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pelin及血红素氧合酶-1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VEGF、apelin、血红素氧合酶-1 (HO-1)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08例纳入研究。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FF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DR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非增生型DR (NPDR)组、增生型DR (PDR)组,分别为72、76、6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受检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ELISA测定血清中VEGF、apelin、HO-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VEGF、apelin、HO-1预测PDR发生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PDR患者血清VEGF、apelin、HO-1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中VEGF分别为(56.82±10.16)、(91.74± 22.83)、(140.15±36.40)、(195.28±42.26)pg/ml,apelin分别为(2.95±0.53 )、(4.68±0.74)、(7.25±1.13)、(10.16±1.35)ng/ml,HO-1分别为(50.37±10.14)、(43.58±8.16)、(30.25±6.28)、(22.60±4.72)mmol/L;与NPDR组、NDR组、对照组受检者比较,PDR组患者血清VEGF (F=17.306)、apelin (F=21.814)明显升高,HO-1 (F=15.82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EGF、apelin、HO-1水平预测PDR的临界值分别为162.50 pg/ml、8.30 ng/ml、27.13 mmol/L;3项联合预测P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 (95%CI 0.849~0.962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83.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R患者血清VEGF、apelin、HO-1与糖尿病病程(r=0.382、0.416、−0.36)、FPG (r=0.438、0.460、−0.397)、HbAlc (r=0.375、0.478、−0.405)相关(P<0.05 ),且血清VEGF与apelin、HO-1均呈明显相关(r=0.793、−0.594,P<0.01)。

结论

DR患者血清VEGF、apelin水平升高,HO-1水平降低,且与DR进展相关;VEGF、apelin、HO-1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DR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例艾滋病患者在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查胸部CT示左下肺团片状密度增高影,结核待排,痰中找到抗酸杆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序为鸟分枝杆菌阳性,故诊断为鸟-胞内分枝杆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经抗分枝杆菌治疗,查胸部CT提示病灶吸收好转。因此,对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原有感染的加重或恶化,需考虑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可能;对于痰抗酸染色阳性患者,需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
期刊
鼠咬热是一种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在我国的病例报道中以小螺菌感染为主,念珠状链杆菌感染少见。本例患者因鼠咬后出现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培养确诊为念珠状链杆菌感染,予青霉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现予以报道。
期刊
患者女,24岁,主要症状为皮肤黄染伴发热,查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血培养结果为无乳链球菌,胸部CT见双肺多发结节状影,周围见典型晕轮征,诊断无乳链球菌败血症、肺部感染合并溶血性贫血,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抗感染治疗2周,病情好转出院。无乳链球菌肺部感染表现为晕轮征的报道并不常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晕轮征的病例时,应考虑到无乳链球菌或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避免因误诊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期刊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的出现,HCV感染抗病毒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在干扰素时代无法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合并HCV感染患者,其丙型肝炎的治愈在DAA时代也成为可能。但基于CKD患者基础疾病的状态,DAA在CKD患者中的选择也有其特殊性。2018年9月改善全球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64名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儿临床一般情况、诊疗信息,以及血清ADA
期刊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IAI)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国继发于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经典为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双盲、多中心为期52周(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注册码NCT01482910。入组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IAI组、PDT→IAI组。IAI组患者在基线和第4、8、16、24、32、40、
目的建立并初步验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53例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散瞳眼底彩色照相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血小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之一。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眼科学的进步有赖于多种影像手段的进步,而AI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在眼科疾病筛查、诊疗以及随访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当前,眼科AI技术的相关研究围绕多病种和多模态两个方面展开,在眼科常见疾病方面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相继报道。需要强调的是,眼科AI产品在实际应用方面仍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激光对多种眼底黄斑疾病均有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激光,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选择性作用于RPE细胞,对视网膜的损伤降至最低的亚损伤程度并具有明显的疗效。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机制、对多种常见黄斑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发展,进一步明确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适应证与优势,有助于其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积血(VH)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23G微创PPV (MIV)未联合眼内填充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PDR患者103例10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58只眼,女性45例45只眼;平均年龄(58.37±10.14)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7±7.2)年。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