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要坐晚饭后要走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loud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专家指出,“午饭后要坐,晚饭后要走”。午饭后,约11点到下午1点之间,静坐一刻钟,有助于推动血液运行,间接起到养神、养气、养筋的作用。晚饭后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但不要放下筷子就走,晚饭后休息片刻,然后走动10~30分钟。
  另外,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饭后不要马上走。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若在这时散步,会影响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其次,散步至少应在饭后20分鐘后进行。饭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据《老年日报》)
其他文献
引发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光伤害。一般家用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为2450MHz,在这一频段上,人體最容易受微波伤害的部位是眼睛晶状体。此时若长时间盯着微波炉看,可能对眼睛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白内障。
期刊
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中医理论认为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  哪些人适用膏方?  “亚健康状态者” 即没有可确诊的慢性病,而长期易感冒、易疲劳,甚至失眠,头晕乏力,工作或精神压力过大者。服用膏方可以为身体“加油”“充电”。  年老或体弱要求补虚。祖国医学《灵枢天年篇》提道:“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
期刊
在很多人眼里,“奢侈品”就是名牌包包、豪华别墅之类的。然而,对于步入老年的朋友们来说,一些没有被明码标价的东西,才是老年人真正拥有的“奢侈品”!  一个健康的身体 好身体能够带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尝遍人间美味。坏身体却会让自己以药为食、痛苦不堪,还会拖累家人。所以,老了,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生活自理,过得体面,活得自在。  一颗不老的童心 俗话说:“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
期刊
一不小心发现手里有好多张银行卡,但常用的好像就那么两三张,其他的我们称为“睡眠卡”。  这些卡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征信记录。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闲置银行卡该怎样处理。  普通的借记卡 一般银行的借记卡只免一张卡的年费,如果同家银行有多张借记卡,那么剩下的几张还是要照常收年费的,另外,如果账户中达不到银行要求的金额,可能还会被扣小额账户管理费。所以平时不常用的多余借记卡可以直接办理销卡了。  未激
期刊
近日美國多家研究机构对70万名患者调查发现:与每天只坐两个半小时的人相比,平均每天坐12小时的人有心脏问题的可能性要高14%。  (摘自美国《医学快报》)
期刊
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乡村僻静的小道,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的专用垃圾箱外,想丢弃一张废纸,你都找不到垃圾箱。“带垃圾回家”已成为国民习惯。  最早提倡“将垃圾带回家”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称的尾濑国立公园。1972年,为了应对难以清理的山野垃圾,尾濑国立公园开始了这项运动。  随后,这场“带垃圾回家”运动扩展到日本全国:不仅观光景点、公园等各地公共场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连
期刊
★审视自我 精准定位  职场新人工作时间不长,有许多事情需要计划、安排。比如租房、谈恋爱,继而买房、结婚生子等。所以,职场新人首先要给自己的资产“把把脉”,你收入多少,负债多少,家庭净资产多少等;还要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计算一下月结余率。所谓月结余率,就是花出去的钱占你收入的比例,如果月结余率较低,那么你就不是月光族了。  理财职场新人一般都希望高收益。在这方面,资深理财师认为,明确收益目标关键是
期刊
刷牙持續3分钟。每次刷牙3分钟才能保证所有牙齿都刷干净。  水沸后再烧3分钟。等水快开时把盖子打开,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能让水里的有害物质有效挥发掉。  吃热喝凉间隔3分钟。这样可以减小对胃部的刺激。  开水泡茶3分钟。泡茶时,最好将茶水先泡3分钟,倒掉水后再冲泡3分钟,最佳水温是70~80℃,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  滴眼药水后按内眼角3分钟。这样会延长药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时间,让药效更
期刊
美国《癌症医学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合唱1小时就可增强免疫力,改善癌症治疗效果,促进身心健康。新研究一大重要发现是,参试患者合唱之后,其体内细胞因子活动明顯增加,这表明其免疫系统明显增强。
期刊
日前凌晨,家住北京通州区武夷花园的曹先生突发脑梗死,120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丁女士自行找人抬担架。家属称送医后医生表示患者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通州120回复:当日接诊班组分别为一名男医生、一名女护士、一名男司机和一名男担架工,医生和担架工2人不能够将患者从5楼搬抬至楼下,随行的医务人员及时告知家属需再找2人协助搬抬。  现实中,急救车不负责抬担架,已成行业“潜规则”。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