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文明礼仪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总感到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仍有诸多偏颇之处。如脱离少年儿童实际,口号式的东西多,抽象的大道理多各种各样的检查多,而基础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而,在这一代少年儿童中不少出现了诸如与人为善、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缺陷。这应引起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做活德育教育品牌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二、持之以恒的文明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学生某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使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了集合排队进出、课间文明休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要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安徽桐城市卅铺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赵申旭)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即积极参与对文章意义的解释和建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正确引导者,引导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阅读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期刊
《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阐述党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毛泽东在此文中用“铜墙铁壁”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阐述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一深刻道理,并着重阐述了怎样处理好党的中心任务与群众生活、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领导者与组织者角色这三对重要关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在理论上它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奠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部署要求,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投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基本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建立了城乡统筹、资源融合、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
期刊
——为抚平疫情给武汉留下的伤痛,自2020年5月以来,湖北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开展“五社联动”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50余个,发展社区志愿者8400余人,系列心理疏导服务受益人群达156.8万人次;n——湖南省在建设基层社工站(室)的同时,促进“五社联动”机制建设,打造了一批品牌服务项目;n--内蒙古、浙江、河北等省区相继出台推动“五社联动”建设相关政策举措;n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各地“五社联动”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系列成果,也很快得到政策层面的n回应.
期刊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它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简单谈一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期望引起语文界同行们的关注且能够和大家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以促进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在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
期刊
近段时间,由学校承担的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的倡导肇始,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以各种形式充塞于学校的每个角落,二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对这个话题有一些粗浅看法。  高效课堂这一提法强调结果的高效性,侧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技巧、能力收益的最大化。而教学结果的高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方式方法手段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从信息源(教材)开始,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向学生主体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一
期刊
从教三年来,送走了一届学生,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和快乐。因为年轻,我们有足够的热情,但却经验不足;我们有足够的精力,但却沉稳不足,这些都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回顾自己走过的成长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一、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的第一个三年,备课尤其重要,花的时间也尤其要多。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常重大,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
期刊
近年来,择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择校热”的争端已成为聚讼之地。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主要聚焦在法律赋予的“就近入学”原则是否合理上,而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择校问题虽没有法理上的争论,但也表现出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择校的普遍性。二是择校形式中存在不公。我国普通高中择校主要有以分择校、以钱择校和以权择校三种形式。就目前形势而言,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的供需矛盾不会在短期内解决,这也就意味着各种形式的择校热潮
期刊
上海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针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如何让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了解政策、获得资源,及时而精准地得到救助是上海市社会救助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上海市民政局在2019年推出了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并在上海市长宁区进行试点.近年来,通过社区救助顾问主动介入,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保障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救助受益范围,使得“沉默的少数”被发现、被救助,从而走出困境.
期刊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激发学生的“好奇”与“质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否能恰到好处、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关系到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应必备的技巧。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体会。  一、提问要牵动文章核心的主要问题,触动教材内容的“神经”。触动教材内容的“神经”,要做到重点突出,即教师在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