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文化如何繁荣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曰“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曰“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二
  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并不同步。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并不必定带来精神生活的繁荣。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堆出一个繁荣的文化,至少是对文化发展的误读。
  
  三
  希腊的艺术与史诗,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还在“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规范”。而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那迷人的简练与生动,至今仍是令人仰视的高峰。
  
  四
  春秋战国大概可称为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群星灿烂,两千多年的学术文化传承,奠基于此,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文化的发展,几乎都只是对那时思想的解读与补充。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群雄争竞,民生凋敝,绝非“盛世”。创造了灿烂文化的“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如孔、墨、老、庄,没有一个是地位显赫或富可敌国者,倒是穷困潦倒者居多。
  
  五
  中国古代另一个文化繁荣期——魏晋时期,恰恰也不是所谓“盛世”。三国并立,南北分裂,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而这一时期的思想学术、文化艺术,却异彩纷呈,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
  19、20世纪之交,又是一个中国学术文化的转折时期。经历了清代长时期的沉闷,西学东渐,在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新局面。过去的文化都以时代的要求重估其价值,传统的思想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有了全新的阐释。新论蜂起,大家辈出,思想界的活跃,文化的创造力,为数百年以来所无。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势陵替,列强入侵,國将不国,诚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也。
  
  七
  大抵社会走入困境,过去的种种文化,既不能解释困境因何产生,也不能带领其走出困境,于是,人们要求对现实作出解释,对未来给予期望,并指明前进的方向。愈是困境重重,对文化的期盼也愈烈。在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挤压下,诱发出巨大的文化创造力。
  “需要”产生“文化”。
  
  八
  
  大凡“盛世”,实力雄厚,统治者以为凭借实力就可操控一切,包括人们的思想。当此之际,统治者希望造成上一呼而下百诺的氛围。于是,在文化上必取独尊一家,罢黜百家的方针。罢黜的方法,可以是焚烧,可以是禁锢,也可以是杀头或诱惑。这种集强制与收买于一体的文化专制主义,驯养出一批利欲熏心,唯唯诺诺,全无创造,而又自视甚高的文化庸人,以点缀太平。庸人当道,文化难言之矣。
  
  九
  庸人文化是文化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应制诗、八股文是其代表性文体。应制诗是迎合君王意愿的伪情感;八股文是模仿圣人口气的伪理论。应制诗与八股文的繁盛,是思想僵化条件下文化的虚假繁荣。数百年间,八股山积,有哪一篇能流传后世?千余年间的应制诗中,可诵者亦如残星数点。是知专制主义下的舆论一律,无法造就文化的繁荣。
  
  十
  中国历史上文化繁盛的时期,多数是因为统治者力量不足以操控思想,因而给思想文化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少数或极少数(如盛唐的一段时期)因统治者有宏大的气魄,于中外文化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中国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墨守陈言,拒绝新知而得到文化的繁荣,未之闻也。
  
  十一
  投入大量资金,制造文化的虚假繁荣,并不困难。歌舞升平的场面,流光溢彩的效果,堆积如山的印刷物,顶礼赞颂的谀辞,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制造过,但那与文化无涉。因为它不具有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也不具有改进社会状况的理想。这种伪文化过去于中国无补,今天也于中国无用。
  
  十二
  要真正造就文化的繁荣,靠行政命令不行,靠发纵指示不行,而要切切实实为文化的繁荣创造条件。有了发展的条件,文化才能孳生、成长、丰富、繁盛。
  
  十三
  文化繁荣的诸多条件中,最要者有二:
  一是要有对思想文化的宽容与包容。任何新的思想,起初都并不完善。在一种新的思想出现时,要扼杀极为容易,传统势力是足以淹没新思想的深潭,但我们将失去文化更新的机遇。即便某种新思想从传统的眼光看起来有害无益,也何妨予以优容,留待实践的检验。若是以为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拒绝一切略有新意的思想,那么,几千年来反复出现的思想僵滞还会重演。
  二是对外来文化要有宏阔的心态。文化是世界的。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同外来文化碰撞、吸收、融汇的过程中得以日益丰富和发展的。在国际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更是如此。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十四
  3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全仗改变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回溯既往,哪一点革新没有引起墨守陈规者的反对?而中国经济中那些最为僵化的部分,恰恰是今天问题丛生、效益低下的渊薮。文化发展何独不然。不要指望依靠思想管制和加大投入就能获得文化繁荣,努力创造文化繁荣的条件,才有收获的希望。
  
  十五
  永厚先生读罢此文,来电话说,想起了毕加索。谁都知道老毕那些歪鼻子斜眼的画才是他的杰作。唯独一次听了阿拉贡的劝说,画了一张中规中矩的斯大林像,遭到了欧洲媒体群起而攻之。老毕无奈,说:谁让我是共产党员呢。听到此,我笑道:阿拉贡是法共。黄先生把这些都写入了画跋。他说得不错,我是中共,所以我若想到,应当首先是鲁、郭、茅,巴、老、曹。想到他们的杰作与庸作各是在什么条件下写成的。
  
  (作者系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瞭望周刊社原副总编辑)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广东省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第一,舆论引导第二”,“真相第一,技巧第二”,这种实事求是的开明做法相当不容易,是了不起的进步。    我所在的城市,六年前连续发生三起公交车在斑马线上撞死、撞伤数名学生的事件。事发后,民怨沸腾,舆论哗然。对此,市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交通、交警、媒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会议还没切入正题,交通部门就大为光火,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到新闻单位头上:都是媒体小
期刊
1920年代初,通晓俄文的瞿秋白将《国际歌》译介到中国。毛泽东对西洋音乐似不甚了解,但对这首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规定的共产党党歌,应当耳熟能详。在他笔下最早出现的有关《国际歌》的文字,大概是1930年7月所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½¬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ì&
期刊
广东人民出版社成立60年,肖风华先生约我写点与该社关系的文章,让我首先想到自己主编的“新史学丛书”。在严肃图书市场惨µ¬¾¬营的当下,此丛书持续出版四年多,已¾¬出到第三¼¬,近20种,并正在组编第四¼¬书稿,也许算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吧。  
期刊
近代中国有过大名鼎鼎的三大诗僧:八指头陀、李叔同和苏曼殊。其中最奇、最怪的是苏曼殊,最多才多艺的是苏曼殊,“才如½¬海命如丝”,最多舛命短的也是苏曼殊。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人像他一样,能够得到三教九流的同声称慕。他以僧人形象出没于寺院、文坛、政坛乃至妓院,一生交友无数,其中既有革命党人、军政大员,亦有文人墨客。陈独秀说苏曼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天才”——但这天才与疯子
期刊
在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者是ˬ?  答案是博古。他从团中央书记一跃成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被人笑称为“中共中央的小伙子”;也被认为曾追随王明宗派集团,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24岁突上巅峰,28岁交出大权,39岁飞机失事罹难。Ô¬名秦邦宪的博古,未能走出1946年。  2010年4月30日,中央音乐学院对面一家书屋,博古之子秦铁,讲述了他眼里真正的父亲博
期刊
2012年3月4日晚,“《同舟共进》2012年迎¬春联谊会”在北京举行。在京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踊跃出席,欢聚一堂,为杂志的发展畅所欲言,为推进改革开放大业鼓与呼,为人民大众鼓与呼,气氛热烈、融洽。以下为部分嘉宾在联谊会上的发言摘要。    何方(曾任张闻天同志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我可能是参加联谊会中最年长的人,就第一个发言吧。《同舟共进》办得很好,比Ô¬
期刊
如今的大学,校舍富丽堂皇了,教学设备现代先进了,学生居住条件改善了,教师学位提高了,领导们能说会道了。然而,大学的品格、风气、精神、声誉却没有随之改变,反而丑闻越来越多,投机取巧、利欲熏心的风气越来越浓,势利、庸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与学校在心理上越来越疏远,教师对学生人格修养的责任心越来越µ¬薄。现在的大学中,人们已很难感受到学问、信仰、品格、气节、境界、胆识、责任、高雅、
期刊
一    常听说“这是历史形成的”或“历史证明的”,似乎既成历史,便铁板钉钉,无可移易。但是,历史并非都是靠得住的,写成文字的史书并非都是不能颠覆的。    二    历史之所以靠不住,可以是由于“文献不足”,孔子已有此叹。司马迁,良史也,无论史德、史识、史才,都让后人钦敬,但他作《史记》时,许多史料已湮没无闻。据说墨子曾“见百国春秋”,太史公能见者就寥寥了。(《汉书艺文志》所载史书,先秦只得23
期刊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½¬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那么,“文革”中陈毅被诬蔑为“反毛主席”又是怎么回
期刊
通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转型陷阱,知识界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了。之所以称作转型陷阱,当然因为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积累的社会财富没有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即没有用于推动转型,反而给社会进步和转型造成巨大困扰。  中国社会财富的总量并不少。以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总量无疑更为可观。如此巨大的物质力量,按照世界通例,至少可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