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忧虑,生于安乐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李汝珍所著《镜花缘》里有两个国家的人最不快乐,那就是:杞人忧天,伯虑愁眠。说的是有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而伯虑国的人最怕睡觉,唯恐一睡不复醒,他们因终日愁眠而不知喜笑欢乐为何物,年未弱冠而须发已白,寿岁极短。
  思虑虚幻之事,必生忧愁之果。虑,使人成了忧天的杞人;忧,让人成了愁眠的伯虑人。忧虑是虚的刀,但伤害却是血淋淋的:它可以让下午的乌云,遮蔽清晨的阳光;它也能用明天的坟墓,埋葬今日的生活。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位太太请人给她画像,她要画师给她画上项链、耳环、珠宝等等,还说画得越多越好,可实际上她并没戴这些东西。画师觉得奇怪,就问道:“干吗要这样呢?”太太说:“我感觉时日不多了,如果我比丈夫死得早,他的新女人看到这幅画后,肯定会跟他讨要这些宝贝的。看他这个吝啬鬼还敢在我死后拈花惹草不?”
  这位太太目光如此长远,如此“高瞻远瞩”,生前就想到了死后的事,恐怕她的生活只会是整天戚戚惶惶,焦虑烦躁,不神经衰弱才怪呢。
  武侠奇才温瑞安在小说《伤心小箭》里写道:“忧虑是什么?那是对未来发生和降临的事怀有一种疑惧。大多数的忧虑其实都不会发生,如果你把你过去所忧虑会发生的事做一统计,基本上有九成都是杞人忧天,白担心一场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不朽之作《爱弥儿》中写道:“远虑!这个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
  关于“远虑”,美籍华人作家刘墉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
  很多人常常对未来做出种种设想,尤其喜欢往坏处想,并且美其名曰“做最坏的打算”,其实当日子真的过到那个份儿上,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禅宗里有个故事:有个人不小心掉下悬崖,幸运的是,他抓住了一根藤;不幸的是,悬崖上边有只狗熊在咬这根藤,下边有只老虎正等着他掉下去。就在此时,他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前面有串鲜嫩的葡萄,如此赏心悦目,令人垂涎。他立刻伸手把它摘下来,美美地享受一番,新鲜美味的葡萄让他片刻间似乎忘了生死。
  忧虑未来,是心灵上的荆棘;乐在当下,是心灵上的忘忧草。不被无用的虚幻之事忧虑,只把当下该做的事做好,我们就会笑颜长存。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而现在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如果说人一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而许多人却在悔恨过去和担忧未来中浪费了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一味“远虑”,只会让人身心疲惫,一步步把人推上痛苦的悬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只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避免近忧的困扰和远虑的负担。抛开“远虑”这个包袱,轻装上阵,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像拜伦所说:“忙碌,就没有时间流泪了。”
  当然,危机意识和自我警醒一个也不能少,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但人生不过百年,远虑,虑得也不过是一须臾,远亦虑,近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这是个易解的悖论。无论是远是近,都是忧虑,忧虑谁都会,不如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让自己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吧!
  (紫藤花摘自《牛城晚报》2009年4月9日)
其他文献
除了名字之外,人们对她还有很多个称呼,或者尊奉为“表演艺术家”,或者是一代只出一个的“影坛长青权”,或曰“百变天后”,甚至还有人称她为“迷人的女巫”。至于“超级女影星”、
我玩了十来年车.参加过二十多次大小活动.本市的、本省的、外省的,还去过一次银川。现在问我还参加吗,我的回答是:不会!
一日.座头市来到一个小镇.镇上的居民正挣扎在地方恶势力的阴影之下.他寄居在一个善良的农妇家中。座头市除了每天帮农妇做一些家务.其余时间就是去酒馆喝酒.或者到赌馆赌博。
2012年亚洲最大的摩托车专业展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十一届中国摩博会),将于2012年1明18日-21日在重庆举行。
7月1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北京语言大学共建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
节省是福为了能够实现节油环保,隆鑫的工程师创造性地将一台125ml的发动机融合在110ml排量的车身之中,使升级版“福悦”比同型号摩托车输出动力更强,更省油。这台125ml的隆鑫霸
在欢庆圣诞、喜迎元旦之际,对外汉语学院2013年新年晚会于12月21日晚六点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礼堂隆重上演。对外汉语学院的教师、中国本科生、中国研究生与来自美国、德国、法
从十三岁到二十三岁,从青涩到成熟,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她的美丽、她的另类。有人说她天生优雅,一如奥黛丽·赫本;有人说她智慧,多才多艺,却坚持不让浮华的演艺事业摧毁给哈
再回首,“二战”是人类永恒的噩梦。尽管二战是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但法西斯的幽灵却一直在地球的上空盘旋着,从德国的新纳粹到日本的军国主义,它不时地向世人亮出狰
1972年,根据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二战题材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诞生。导演是被誉为“真正的战士”的斯塔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在前苏联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