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知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情、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喜欢素质高的老师。即具有高贵的气质,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高雅的谈吐又富于幽默且善解人意的老师。这类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自然的吸引力,使学生对他(她)产生“敬重”和“崇拜”心理,进而“信其道”,对他(她)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差生,都要寄予期望,让他们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个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且热爱学生的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循循善诱,既教书育人,又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數学学习中去。
二、培养学生学透课本例习题,挖掘例习题间地内在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教科书上的例习题,孤立地看,似乎较基本、简单。但若我们能扎扎实实地把例习题学透,变换条件、结论,并与书上习题、复习题联系起来,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以二次函数为例,说明之。
已知三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很多。但已知三点中若有两点的纵坐标均为零,我们用求解析式最快。
例:填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
易求得三点坐标分别为(0,-3),(-0.25,0)、(3,0)。待学生填完空后,可反过来问:若已知抛物线过以上三点,怎样求其解析式呢?待学生思考后再问,二次函数除了有一般式、顶点式,还有什么表达方式呢?中,分别代表什么呢?该题中,若我们把交点横坐标代入上式,可得①,再把(0,-3)代入①,得:,解得a=4,将其代入①,得,展开即得原抛物线解析式。此时学生会觉得既兴奋又豁然开朗,原来还有如此简单的解法!记忆自然会非常深刻。
此法可解决书中一类习题。从该例中学生可体验到通过思考后发现的数学简洁美。用此类方法进一步探索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我们还会发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新奇美及数学逻辑的严谨美等等。例如,学完二次函数,我们可以形异实同的变式训练题:
(1)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2)当m为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
(3)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的值恒为正?
(4)当m为何值时,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分解?
(5)当m为何值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全体实数?
引导学生实现一道题向另一类题、多类题的迁移。上题的5个问均可由△<0求解。学生在探索美的过程中,自然会感觉学数学并不那么难,它有那么多的内在规律可寻,真是奇妙无比,进去了真是一种享受。
三、精心设疑,拨动思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经过“好奇—求知—爱好—入迷追求”的过程之后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问题。以立体几何为例。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的,怎样使学生的思维冲破平面图形的限制,从平面图形中跳出来,跃到空间图形的大千世界中,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好绪论课,精心设疑,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立体几何。
什么是立体几何?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可画出如下两个图,让学生说出哪个图是凸出来的?哪个图是凹进去的?
学生没有把握,不敢贸然肯定,为此再在甲、乙上各画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很快作出了正确判断,这样使学生产生凸凹感。对立体几何发生了兴趣。
四、以古引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数学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可利用下面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故事说印度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棋艺发明家,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发明家请求,要按棋盘上的格数赏给他米粒,但须第一格给1粒米,第二格给两粒米,第三格给4粒米,以下每格给米的粒数为前一格所给粒数的2倍;太子未加思索就答应了发明家的请求。但在计算时发现棋盘虽然只有64格,但总的米粒数却大得惊人,即使将印度的存米拿出来,也不够用。这是因为:设64个数的和为S,
则S=1+2+22+23+…+262+263=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这样多的米粒,如果铺在地球表面上,其厚度可达9毫米。这个问题的计算,就是靠我们要学习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这样的以古引新,有趣而又自然,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情操”,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探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主动观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情、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喜欢素质高的老师。即具有高贵的气质,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高雅的谈吐又富于幽默且善解人意的老师。这类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自然的吸引力,使学生对他(她)产生“敬重”和“崇拜”心理,进而“信其道”,对他(她)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差生,都要寄予期望,让他们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个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且热爱学生的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循循善诱,既教书育人,又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數学学习中去。
二、培养学生学透课本例习题,挖掘例习题间地内在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教科书上的例习题,孤立地看,似乎较基本、简单。但若我们能扎扎实实地把例习题学透,变换条件、结论,并与书上习题、复习题联系起来,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以二次函数为例,说明之。
已知三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很多。但已知三点中若有两点的纵坐标均为零,我们用求解析式最快。
例:填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
易求得三点坐标分别为(0,-3),(-0.25,0)、(3,0)。待学生填完空后,可反过来问:若已知抛物线过以上三点,怎样求其解析式呢?待学生思考后再问,二次函数除了有一般式、顶点式,还有什么表达方式呢?中,分别代表什么呢?该题中,若我们把交点横坐标代入上式,可得①,再把(0,-3)代入①,得:,解得a=4,将其代入①,得,展开即得原抛物线解析式。此时学生会觉得既兴奋又豁然开朗,原来还有如此简单的解法!记忆自然会非常深刻。
此法可解决书中一类习题。从该例中学生可体验到通过思考后发现的数学简洁美。用此类方法进一步探索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我们还会发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新奇美及数学逻辑的严谨美等等。例如,学完二次函数,我们可以形异实同的变式训练题:
(1)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2)当m为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
(3)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的值恒为正?
(4)当m为何值时,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分解?
(5)当m为何值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全体实数?
引导学生实现一道题向另一类题、多类题的迁移。上题的5个问均可由△<0求解。学生在探索美的过程中,自然会感觉学数学并不那么难,它有那么多的内在规律可寻,真是奇妙无比,进去了真是一种享受。
三、精心设疑,拨动思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经过“好奇—求知—爱好—入迷追求”的过程之后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问题。以立体几何为例。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的,怎样使学生的思维冲破平面图形的限制,从平面图形中跳出来,跃到空间图形的大千世界中,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好绪论课,精心设疑,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立体几何。
什么是立体几何?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可画出如下两个图,让学生说出哪个图是凸出来的?哪个图是凹进去的?
学生没有把握,不敢贸然肯定,为此再在甲、乙上各画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很快作出了正确判断,这样使学生产生凸凹感。对立体几何发生了兴趣。
四、以古引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数学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可利用下面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故事说印度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棋艺发明家,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发明家请求,要按棋盘上的格数赏给他米粒,但须第一格给1粒米,第二格给两粒米,第三格给4粒米,以下每格给米的粒数为前一格所给粒数的2倍;太子未加思索就答应了发明家的请求。但在计算时发现棋盘虽然只有64格,但总的米粒数却大得惊人,即使将印度的存米拿出来,也不够用。这是因为:设64个数的和为S,
则S=1+2+22+23+…+262+263=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这样多的米粒,如果铺在地球表面上,其厚度可达9毫米。这个问题的计算,就是靠我们要学习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这样的以古引新,有趣而又自然,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情操”,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探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主动观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