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与记忆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的“新仇”与“旧恨”
  
  从香港飞到波兰,就好像迅速换了一个季节。这次来东欧探访,适逢初雪提前来到,抵达华沙当天,天灰茫茫一片,人们一身厚衣,是久违了的冰冷。回想差不多20年前第一次到波兰,我曾碰上一位记者,他英语说得不错,在他的协助下就这样展开采访——不知此次能否与他重逢,畅谈20年来的变化。
  站在今日的华沙街头,竟有点不知所措,一派大城市的气势,到处车水马龙,不知该往哪里去。我努力在记忆中探索1990年的华沙,那时到达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团结工會。那一年的波兰,物价仍很便宜,不怕出入坐的士。现在华沙的的士与西欧几乎看齐,而且还有所谓“黑帮的士”,机场到处都有“提防黑帮的士”的警告标贴。我坐了20分钟车程,的士司机狠狠要求相当于300元港币的车资。
  到了团结工會的办事处,与记忆里已有很大分别,有人更指团结工會已成为工人的敌人,真不可思议。2009年的华沙与20年前比较,也有天渊之别。在那里,能感受到全球化的威力,从金融到商贸,衣、食、住、行,还有发达的通讯科技,令华沙与巴黎、伦敦、汉堡等西欧城市无异。听闻波兰在东欧地区里,乃是少数能够抵御金融风暴的国家之一,GDP更有正数的增长。眼前的景象,使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我采访过的那个城市吗?
  20年前的华沙是怎样的?物资短缺,人们要排队轮购东西。所有食肆晚上8时便关门了。记得有一次,一位波兰记者邀请我到他家作客,途中他把车子停在一间只收美元的超级市场,然后说:“我妻子爱喝英国茶,我女儿喜欢吃新奇士橙,而我则很想试试法国红酒。”示意我给他们送上这些礼物。为此我买了一盒英国茶、几个美国橙和一支平价红酒,共7美元,我感觉遭到了变相打劫。到了他家后,我们一直聊天到晚上8时,他竟表示他的妻子没有准备晚餐。为了补偿我当晚要空着肚子回旅馆,他送了一些新闻照片给我,其中包括华里沙(团结工會领袖,1990~1995任波兰共和国总统——编者注)与原波兰执政政权结束圆桌會议出来后,给一阵强风吹得人几乎要倒下来的影像。中国人讲“意头”,这张照片的“意头”极差——华里沙当上剧变后波兰第一届总统后,团结工會随即分崩离析。
  这次我一抵达华沙,当地友人即告诉我,有人拿出旧档案,指控华里沙与当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即波共)。
  就在这个20周年的前夕,在波兰,交织着“新仇”与“旧恨”。
  尤斯丁先生一直与前共产党进行着拔河赛,他对华里沙于1989年与共产党达成共同执政的协议尤为不满。不过,另一方面,亦有不少人对尤斯丁的看法和坚持未敢苟同,米兹力奇是其中一位。他本人也来自新闻界,是《Gazeta Wyborcza》的总编辑,这是1989年剧变后的第一份民办报纸,现为波兰最受欢迎的报纸,言论较为务实和中立。我有幸在朋友介绍下认识米兹力奇。他力主和解,认为当年波兰统一工人党能够和平下台,避过血腥暴力实在是奇迹,这不能不归功于华里沙为顺利过渡铺下基础。
  有趣的是,尤斯丁和米兹力奇都曾是团结工會的成员,而当年的共产党成员解散后组织了另一个政党,叫“民主左翼联盟”,近年有不少年轻人加入。“民主左翼联盟”虽是小党,但它在1990年代曾在大选中胜出,成为执政党。尤斯丁恐波兰“回到过去”,多年来搜集证据,坚持要公布当年波共秘密警察和其受害人的名单,这份名单成为波兰人所共知的“尤斯丁名单”。名单公布前亦经历了几番波折,因当中有华里沙与共产党交手的内容,华里沙指内容不实,多次阻挠,并警告内容一公开便會诉诸法律。但名单终于出来了,华里沙却没有采取行动,众人对此议论纷纷。
  但“尤斯丁名单”也使尤斯丁非常惹火,他原本所服务的报纸,因此将他辞退。现在他写写专栏,为一名自由撰稿评论员。
  
  匈牙利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东欧转轨20周年之际,匈牙利极端民族主义却默默抬头。一个名为“更好匈牙利运动”的政党在经济危机中突围而出,其新纳粹式主张困扰匈牙利邻国,同时亦成为匈牙利严峻的挑战。
  2009年12月5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始倒数圣诞佳节,沿着美丽的多瑙河河畔出现一个又一个圣诞市集,彩灯高挂,愉快的圣诞歌曲夹杂着小孩的欢笑声,人们以为可以暂时忘却经济不景气的忧虑,好好享受轻松的周末。怎知在庄严国會附近,一大群军警严阵以待,“更好匈牙利运动”选择该天进行大规模集會,批评政府的政经政策导致匈牙利受到自1989年以来最致命的经济危机。
  “更好匈牙利运动”被视为极端民族主义新兴政党,主张匈牙利应由真正的匈牙利人统治,把一切经济失误归咎于犹太人的“阴谋”,又把社會问题怪罪于活在当地边缘的吉普赛人。有分析家担心这种反犹太、反吉普赛少数民族的种族言论,将随着经济危机而在社會肆虐,可能造成比经济危机更让人担忧的危机,匈牙利的新生民主正面临考验。
  我前往采访“更好匈牙利运动”的集會,当天寒冷的天气并没有使我发抖,但该集會却令我不寒而栗。参与者挥动着黑色党旗,还有国旗和红白色相间的中古匈牙利旗帜,两旁是穿着黑色军人式制服的成员,他们自称“匈牙利自卫队”,为“更好匈牙利运动”的民兵队伍。该“自卫队”一成立即被政府定性为极危险的非法组织,曾牵涉多宗谋杀吉普赛人案件。黑色军人式制服其实就是二战时法西斯所穿的制服。当天集會上,我听到“更好匈牙利运动”的领袖在演讲台上呼喊的口号和台下的和应,一如法西斯的情景,他们对犹太人的敌视与纳粹无异。
  二战中,匈牙利为夺回一战时失去的领土,曾与德国纳粹结盟,德国纳粹扶植匈国当时极右法西斯政党“Arrow Cross”夺取政权。“Arrow Cross”一上台,即驱逐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出境。由于匈牙利拥有过这一段黑暗历史,“更好匈牙利运动”的出现就不得不使邻国忧心忡忡了。东欧各国纷纷加入欧盟的同时,民族主义不仅没有失去市场,反而卷土重来,而且朝极端方向发展。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更好匈牙利运动”在2009年6月的欧洲议會选举里竟然赢取了匈牙利22个议席中的3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穿梭于集會,发现有不少年轻人。事实上,该组织于2002年首先由一群天主教大学生发起,2003年才正式成为政党。我碰上就读于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政治系二年级的学生嘉伯•萨波,他告诉我,当初启发大学生推动组织成立的,乃匈牙利1956年革命的一名领袖哥格利•旁格拉茨,他带领抵抗组织抵抗苏联占领,其后逃亡海外,至匈牙利政权易手后的1991年才回国。
  旁格拉茨在创党时这样向年轻人说:“火炬正在从我们手中下滑,你们这一代一定要再次把火炬拿起来,1956年的革命义士为了捍卫那些精神、价值而牺牲,你们一定要为此继续前进……”事实上,匈牙利1956年的事件推动了匈牙利共产党作出内部改革。1989年2月,匈共同意开放边境,让东德人可以经由匈牙利前往西方(主要是西德),间接促成柏林围墙的倒下。其后,匈共更同意交出权力,1989年10月匈牙利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并在1990年3月举行民主选举,完成了一次顺利的和平变革。
  但过渡并不顺利。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经济衰退,直至踏入21世纪,否极泰来,外资涌入,经济成长可观。当中推动市场经济最积极者,竟然是由前匈共变身的匈牙利社會党,它在2002年以不过半数的选票胜出,与匈牙利自由党派“自由民主者联盟”组成联合政府;2006年再次在大选中胜出,联合政府继续执政;直至2008年中拆伙,引发政治危机。政治危机再加上经济危机,匈牙利社會党的支持率急降,人民抱怨政府贪污,挽救经济不力。该党前总理久尔恰尼•费伦茨是一名富豪,他与捷克总统克劳斯一样,有一番名言令人难忘。在一次记者會中,他向记者说:“你们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就是不要问我第一桶金如何得来。”我与匈牙利人说起政客贪污问题,他们都摇头叹息,对政治与经济前景不表乐观。
  走在布达佩斯市中心一些地区,赫然发现大量露宿者。我访问他们,他们均表示因失业无法负担房租,唯有露宿街头,有些更因抑郁成为酗酒者,造成社會问题。
  房屋短缺和就业不足成为匈牙利政府的两大难题。匈牙利受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打击至深,亦是首先求助于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东欧国家。据报道,2008年匈牙利一度濒临破产边缘,现在虽已有所稳定,但失业率达10%,东部较落后地区更高至40%,成为国家的计时炸弹。匈牙利中央统计局数字显示,单在布达佩斯便有4万名露宿者,全国有2.5万名儿童粮食不足,27%人口在贫穷线下挣扎。目前,有不少匈牙利人要找多份兼职,才可维持生计。
  中欧大学政治系教授贝拉•格雷斯科维茨说,中东欧地区在经济困境中还可以维持社會稳定,与拉丁美洲不一样。拉丁美洲的过去20年是赤裸裸的剥削资本主义,东欧地区转轨后则承继了西欧的福利制度传统,对新兴经济而言,这可能造成政府财政负担。不过,教授最担心的就是极端右翼政治的抬头。在社會转型的过程里,再碰上经济不景,人们容易产生身份危机,为激进民族主义提供了机會。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1920年代初,通晓俄文的瞿秋白将《国际歌》译介到中国。毛泽东对西洋音乐似不甚了解,但对这首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规定的共产党党歌,应当耳熟能详。在他笔下最早出现的有关《国际歌》的文字,大概是1930年7月所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½¬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ì&
期刊
广东人民出版社成立60年,肖风华先生约我写点与该社关系的文章,让我首先想到自己主编的“新史学丛书”。在严肃图书市场惨µ¬¾¬营的当下,此丛书持续出版四年多,已¾¬出到第三¼¬,近20种,并正在组编第四¼¬书稿,也许算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吧。  
期刊
近代中国有过大名鼎鼎的三大诗僧:八指头陀、李叔同和苏曼殊。其中最奇、最怪的是苏曼殊,最多才多艺的是苏曼殊,“才如½¬海命如丝”,最多舛命短的也是苏曼殊。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人像他一样,能够得到三教九流的同声称慕。他以僧人形象出没于寺院、文坛、政坛乃至妓院,一生交友无数,其中既有革命党人、军政大员,亦有文人墨客。陈独秀说苏曼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天才”——但这天才与疯子
期刊
在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者是ˬ?  答案是博古。他从团中央书记一跃成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被人笑称为“中共中央的小伙子”;也被认为曾追随王明宗派集团,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24岁突上巅峰,28岁交出大权,39岁飞机失事罹难。Ô¬名秦邦宪的博古,未能走出1946年。  2010年4月30日,中央音乐学院对面一家书屋,博古之子秦铁,讲述了他眼里真正的父亲博
期刊
2012年3月4日晚,“《同舟共进》2012年迎¬春联谊会”在北京举行。在京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踊跃出席,欢聚一堂,为杂志的发展畅所欲言,为推进改革开放大业鼓与呼,为人民大众鼓与呼,气氛热烈、融洽。以下为部分嘉宾在联谊会上的发言摘要。    何方(曾任张闻天同志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我可能是参加联谊会中最年长的人,就第一个发言吧。《同舟共进》办得很好,比Ô¬
期刊
如今的大学,校舍富丽堂皇了,教学设备现代先进了,学生居住条件改善了,教师学位提高了,领导们能说会道了。然而,大学的品格、风气、精神、声誉却没有随之改变,反而丑闻越来越多,投机取巧、利欲熏心的风气越来越浓,势利、庸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与学校在心理上越来越疏远,教师对学生人格修养的责任心越来越µ¬薄。现在的大学中,人们已很难感受到学问、信仰、品格、气节、境界、胆识、责任、高雅、
期刊
一    常听说“这是历史形成的”或“历史证明的”,似乎既成历史,便铁板钉钉,无可移易。但是,历史并非都是靠得住的,写成文字的史书并非都是不能颠覆的。    二    历史之所以靠不住,可以是由于“文献不足”,孔子已有此叹。司马迁,良史也,无论史德、史识、史才,都让后人钦敬,但他作《史记》时,许多史料已湮没无闻。据说墨子曾“见百国春秋”,太史公能见者就寥寥了。(《汉书艺文志》所载史书,先秦只得23
期刊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½¬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那么,“文革”中陈毅被诬蔑为“反毛主席”又是怎么回
期刊
通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转型陷阱,知识界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了。之所以称作转型陷阱,当然因为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积累的社会财富没有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即没有用于推动转型,反而给社会进步和转型造成巨大困扰。  中国社会财富的总量并不少。以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总量无疑更为可观。如此巨大的物质力量,按照世界通例,至少可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曰“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曰“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二  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并不同步。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并不必定带来精神生活的繁荣。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堆出一个繁荣的文化,至少是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