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藏式窗在蒙古佛寺殿堂建筑中的本土化探析

来源 :中外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式窗作为传统藏式建筑代表构件之一,伴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带有藏式特征的寺庙建筑得以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出现了藏式及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本文从两种建筑类型中藏式窗的符号语言、材料及做法、装饰色彩方面切入,运用归纳比较方法,尝试探讨受地缘文化环境影响下,传统藏式窗在蒙古佛寺殿堂建筑上呈现出的本土化特征并挖掘其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蒙古藏传佛寺建筑装饰艺术及现代蒙古族地域建筑装饰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属于铁路大国,在交通系统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铁路工业遗产,而相关保护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铁路工业遗产的内涵、保护利用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进展,在剖析目前的保护利用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唤醒民众保护意识、建立完整保护利用体系、深化利用措施、进行多元开发等方面,以期对我国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生活的舞台.当今世界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的产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也冲击着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数字化乡村的建设更加重要.本文以苏州市后埠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现状,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和数字化技术融合肌理,提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和数字化技术相融合的应用策略,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现代化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景观风貌规划具有进一步突出空间特色、彰显区域特征的重要作用.为细化、分解和落实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的相关引导性要求,本文以上海市虹桥主城前湾地区为研究范围,探析如何依据宏观定位、现状条件、历史资源等因素,确定与之适配的风貌引导要点与管控要求,从而切实有助于塑造并提升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的整体形象.
本文指出了巴蜀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化更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世界环境危机加快对建筑规划更新改造的新要求.基于绿色设计理念,本文采取多学科整合,从完善历史街区的整体布局、滨水绿色空间的营造,以及历史建筑单体的绿色改造三个层次,构建巴蜀历史街区更新的绿色设计体系,以达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平衡与和谐.不仅为整个城市传承了历史文化,建立起历史街区同现代生活的桥梁,而且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有效解决轨道交通TOD综合体交通组织的关键问题,实现立体零换乘的要求,创新研究了“交通核”换乘空间设计要点.首先,厘清并明确了多角度的交通核概念定义与计算方式;其次,指出了交通核在规划设计层面的交通流线复杂与空间组织立体的特点;最后,基于设计原则,按设置形式将交通核分为四大类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创新提出各类交通核的设计要点,为后续轨道交通TOD综合体提供了不仅能够满足TOD“以人为本”的本质,同时具有明确象征性、集中性、导向性的交通核规划设计指引.
商业建筑地下入口空间作为地下商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引起人们关注.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商业建筑地下入口空间品质的现状问题,并从整体布局、人性化设计、行为引导、维护意识培养等方面提出其品质提升的策略,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校园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切实有效地让中小学校园空间充分发挥在城市环境里的价值不仅具有社会及实践意义,同样值得作深入学术探讨.本文以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三实验小学设计方案为例,以共享理念为导向,从建筑空间布局、学校管理模式等角度入手,采用对内、对外两种共享模式营造学校与社会真正共享的场所,包含运动、休闲、学习、交流等.以期为后续的校园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城市调研类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课程通过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差别较大.此外,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崛起,乡村急需建筑学专业培养了解乡村、具有乡村认同感的学生.因此,本文以“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为契机,以建筑类学生研学的教学过程为例,对研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供同类设计教学参考.
亲生物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内在倾向,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然而,现代建筑出现了与自然日益疏离的问题,特别是在办公建筑中.本文对办公建筑的亲生物性和亲生物设计进行了介绍说明,以威廉姆·布朗宁提出的14种亲生物设计模式为框架,筛选出办公建筑常采用的11种亲生物设计模式,最后结合经典的案例——英国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中心进行说明,以期为今后的办公建筑设计提供亲生物性的指导.
泉州园林作为闽南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园林史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泉州“三大丛林”佛教寺院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泉州佛教寺院园林现状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梳理了现存状况较为良好的泉州佛教寺院,详细阐述了泉州佛教寺院园林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特点,重点对泉州佛教寺院园林造景艺术及其与闽南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挖掘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剖析寺院园林的精神空间,以此来推动泉州佛教园林景观的继承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