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近年的中考题,发现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理念。
  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密切,阻碍着学生自主地学习。反思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二是教师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三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四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能力较为薄弱。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即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一、课前开放,联系生活实际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感性的了解,可以说初中部分的物理知识,是在小学《科学》的旧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和拓宽。因此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但大部分知识与概念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学生难以把握新知识。例如,在教《杠杆》一课之前,我采用我校提出的“163·四步八阶”教学策略,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自己回家找来螺丝刀、钢丝钳、羊角锤等器材设法拔出木板上的图钉,这样就能使学生回去预习教材,还可以让学生帮家长扫地、夹菜、开啤酒瓶等,动手实践,因为杠杆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且仅仅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不可能人人能动手、个个都参与。这样,课还没开始,就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有所实践,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课前准备,又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实验是学生永恒的最爱,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也喜欢观察实验,喜欢在实验创设的情境中,展开他们思维的翅膀,尽情地遨游,建构新知。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景,初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物理前他们已经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变阻器》一课时,我准备了一段视频:舞台灯光的调节、录音机音量的调节、电风扇转速的改变、台灯亮度的调节,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为什么灯的亮度会改变?音量、转速能调节呢?由此引入变阻器的教学,顺其自然。在学习压强知识时,可以请学生回忆是坐板凳舒服还是做沙发舒服些?现在所用的书包背带较宽还是较窄,为什么如此设计?提出问题后再由学生来进行探究得出答案。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自选器材,积极课外实验
  物理课外实验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实验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要求学生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学过物体的浮与沉后,利用塑料袋和蜡烛可以制作“ 孔明灯”,利用一大一小两个塑料瓶和水可以做成浮沉子,利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很清楚地记得我当时采用奖励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上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完成了制作,通过制作过程以及动手探究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回归生活,应用物理知识
  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物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下面以两道题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例1: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在所有公共场所完全禁烟。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吸烟,室内的人就很容易闻到烟味,这表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例2: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其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轮转轴内装有小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B.把手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轮胎用橡胶制作是因为它的弹性较好
  D.车架用钢铁制作是因为它的硬度较大
  这两题是2011年泰州市的中考题,例1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应用能力,而且禁烟既环保又健康;例2主要考查的是摩擦力的知识以及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这些问题都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的魅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感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现象,运用物理为生活服务,感受物理的趣味性,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顾凌云 农村学校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情景创设的尝试 《物理教学》,《物理教学》编辑部,20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其他文献
玉米种植的适应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则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栽种玉米,并全面做好管理措施。通过具体分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体验和认知感悟,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挥师生角色作用,尝试运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和互动探究,能增强学生学习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探讨互动探究的学习模式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讨论;交流;互动  英语交际性要求学生在学
初中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从2010年开始南通市的中考化学满分由原来的100分改为60分。因此,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不是很重视,这样做的后果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国家以后培养高层次化学人才不利,从小的方面来说,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总分,从而影响学生升入重点高中。  所以说化学分值虽小,但在中考中仍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学好化学是必须的。我们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
【摘 要】宁静的课堂革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教学应变能力,变则通,如何变?根源上解决观念问题,具体要做到十个字:调整、串联、倾听、宽容、幽默。  【关键词】应变;倾听;串联  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
通过系统总结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线消防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分析了民爆行业存在消防设计理念相对滞后、消防设施功能尚不完善、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不高和消防设计标准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