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三叶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特征及转染效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传递是指将基因DNA导入目的细胞,并转录翻译成相应蛋白的过程.基因传递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转染效率较高,但存在引起免疫反应、病毒突变和潜在致癌作用等隐患.因此,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重心已逐渐向非病毒载体转移.壳聚糖,即聚(1,4)-2-氨基-2-去氧-β-D-葡萄糖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阳离子多聚糖,提取自海洋甲壳类生物,是甲壳素脱乙酸化的产物.

其他文献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目前大多用于修复成年患者头皮缺损,较少用于小儿大面积头皮缺损的修复。2005年12月-2009年6月,作者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11例患儿头皮缺损,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岁。
非诺贝特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有着促进和抑制炎症反应的双重作用,并且已经多年用于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受体在肝脏、骨骼肌、心脏、肠以及肾脏细胞中均有表达,调节全身的脂代谢、脂肪酸氧化以及脂肪酸运输。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高血糖症,这是因为烧伤后肝脏葡萄糖生成和儿茶酚胺介导的肝糖原分解增多。
烧伤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免疫应答在烧伤患者防御感染和降低病死率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体液免疫在烧伤感染中的作用,作者对本单位烧伤患儿血清中的Ig水平进行检测。
指蹼瘢痕畸形常发生于手部烧伤后或手背部植皮术后,以蹼状粘连常见,影响手部功能和外观.1982年,Smith和Harrison[1]最先应用海鸥形皮瓣修复烧伤后指蹼粘连.笔者应用改良海鸥形皮瓣修复蹼状指蹼粘连,充分利用蹼状结构形成较完整的指蹼,多数不需植皮,术后外形较佳.
休克期液体复苏在严重烧伤救治中具有关键作用,影响着整体救治的成败[1].当前国内外虽有许多补液指南和补液公式用于指导烧伤患者复苏[1-3],但补液过度或不足的现象仍很常见[4-5],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多少一直是复苏的焦点.为了对烧伤后早期液体复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结合传统补液公式的基础上,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
目的 观察应用负压治疗技术修复小儿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将2009年8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307例浅Ⅱ度烫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负压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62例.负压治疗组患儿于伤后72 h内进行负压治疗(压力为-16 kPa),伤后第9天结束;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包扎换药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创面修复情况及换药次数;对比负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创
目的 评价脱细胞组织工程真皮基质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60例烧伤或慢性创面患者,均行自体皮移植手术.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1处大于55 cm2、深度为(0.33 ±0.03) mm供皮区创面,分为左右2个部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一部分中靠近创缘处直径约5 cm创面设为试验组(覆盖脱细胞组织工程真皮基质),余下创面设为对照组(覆盖凡士
1 烧伤瘢痕康复治疗现状; 瘢痕防治是现代医学的难题[1-2].瘢痕导致的外形及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回归社会,康复治疗质量是影响烧伤患者最终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瘢痕康复治疗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起步晚,专业化程度不高,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不足、衔接差.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中,有关康复概念、康复原则的论述较多,关于康复措施的探讨较少.现有一些康复治疗手段及其细节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临床缺乏操作性强、行
目的 探讨采用刃厚皮回植小儿烧伤中厚皮供皮区的临床效果. 方法 笔者单位将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烧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头皮刃厚皮组(简称头皮组)、非头皮刃厚皮组(简称非头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术前清创后,采用鼓式取皮机胶纸取皮法自大腿前外侧切取厚度为0.30 mm的中厚皮片,移植于烧伤创面上.头皮组以气动取皮刀切取大小为10 cm×5 cm ~ 20
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部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皮片移植产生的色素沉着、局部凹陷等问题,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现今鼻再造的首选方法[1-2].2005年8月-2011年5月,笔者应用改进的额部扩张皮瓣为11例鼻翼缺损患者行鼻翼再造术,达到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18 ~ 58岁,平均38岁;均为单侧鼻翼.包括皮肤、软骨、黏膜的全层缺损,且多在1个鼻亚单