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与物理同为理科范畴,具有一定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融入数学概念的本分进行浅析,进而为高中学生更好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知识;高中物理;运用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函数、图表法、几何等解题方法,适用于各类含有数字解析命题,如高中物理中力的运动问题就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进行解题。因此,高中物理解题思路中应融合数学知识。
  一、数学与物理相通之处
  物理与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两门必修课程都属于理科范畴,都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现象的论证手段,并具有一些相通之处。一方面要求进行数学与物理学科学习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空间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因二者都含有较多公式、定理,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与物理学习时,应具备较强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通过数学与物理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分析,可发现这两门学科有一定相通之处,即在学习方式、对学习对象的要求、知识构成方面都具有相通点。此外,数学是人们对结构、定理证明的方式,而且物理某些定理的推论,建立在数学运算法则基础上,物理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就解题方法而言,物理与数学解题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解题思路而言,物理与数学大多都是图形绘制与公式并用;就解题结果而言,物理与数学都是对固有题目观点的论证或求证。因此,数学与物理同作为科学学科,从立题、解题、结论角度讲均拥有相通部分,而数学作为理科基础学科,使得学生在进行物理题目解析时,可根据题目要求适当运用数学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质量、加快解题速度、打开解题思路。
  二、利用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一)利用方程对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在进行“力”的学习时可运用数学方程法进行解答,例如,某直升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由于受强烈气流冲击,造成直升飞机以每秒170米时速下降,导致机上人员在事故中受到伤害。若只针对直升机垂直运动进行分析,并设定直升机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请解答:第一,直升机垂直方向产生加速度为多少,直升机方向产生怎样变化;第二,假设直升机人员系有安全帶,那么安全带应给予高于人员自身体重几倍的力,方可保证人身安全(g取十米每秒);第三,针对并未系安全带的人员,其在直升飞机中做怎样的运动,最容易造成乘机人员那个身体部位的伤害。学生在进行该物理问题的解答时,应先通篇审题,在审题中学生会发现这三个问题都为已知某个数,利用公式对未知数进行求解,这种解题方法与数学中方程解题法相通,即利用已知数求解未知数。
  学生为了更好解决踢中第二问题,可利用多元方程进行解答。已知直升机为匀加速直线运动,g=10,h=(1/2)at,a=2h/t(得出a的算法就是最基本的数学方程运算),h=1700m,t=10s,得出F=m(a-g)=[2h/t-g]N=24m(N),而N=F/mg=[2h/t-g]N/m210N,通过方程方法带入数值进行运算便可得到该题答案,即n=2.4。因此,为了使安全带可以保障乘坐直升机人员,其拉力应相当于乘机人员体重2.4倍。
  由于高中物理公式运用较为常见,学生在解题时常会遇见题目中含有未知数,甚至多个未知数情况,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方程解题思路,即根据数据关系利用已知数对未知数求解的思路。
  (二)利用三角函数对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中“摩擦力”问题解答时,可运用数学三角函数方法进行求解。例如,已知一辆具有1/4光滑圆弧的物体运行在粗糙平面上,假设一小球质量为m,物体成静止状态,小球m从初始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求运动到物体何处摩擦力最大(如图1)。
  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可知,小球m在物体表面运动路径中存在三角,为了算出小球m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同时,必须考虑三角形夹角对摩擦力的影响,即小球m运动路径中半径和重力夹角,得出1/2mv2=mgr cosθ,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同上方程联立解得N=3mg cos θ,从而得出物体处于静止时,小球m摩擦力为f=N sinθ=3mg cosθsin θ=2/3mg sin2θ。
  由于摩擦力、重力、阻力、动力等其他形式物理量不止作用于平面、斜面,在倾斜面、曲面、圆弧面同样会出现力,因此学生在进行复杂表面计算力时,运用三角函数解题思路将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利用抛物线等图像概念对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数学中的抛物线是指物体在空中运动轨迹,而物理中常需要针对物体运动轨迹中受力情况、重力、加速度以及焦点等物理量进行计算,这使得数学中抛物线理论与物理解题方法进行结合。如图2,点P在坐标中作曲线运动,并过抛物线y2=ax(a>0)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在P、Q两处,假设线段PF、FQ长分别为P、Q,求解1/P+1/q等于多少。学生通过观察图二抛物线可知焦点坐标为F(0,1/4a),∵PF=PM,∴P=1/4a+1/4a,则得出结果为4a。
  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中“曲线运动”这一章节学习时,可利用数学抛物线理论对“抛体运动规律”、“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等含有抛物线的物理部分进行数学方法的解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与物理之间存在较多共同之处,在现今“跨学科”交流、研究大环境中,利用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是必然趋势,也是对高中物理解题思路新的突破。因此,在今后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结合更多数学理论知识与解题方法,为学生打开新思路的同时,更将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钟赣萍.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4):44.
  [2]何晗.浅析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5(22):196.
其他文献
对于多属性决策的模糊数排序问题,针对已有模糊数距离公式的不足,通过考虑在某一隶属水平下模糊数间的差异,给出模糊数新的距离公式.依据该距离公式计算各模糊数与理想点的距
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解决了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成为挽救产妇和新生儿
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应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应该主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竞争能
在黑龙江省县、区级地方综合年鉴蓬勃展开之时,有幸看到了大庆市《龙凤区年鉴(2011)》(以下简称“龙凤年鉴”)。通过对“龙凤年鉴”内容和编纂特色的分析,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脑梗死起病急,致残率、致死率高.超早期溶栓治疗因时间、条件关系,限制了临床应用.我们应用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地方特色是一地地情构成要素中的特殊部分。地情是一个地区在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与现状的基本情况。地方志书能否全面充分地反映地方特色,是衡量志书质量的重要标
一  紧紧地抓住土地  抓住底层的力量  抓住血脉深处的根系  长得越高大,抓得越紧  所以,从没有什么人  能轻易把树撂倒  或抛起  二  掌握很多秘密。比如——  早早就知道了  春天哪天来,夏日几时走  精通天文地理  哪里缺水不宜立足  哪里阳光好适合发展  深谙自立的重要  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懂得立命安身的道理  一生奉献赢得爱与尊重……  世上的很多事树心知肚明  却装作什么也不知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记忆等对知识进行巩固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在课前自主获取课堂教学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协作,实现知识运用、拓展和答疑解惑,可见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种教学模式相比较,后者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更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公司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