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语文核
  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4—0103—01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感的培养、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怎样在语言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在语言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茅盾先生曾在谈到文艺创作的灵感时说过:“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要有收获,就要时时积累,常常训练,训练要有力有法,落实到位。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语感,使得学生积累语言更主动。
  1. 阅读触感,提高感受能力。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小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学生、教师、书本三者之间产生共鸣。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抓住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勉励工程人员的一句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师可让学生抓住“勉励”一词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詹天佑对工作的严谨态度。2.比较品析,提高品味能力。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词语,让学生比较句子前后不同表达方式的优缺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句子感悟的精确,培养他们字斟句酌的品析习惯。3.想象延伸,发挥想象能力。边读边想,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法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连贯的画面,把具体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再现眼前,把情景、文字语言融为一体,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高其使用语言的能力。4. 社会实践,提高积累能力。教師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
  二、语言积累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 优化阅读环境,加强语文学习。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要想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写作宗旨,必须多读,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语言的积累主要靠平时的多读、熟读背诵。2.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教师自己做好以下工作:学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地表扬学生,能够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中伤、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语言积累中养成学生学习习惯
  1. 养成多说多读的习惯。语文就是包括“语言文学”,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训练就是说什么,怎样说。教师要让学生有个明确认识,不致于盲目上阵。有些学生“难开金口”,教师可以用问答式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问一答中适时鼓励、评论、纠错,以提高学生“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说”的勇气。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自主释疑。课前预习及课后阅读经常会遇上生字生词,有些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是“记字记半边”,对生词的理解是“望文生义”,不做准确把握。教师应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两本工具书,一是《新华字典》,二是《汉语成语小词典》。经常提醒学生使用工具书去解难释疑。3.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开阔视野。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4.养成多背勤写的习惯,丰富语言储备。丰富的语言储备,来源于日复一日的语言积累。语文的积累要靠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总之,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要打“持久战”,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张慧敏
其他文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进德修业的根基和表征,无论任何时候都应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但是,如果感恩沦为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排练包装变成集体的“秀场”,那么,感恩教育也就不过虚张声势,空见其形,离“心”甚远。近年来,类似的感恩教育活动此起彼伏,但浪潮退去,感恩的种子并未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难以见到感恩教育的成效。感恩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见于行。通过外在形式的催迫或诱使才出现的“感恩”不过是昙花一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进校园。在有些地方,各类部门甚至采取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进校园”。类似活动如果过多过滥、不加分别、缺乏统筹,反而容易给学校增添负担。在一些地区,部分所谓的某某项目进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让学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给学生增添了负担,更让教师处于“不干不行”又“不知怎么干”的两难境地。诚然,“进校园”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好的
期刊
晨读一直以来是中小学坚持的传统,校园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就像一支悦耳的晨曲,让你知道这里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然而,随着各地中小学推迟到校时间规定相继的出台,許多学校砍掉了晨读,理由是时间太紧张,安排不开。于是,昔时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被单调乏味的讲课声所代替。校园里失去了学生晨读的大合唱,顿时缺少了一份生机和活力。学校随意砍掉晨读绝非明智之举。为了发展学生能力,不仅要让晨读回归学校教育,要求学生
期刊
近日,福建惠安市民周某在朋友圈发文,指出其13岁的儿子因患有淋巴肿瘤,在学校遭受歧视。不仅座位被隔离在教室最后面,其语文老师更是百般刁难。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但前面还有一句“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育部刚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里面就写到“不得歧视、侮辱学生”,新闻中这位老师“学”高与否暂且不论,其行为确有歧视之嫌。一个与病魔抗争了一年之久的13岁少年,怀揣着對知识的渴
期刊
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手机被赶出校门后,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因为家长们发现,虽然学校不能用手机了,但是老师们留给孩子们的“手机作业”并无减少。也就是说,手机在家里如何使用,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更头疼的话题。笔者赞成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规定,但是如果学校在具体执行规定时仅仅
期刊
日前,网曝云南大理祥华中学一学生因午休上厕所被学校警告处分。大理州祥云县教育局回应此事称,纪检监察组已牵头去核实此事,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人有三急,內急就是其中之一,久憋让人难受,一旦学生因此生病,谁来承担责任,谁又承担得起?再说,午休属于自由活动时间,上厕所被警告处分,如此荒唐的禁尿令,有违人性,是一种教育暴力。学校要打造励志校园,高效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互动式的启发、
期刊
【关键词】 教师;立德;师生关系;赞美;包容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31—01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教师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有力印证。高台教育搭乘改革开放这一飞速前行的列车,实现了由无序走向规范、由落后走向进步、由积弱走向复兴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向优质均衡的教育目标不断前行。  科学保教,学前教育发展启动加速度  1956年,高台县在城区创办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是当时仅有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该县以“全县覆盖、点面结合、整体推
期刊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写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4—0057—01  借北国春城东风,兴塞上明珠教育。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节作文观摩课,在返璞归真的设计中,让参培教师在久违的期待中欣赏到实实在在的习作构思成文之路。听这样的语文课真的有从云端到地面的踏实感。习作切入点之新颖,指导之睿智,过程之自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伟大的事业往往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持之以恒。恒则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余秋雨曾说过,山的哲学是不知日月,水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在千千万万的工作中,唯有教育工作应该葆有水的品质和水的情怀。细想正是如此,老师们总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涵养包容着学生;他们也总是以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感化着学生;他们更是以细雨斜风、润物无声的姿态在关爱着学生。在默默负重中前行,在无声无息中守望就是教师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