糖尿病(DM)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有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高血压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为非高血压人群的2~4倍,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DM是一种心身疾病,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55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进行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感染护理、药物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全部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0,且全部缓解为39例,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部分缓解为16例,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
期刊
摘要: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是老年危重症之一。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复杂而多变,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效果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运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对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针对每例病人的个体差异,分别采取得当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发展,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提高病人满意率。  关键词:肺心病发作期 并发症 抢救 护理  Doi: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