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层布置到统一规划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素质的提高。而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却因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而变得越发随意起来,讨论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新观点也层出不穷,然而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不少困扰。本系列的文章就试图用理论与实验两个角度来明晰作业布置中的三个误区:1、要把作业分多个层次,体现因材施教;2、作业前动员可提高作业效率;3、评价体制多元化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兴趣。而本文就旨在说明班级制度下的作业布置应该寻求统一而不是力求层次分明。
  【关键词】语文作业 有效性分层 作业布置 中等学生 优先原则 语文科学化
  误区1:要把作业分多个层次,体现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帜要把作业分成多个层次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然而这种看似很美好的做法却着实的弊大于利。
  一、利弊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将作业分层次本身是耗费心力脑力的而还要批改不同层次的作业更是徒增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这劳动强度的增加大部分情况下会导致教师自身积极性的降低,批改认真程度准确度的降低以及对学生错误加以改正的热情也会下降。而且究竟怎么分层次才合理,分几层才理想并没有任何理论的指导,盲目的上中下三等分显然是不科学的,而分为必做和选作的作业也往往被老师不忍割舍的变为全体必做而失去了本就不多的意义。所以从教师的可操作性而言,分层次布置作业显然只是食之无味的鸡肋而已。
  2.从学生方面看,老师把作业分为了三六九等,也就是把学生自己分成了三六九等,好学生也许会为了自己能做高层次作业而沾沾自喜而后进生会如何想?无非选择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退一万步说后进生积极向上努力进步的完成了他所在区域的作业,然而他做的东西和顶尖学一比,无非只是些入门皮毛而已,放在学霸眼里还是和没做一样。所以说,这样的分层作业即使满足了"所有人作业都交齐了"这一目标,但实际的训练价值又如何体现?而且日久天长还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学生"人人生来有等级","老师待人不公平"等消极思想。公平都保证不了,这语文的人文性还怎么体现?
  3.从考试方面来看,把作业分层也是毫无依据的。无论中考,高考都是统一性标准化的考试,并没有什么分层考试一说。不论你做"选作必做"还是"ABC等"的作业,迎接你的都是标准化的考试。在同样的考试环境下,平时完成较高难度作业的学生将显而易见的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而每次都只能完成最低等作业的学生就只能望题兴叹。
  4.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笔者历时一年,在所教的两个平行班中分别实施了分层作业和统一作业,其结果是实施统一的作业的平行班最后成绩略高于分层作业的班级。而高出的部分主要贡献者是低分段。所以从实际看,分层作业是后进生的毒药。相对于原先设想的:通过作业的分层,后进生能够感受完成作业的快乐并能够循序渐进慢慢的乐做作业的情况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冷酷的现实:大部分后进生更生懒惰,只愿意做最低层次作业。而且分层时间越长,越觉得理所当然。
  综上所述,分层作业实在不宜在我国初中生中推广,如果依然觉得他有其价值那一定要做更系统的实验来完善它的体制才能真正让其因材施教而不是给懒惰者以可乘之机。
  二、解决办法:
  (1)中等学生优先原则
  那既然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如此多的弊端,那又如何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呢?其实核心方法非常简单实用。布置作业应当使用"中等学生优先的原则"(本文原创说法,引号只表示强调)即布置作业的时候只考虑"大部分同学做了有效"。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快速完成了这部分作业之后,自然会感到不足,这时候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可发挥起来,兴趣会促使他自我丰富,作为教师只需要配合或者稍作引导即可,不需要另外布置作业来限制他们。而不能够完成作业的后进生则需要通过"补"的形式来完成。
  (2)"补"的两个方面
  1、时间
  所谓"补"一方面就是花时间,根据美国学习有效性的四要素理论,其四要素分别是学习的兴趣,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学习效率和时间。而作为后进生其他前三样都不过关那唯有在时间方面做文章了。这是一个浅显易懂,却常被忽视的道理。如果能力不强只有靠时间来补。这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而片面强调所谓的学习快乐一味布置一些后进生也能轻松完成的作业,那无非只是教师推脱自身责任的伎俩罢了。只有每天能够坚持完成一些原本不能够完成的作业,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转化为更优秀的学生。
  2、动机
  而"补"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强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学生作业兴趣的提高,然而这对于后进生而言,能提高的度常常是微乎其微,有时候任老师绞尽脑汁也无法让一个语文常考三十分的人爱上写作。这个时候只有变兴趣为责任,让学生依靠责任感去完成作业跟上中等同学的脚步。具体做法可以多元化,例如加强家校联系的频度和深度,多使用家校联系单,家校路路通等手段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作业,旨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多在公共场合正面公平的评价作业,旨在增强学生本身的自我完善意识,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后进生依然能够每天完成略超出他水平的作业时,班级的整体作业效益就将明显增强。
  三、结语
  初中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素质的提高。而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却因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而变得越发随意起来,分层布置作业也是教育工作者对作业有效性的善意探究。而归根到底某种作业的布置方法到底有没有科学性、有效性、操作性,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而本文中的笔者虽然做了一个个人的小小实验,但由于样本容量过小和变量繁杂的关系,实验本身的说明力并不强。只希望这篇文章这个实验能够激起一些有资源的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使其做一些"分层布置作业和统一作业优劣比较"的相类似的实验。到时候,实验结论即使证明笔者的观点有误,笔者也将欣然接受。衷心希望语文学科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早日科学化。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尽管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民主化思潮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答而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常常淹没在教师漫
【摘要】《考试大纲》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提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品味语言”也成了考查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精妙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及中考复习指导中,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学习训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梳理与解析。  【关键词】中考品味语言文本    目前,“语文味”的回归已然成了语文界的热点,而在这一热潮下,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关注正使语文
【摘要】在初中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教师在讲评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本人认为试卷讲评课也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分析错误原因、一题多解、变式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试卷的分析。  【关键词】试卷讲评数学思想学生主体    在初中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中,大多数教师独揽试卷讲评大权,按照自己的理解重点或全部讲解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看法。  一、教师要有教学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
听说能力是人才素质、教育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明显标志。“口才”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信息社会里,人们需要准确迅速地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也需要准确迅速地输出信息的能力,听说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时,有些学生竟提出宁愿默写而不愿背诵,他们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即使敢说了,声音也只有旁边
【摘要】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并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活动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的教学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协作探究、成果展示和交流评价。而传统课堂以黑板、粉笔作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信息呈现方式相对单一、信息资源缺乏、交互性弱、学习空间狭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苹果ipad、三星平板等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其强调协同、合作、共享、体验的E-learning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形态,能很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笔者以译林版牛津5B Unit 9 Th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X11043591。  课题负责人:龙鹏举  课题主研者:牙丽娜杨凤娥陈光平黄蔚琳韦秋花罗彩莲牙祖毅班华跃  韦邺韦荣文黄雅珍韦丰年覃玉朗覃燕明韩丽娟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
摘要:随着大学生源数量的减少,全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其中的边缘专业都面临这一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这就迫切要求高校通过提高专业的教育质量以扭转颓势。经过调查,这些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薄弱、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本文将以山东农业大学日语专业为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质量 生源减少 日语专业 高等教育  随着大学生源数量的减少,各高校的生源争夺战愈
【摘要】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而艺术教育应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观念综合素质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教学是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