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约”到“有格”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生活中,“公约”并不少见,而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的德育团队在实践研究中,把“公约”作为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和一种成长文化在学校与家庭双边推进,讲实效、抓跟进,让家长和教师受益,并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公约课程”,切实促进学生品格发展,成长为道德良好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品格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1-0042-02
  【作者简介】吴方明,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一级教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以下简称吴江实小太湖校区)德育团队积极探索,主动引入“公约”管理的理念,借助专家团队,以课程为载体,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入手,在班级和家庭积极开展“公约课程”建设,以“公约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
  一、“班级公约”建设:好班风助力好学风
  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校德育团队围绕六大核心素养,提出了吴江实小太湖校区学生品格提升目标,分别为初级品格:明理、踏实、专注、感恩、友善、勤奋,中级品格:诚信、明辨、勤奋、宽容、守约、进取;高级品格:仁爱、求真、坚持、乐观、尽责、创意,并以此作为确定公约内容的依据。
  学校“公约课程”实施的关键是“约前课”和“约后课”,其对公约的执行和深入非常重要。约前课,主要解决约什么、怎么约的问题。它是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公约的目标、内容、实施办法与评价方式等,师生共同明确规则,并自我主动约束,向好发展。约后课,是指某一班级公约一个实施周期后,师生双方对公约执行效果的总结和反思,它是师生对自我约定承诺的回顾与完善。下面笔者将举例说明“约前课”和“约后课”中师生间“约什么”和“怎么约”的问题。在我们的“作业整洁公约”约前课上,教师首先会针对学生作业书面不整洁的情况进行通报,指出作业书面不整洁的弊端,提出公约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全班学生分组讨论公约的执行内容和评价方式,同时推举负责本期公约执行的小法官,小法官领取小法官证书并宣誓。最后,师生共同承诺宣誓并郑重在公约协议书上签名,公约协议书正式生效,全班遵照执行。“作业整洁公约”执行一个周期后,我们会再开展一次“约后课”,“约后课”上,学生们按照公约的内容和要求,谈自己执行公约后的收获和感受,小法官根据监督执行的情况反馈并展示公约执行的效果,同时根据约定的评价方式评选优秀的公约执行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班级公约”的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公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约的内容活而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公约的内容一定要切口小,执行易。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入手,贴近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的公约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在短期内有成效。二是活动的仪式感强。每一个班级公约的生成都会以一节“约前课”导入,“约前课”上,班主任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庄重的宣誓签约仪式,班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在承诺协议书上签名,而承诺书协议书也一定要贴上“公约墙”。每一个约定的公约在实施一个周期后,我们还会通过“约后课”跟进评价,由学生评议,发现身边的榜样,及时表扬和激励。满满的仪式感让学生意识到认真遵守约定、执行约定是一件光荣而高尚的事情。三是激励适当。在学生践行约定的过程中,适当的激励非常重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适时、适当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他们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公约”执行的效果。
  二、家庭公约建设:好家风助力好班风
  为了保证学校公约课程建设成效的持续性,在班级公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家校协同,倡议家长在家庭开展家庭公约建设,以好班风辐射好家风。学期初,班主任和家长做好正向协同,明确公约入驻,教师和家长并肩,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教育引导,以实际行动改变以往家长们“听听讲座很感动,回到家后一动不动”的状态。在家庭公约建设的引导方面,学校主要做好内容指导和实施咨询两个方面的工作。
  1.“双五”进家庭。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言行,确定了家庭公约建设的“双五”内容,包括言语礼仪之“五句良言”和行动礼仪之“五子登科”。我们建议孩子和父母在家共同约定践行“五句良言”:早上起床后,互问“早上好,一天愉快!”;回家进门时,主动告知“我回来了”;放学下班后,互相询问“今天开心吗?一天辛苦了”;晚上就寝前,互相祝愿“晚安,愿你做个好梦”;征求意见时,有礼貌地表示“我想……,可以吗”。而“五子登科”,则是要求家庭成员能够做到早上叠被子、漱后刷池子、吃饭光盘子、饭后放凳子、回家静机子(手机)。这些公约内容看似非常简单,但都是非常实际的做法,而且实践证明,这些小的言行的约定,对学生和家长的作用非常大。
  2.“线下线上”共进步。除了学校建议的公约内容,每个家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公约内容进行约定,而学校则负责搭建平台,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一方面,学校安排线下课程,每个月邀请专家团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为大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家庭公约微信群,每个家庭定期上传家庭公约践行的图片或是感受、疑问,群里共同学习、互相鞭策。很多家庭因这个举动改善了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句主动的问候,一个简单的行动,反映了家人之间的亲密,也形成了明礼厚德的家风。
  三、建设升华:从“有约”到“有格”
  实践表明,在“公约课程”的影响下,我们的家长、教师、学生都实现了从“有约”到“有格”的升华。所以说,品格养成是可以以行为训练为基础的,只要加强行为训练,就可以习得良好的行为表达,进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品格也是可教化的,只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品格认知、品格体验、品格行为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品格就可以确立。切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公约”内容,以“班级公约”为主,“家庭公约”“校园公约”为辅的公约制定与施行,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有效路径。
  吴江实小太湖校区的“公约课程”从简单的一个想法,到现在的全面覆盖、课程化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位班主任这样说:“在践行公约的过程中,我的脾气小了,笑容多了,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近了!”一个学生这样说:“在‘班级公约’行动中,我们班同学遵守纪律的情况越来越好,班级的流动红旗越来越多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一个家长这样说:“實行家庭公约后,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和谐了,孩子做事情更专心了,与我们的互动也更多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多模态理论,结合课例,分析、提炼“看”技能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功能,即读前激趣与导入功能,读中的提炼与促思功能以及读后的体验与深化功能;对可能产生的误区进行反思。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看”的技能;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8-0043-04  【作者简介】蒋孝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江
【摘 要】发现地理学科价值并在课堂中展现地理学科价值,创设情境并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学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陈光林老师“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通过呈现学科之美、乡土案例渗透、时空视角转换、热点问题分析等来展现地理学科的多种价值;通过“启学思”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生的学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价值;工业地域;学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课程校本化;难忘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73-02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自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始了由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多元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关键词】思辨性案例;案例教学;法治思维;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138-03  【作者简介】刘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教师,正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需要综合实施,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1]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优化案
【摘 要】当下的阅读教学出现了不少乱象,特别是语文的本体淡化和失落,人文情感教育的架空分析,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要“彰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的主张,并从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课例,阐述了注重朗读品赏,彰显语言价值;聚焦关键词句,观照人文价值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文本;语文;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
【摘要】班主任要用主体间性的思维来构建“你和我”的班级,将“我—他”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我—你”的社会关系和群体关系。在班级组建之初,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学识让学生信服,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实到“你和我”班级共同体的建构之中。  【关键词】师生关系;制度建设;班级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摘 要】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对教学目标、探究问题、实践考察的有效设计,从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出发,探索指向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深度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关键能力;初中地理;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8-0054-04  【作者简介】张晨,江苏省苏
【摘 要】笔者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45课为例,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合理设计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40-03  【作者简介】陈文娴,南京
【摘 要】班级岗位的设置、岗位工作的分工与指导以及小干部的培养与队伍建设,都是每个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一部分。通过岗位设置、岗位竞选、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岗位轮换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让学生“人人有岗位,个个能担当”。在班级岗位的建设中,还要注意岗位建设内容的拓展、建设过程的延伸、建设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岗位设置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关键词】诚信教育;道德文明;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9-0058-02  【作者简介】葛轩,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2)教师,一级教师。  一、班会背景  长久以来,“诚信”被人们视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社会上类似“扶不扶”等问题,正在考验着未来一代人的社会良心。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一个系列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