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默特地区因明末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驻牧而得名。16世纪中叶,以土默特部为代表的蒙古右翼将藏传佛教继元朝之后再度引入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得以在蒙古地区传播,该地区因此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传播的发源地,伴随着宗教传播,历史上土默特地区兴建了大量藏传佛寺,土默特归化城在清代曾有“召城”之美誉。该地区殿堂建筑装饰艺术作为蒙古藏传佛教建筑文化中的重要载体,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中蕴含了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本研究以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为主要对象,通过对现存的50多座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的实地考察,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从设计学角度出发,融合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构成元素及特征进行分析与概况,整体梳理了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屋面、屋身、台基等基础装饰部位,对其装饰艺术纹样、工艺、色彩等进行系统的剖析,进而探讨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力图构建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体系,从而诠释受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是蒙古藏传佛教建筑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该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体系,为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保护起到借鉴作用,对于现代内蒙古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