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y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下,本文以农产品品牌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特色,指出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东省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广东
  中图分类号:S3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2-0139-04
  AbstractBranding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buil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rand connotation. The development restriction was also highlight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building; Countermeasure; Guangdong Province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农产品市场竞争逐渐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信誉、知名度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凸显为区域品牌的较量。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农产品生产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更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标准化,也与农业产业化之间有良性互动关系。标准化是实施名牌化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而创建农产品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广东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品牌管理水平较差,品牌效应不明显。如何突破品牌发展瓶颈,加快农产品品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已成为广东农产品品牌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农产品品牌的内涵
  发达国家对品牌的研究比较早,特别是二战后,品牌研究成果丰硕,但针对农产品品牌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农产品品牌是品牌农业的延伸,日本经济学家藤田昌久首先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品牌农业的定义,指出品牌农业是根植于土地、自然资源的创造性自然农业,是在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市场营销,使地方特色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品牌体系的一种农业发展战略1。胡晓云等提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即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和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2。肖淑兰等3认为,带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是生产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拥有某农产品品牌的企业的商誉总和,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企业集体行为的加总。
  农产品品牌一般具备四个基本特点:一是根植于地区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和加工工艺历史;二是以商品化为前提,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产品质量处于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满意度高;三是以产业化为载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农业产业集群的创建、科技的应用、专业化的分工,带动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具有公共属性。品牌是符合要求的一类产品的公共整体形象,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产品实力的象征4。
  简而言之,农产品品牌就是以农产品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地地理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为企业产品塑造具有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名称、标识、标志等。农产品品牌代表着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具有溢价效应。农产品品牌的形式一般有证明商标形式、集体商标形式、地理标志形式、无公害农产品形式等,国内的主要农产品品牌有“三品一标”产品、名牌农产品等5。
  2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必要性
  2.1发展农产品品牌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众需求观念的转变,市场竞争逐渐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信誉、知名度等综合实力的竞争。由于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很难真实全面了解产品特征和质量信息,要想把产品特色和质量凸显出来,必须借助商标、“三品一标”、名牌等品牌形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感,愿意支付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通过品牌策略加强企业宣传和产品推介,还可降低企业推广成本,对增加企业销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发展农产品品牌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农产品品牌化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之间具有良性互动关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品牌化是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标准化是实施名牌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发展,“三品一标”等品牌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农产品质量标准已成为衡量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标杆。产业化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必然阶段,通过创建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带动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3发展农产品品牌是政府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利途径
  政府的管理目标是保障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企业自律,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发展品牌战略可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农产品品牌的溢价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价格,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特色
  3.1强化政策扶持,农产品品牌数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名牌的培育和发展,整合农业资源,制定名牌发展政策,全力培育扶持农产品名牌。以名牌农产品为例,湛江、河源、汕尾等6市均制定了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对获得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的企业发展资金奖励。随着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重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创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认证和申报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效期内的名牌农产品认证企业485个,产品731个,无公害农产品1 638个,绿色食品675个,有机农产品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产品范围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海洋与渔业、林业等主要农业产业。由于广东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农产品品牌数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3.2加强宣传推介,品牌集聚效应明显
  品牌对提高广东省农业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作用显著,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集聚效应明显。全省各地区通过名牌的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增加企业的荣誉感,提高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通过名牌的带动,广东省农业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产量、产值、综合竞争力俱有所提升。2012年全省农业名牌企业总产值约达1 098亿元,企业产值平均增加约1 997万元,增幅20.8%,产量平均增加约3 311吨,增长19.2%。名牌产品和企业的聚合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引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效果显著。据调查,2012年,广东省名牌农产品企业带动约655万农户平均增收约1.77万元,实现农民总增收约133亿元。
  3.3推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高水平稳定
  在品牌化战略带动下,广东各地把发展农业品牌与推进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广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品种、种植、管理和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将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创名牌的重要途径。截至2010年,全省共制修订省级农业类地方标准432项,市、县级农业类地方标准1 360项,2013年,全省共批准发布农业类地方标准78项,形成了“环环”有标准、“节节”有规范、具有广东特色的农业标准体系。深圳、茂名等地市狠抓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河源、惠州、佛山、深圳等市则积极引导和鼓励“三品”认证,为品牌的培育创造条件。2013年,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合格率达到97.8%,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4推行农业科技创新,名牌含金量不断提升
  广东省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推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利用率和名牌农产品的含金量。惠州、河源等市通过设立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激发农业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力,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并大力引进、推广优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优化农业品种结构,促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企业争创名牌提供科技支撑。
  4存在的问题
  4.1品牌区域分布不均衡,“珠三角”地区聚集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广东省品牌农产品区域分布也不均衡。以绿色食品为例,2012年广州和茂名两市有效期内的广东省绿色食品数量最多,分别为70个和67个,占全省的11.11%和10.63%;而汕尾、珠海、佛山、肇庆四市的名牌农产品数量相对较少,绿色食品共有21个,占全省的3.33%。珠三角地区经济相对发达,集聚了236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占全省的37.46%;粤北、粤西地区次之,分别占全省的30.95%、22.06%;粤东地区最少,仅占全省的9.52%。名牌农产品的区域分布与绿色食品的区域分布相似,产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西、粤北次之,粤东地区分布最少。
  4.2特色产业缺乏建设主体,产品附加值不高
  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区域农业优势明显。然而,广东现有的品牌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深层次挖掘,难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像云浮、梅州、汕头等地的大部分区域优势传统产业以农户分散种养或小规模生产加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还没有从传统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中摆脱出来,大宗特色农产品缺乏载体,没有注册商标,优势产业缺乏现代化建设主体,农产品品牌的品质特色、生产方式的差异化没有开发出来,农产品品牌缺乏特色,难以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农产品生产加工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产品缺乏妥善、精美、功能性、文化性的包装,新鲜程度和仓储运输条件都有待提升,产品附加值不高。
  4.3名牌经营管理能力差,品牌内涵亟需深化
  农产品品牌是农业发展和品牌的有机结合,可通过品牌来提升农业的发展层次。由于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因此,农产品品牌也受政策、经济、资源、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缺乏对品牌的系统认识,再加上广东省的农产品批发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对品牌内涵认识不够,企业一味追求产品知名度,缺乏产品质量研发、定位维护、技术等的投入,产业层次不高,部分品牌企业重“争名牌”,轻“创名牌”,“保名牌”积极性差,品牌的附加值和社会效应不够。在农产品品牌经营过程中受到市场价格影响,也往往表现急功近利、不重承诺的“小农意识”,缺乏诚信观念。   4.4名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合力
  由于广东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品牌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引导和组织分散生产者形成产业化经营,名牌集聚效应未能完全显现。以名牌农产品为例,2013年全省共有国家产业化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1家,占全省名牌农产品企业总数的4.33%,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1家,占全省名牌农产品企业总数的31.13%,还有超过一半数量的名牌农产品企业没有获得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称号。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企业“诸侯割据、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造优势品牌的合力。
  5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加大宣传推广,增强品牌意识
  目前,广东省仍处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初期阶段,企业和农民品牌意识较为淡薄。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因此,应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介传播工具,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产品品牌,展示品牌内涵,优秀企业创品牌经验等,营造浓厚的品牌社会氛围,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商标,申请品牌认证等。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开设农产品品牌专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产品推介会等,提高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5.2扶强扶优,加强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确定品牌即效益,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政府和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产品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基地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品牌为核心,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品牌的核心价值,辐射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产品特点,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和品牌维护,积极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
  5.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企业应结合广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差异、稀缺为立足点,选取区域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充分发挥和利用品种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培育名、优、特、新品种,开展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和二次增值加工,改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工艺和包装,延长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品牌形象。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健全、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5。在制定扶持政策、采购、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促进企业转化资源优势为生产力,形成区域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5.4加强主体培育,促进品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主体,政府在资金、税收、贷款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促进农产品创建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灵活联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及配套农业技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规章制度等,实施产品质量追溯,立足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将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实现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林荣清.国内外品牌农业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7):143-146.
  [2]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2):3-20.
  [3]肖淑兰,洪艳.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2):125-128.
  [4]田云章.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综述[J].农机化研究,2013(8):232-236.
  [5]邓春爱.发展农业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J].福建农业科学,2013(6):83-85.
  [6]洪俊杰,郑淑云.政府在发展农业品牌经济中的角色[J].浙江农业科学,2013(7):900-904.
其他文献
摘要:以葡萄根瘤蚜1龄若虫为试材,就虫口密度、培养温度和寄主类型等环境因子对其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根瘤蚜有翅蚜率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翅蚜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8℃时达到最大值(31.2%),但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2℃时有翅蚜率明显下降;赤霞珠和巨峰上的有翅蚜率显著高于刺葡萄和贝达,其有翅蚜率分别为28.5%、26.4%,刺葡萄(23.0%)与贝达(21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QR-001/QS-001组合衍生的281个F2∶3家系为定位群体,在青岛和枣庄两个环境下进行非接种条件下玉米粗缩病抗性鉴定。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青岛环境下共检测到8个QTLs,分布在第1、2、3、4、6(2个)和8(2个)染色体上,单个QTL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在0.08%~32.25%之间;在枣庄环境下共检测到13个QTLs,分布在第1(3个)
期刊
摘要:  ATP荧光检测仪是近年来的新生产物,可以通过荧光值快速反映出细菌菌落数。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大肠杆菌(8099)为试材,培养24 h后,各自稀释11个梯度(10倍稀释),并进行细菌计数;同时采用ATP荧光仪对每一个稀释梯度进行荧光检测。以lg(菌落数)为横坐标(x),以ATP荧光值(y)为纵坐标,分别进行线性、对数、乘幂、指数拟合,发现二者之间关系符合指数曲线
期刊
摘要: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电动微耕机,该微耕机动力系统为电动机,污染较小,可以实现两档换挡,具有转向离合器,可以实现在狭小环境下轻松转向。  关键词:温室大棚;电动微耕机;转向离合器  中图分类号:S22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2-0129-0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acil
期刊
摘要:为研究低温冷藏对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耐寒能力的影响,测定了4℃低温冷藏90~210 d期间其过冷却点(SCP)、结冰点(FP)以及甘油、海藻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冷藏时间对桃小食心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影响显著,冷藏90~210 d期间其SCP和FP先升高后降低,第180 d最高(-7.73℃和-4.67℃),第210 d最低(-13.35℃和-10.58℃);甘油含量在冷藏第150
期刊
摘要: 采用大葱/黄瓜轮作和黄瓜/黄瓜连作两种栽培模式,比较研究了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大葱轮作提高了黄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大葱根系分泌物处理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但对放线菌的作用不明显;较高浓度的大葱根系分
期刊
摘要: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最近传入我国的重要植物病毒,可通过媒介昆虫烟粉虱传播。为了探索利用媒介昆虫快速、高效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对胶东半岛重要蔬菜产区青岛和烟台两地烟粉虱体内ToCV进行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烟粉虱种群体内均可检测到ToCV,说明利用媒介昆虫烟粉虱可以快速检测该入侵病毒。  关键词:番茄褪绿病毒;烟粉虱;检测;生物入侵
期刊
摘要:以 ‘山农脆’梨为试材,研究常温、低温、低温+1-MCP及低温+保鲜膜4个处理的‘山农脆’梨采后贮藏期间硬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山农脆’梨属乙烯敏感型的不耐贮品种,低温结合1-MCP或保鲜膜处理能够有效推迟乙烯释放及PG、β-Gal和Cx等相关酶活性高峰的到来并降低其峰值,贮藏期可达200 d以上,并保持较好的鲜食品质。  关键词:‘山农脆’梨;采后贮藏;1-MCP;
期刊
摘要:以大白菜抗霜霉病菌品种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霜霉病菌接种处理显著诱导了几丁质酶基因在大白菜抗病品种中的表达,但β-1,3-葡聚糖基因的表达却呈现双峰曲线特点,表明这两种基因可能在大白菜对霜霉病抗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白菜;病程相关蛋白;霜霉病菌;几丁质酶;
期刊
摘要: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溶壁酶降解金针菇菇根水提后的多糖,以提取还原性寡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两种酶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降解菇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0.5 h、酶底比为4.5%、pH值6.0、温度为35℃;溶壁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1.5 h、酶底比为2.0%、pH值5.0、温度为50℃。采用不同的酶降解金针菇多糖,其还原性寡糖的得率不同,其中,溶壁酶降解所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